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常用工具 > 国学经典 > 子部 > 历史小说 > 李自成(第四卷) >

《李自成(第四卷)》在线阅读:第一章

2013-11-29 
  在李自成去米脂祭祖期间,各种重要朝政和各地重要军情不断地通过驿站或派出专使飞速送往“行在”,而他沿途不
    在李自成去米脂祭祖期间,各种重要朝政和各地重要军情不断地通过驿站或派
出专使飞速送往“行在”,而他沿途不管停留在什么地方,都要批阅许多从长安来
的文书。凡是需要中央各政府马上遵照他的批示办理的,立刻将批阅过的文书发还。
有些照例的公事,他本来可以不用亲自去管,由中央主管衙门以他的名义办理就是
了,可是他也要亲自批阅。例如颁布明年的历书,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甲申历”,
本来由钦天监推算议定,再由政府颁行就可以了,但他也要在颁布前亲自看看。在
封建社会,每年冬季用皇帝的名义颁布历书,俗称皇历。一国之内颁布皇历是皇帝
的特权,是皇权的象征。虽然他暂时还未称帝,实际上却是皇帝的身份,只欠正式
登极罢了。所以,他十一月下旬在去米脂的路上得到已经刻印好的“甲申历”,十
分高兴,竟然不顾鞍马劳顿,在灯下从头到尾翻阅一遍。他望着黄纸书笺《大顺钦
颁永昌元年甲申岁皇历》一行红字,一种初掌皇权的喜悦和兴奋之情,充满心头,
不觉为之陶醉。

  ①崇祯十五年秋,洪水淹没开封后,李自成决定另找一个立足地,遂于十二月
初攻入襄阳。翌年三月,李自成亲往樊城,杀了罗汝才。从此各路义军远避李自成,
不敢再同他合作。五月,他改襄阳为襄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国号“新顺”。十
月初六,义军攻破潼关,孙传庭死于乱军中。十一日,李自成进入西安,定国号为
“大顺”。十一月中旬,李自成回米脂祭祖。以上内容未及详写;而本卷情节则从
十二月中下旬写起,很快进入崇祯十七年春天的场景。

  各路大规模的和小规模的军事活动仍在积极进行。他离开长安去米脂期间,新
朝廷的全部机器依然继续装配部件,依然日夜不停地依照着他的意志运转。人们看
见李自成不断筹划军事,所向贺捷,已经称得上武功烜赫,夺取天下的胜利为期不
远了。而且也看见他关心朝政,留心文字。单看他到了西安之后,于戎马倥偬之中
举行考试,修学校,征逸才,举贤能,定服色,改官制,直到颁布皇历,等等,样
样举措无不显得这新朝廷正在锐意除旧布新,要不了几年必将文治彪炳,追踪盛唐。
在他进入西安以后的短短两个月中,关中士民除很少数被他严厉惩治的大乡宦、大
贪官、大恶霸之家以外,几乎是人人都对他怀着真正的崇敬和期望,认为他果然是
创业之君。一般老百姓尤其说他是真命天子。
  当他从米脂回到长安时,刘宗敏、牛金星、宋献策,迎接在一百里以外,面奏
了军事和朝廷的各种大事。田见秀等大将率领地位较高的文武群臣,都到三十里以
外接驾。其余文武官员和士绅,也有千人以上,跪在城外接驾。
  李自成骑着乌龙驹,缓辔徐行。前边有仪仗与器乐前导,香炉中烧着檀香,轻
烟氤氲,香满通衢。一个武士骑着高头大马,擎着一把黄伞,走在他的前面。通往
宫中去的路上,街道都早已执宽了,整修平了,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铺了黄沙。
因为皇上要从这些街道回宫,沿路都净了街,断了行人。当然也有父老们想看一看
他们,就跪在街边,伏下身去,不敢抬起头来。
  对着这种隆重接驾的情形,李自成在马上忽然想到在商洛山中被围困的日子,
有一天他害病还没有完全好,骑马出来,将士们、义勇和穷苦百姓们如何拉着他的
马头,密密地围着他。大家看见他大病初愈,围着他欢呼、跳跃,流着眼泪。这情
形忽然回到他的心头,可是又分明过去很远了。他又不由得想起进洛阳时的情况,
当时也算是很威风的,但怎能和今日的气派相比?今日这般景象,他知道在书中就
叫做“出人警跸”,是理所当然的,是从他十几年艰苦转战中得来的。唉!来之不
易呀。
  忽然他的心思又被眼前的景色激动起来,感到很不平静。他不由得考虑到,一
部分东征大军已经开始从韩城一带渡过黄河。李过已经过河了,刘宗敏也要很快动
身,他自己将随后起程。想到山西空虚,一路会胜利前进,在北京登极的事不会很
久。千秋大业,如今分明已经出现在眼前了。虽然北京他没有去过,可是关于北京
内城、外城、皇城、紫禁城,各种说法他听得十分熟悉。他认为,将来的长安城,
一定要修得比北京更好,要恢复盛唐的规模。这里有山有水,什么样的花园都可以
修建得如同天上一般。他在马上留意看着已经扒宽的街道,一种更雄伟的规划浮现
在他的心头。


  到了午门,他从马上下来,命百官各回衙门办事,丞相、军师,汝侯刘宗敏,
今晚一更以后入宫议事。
  一更刚过,刘宗敏、牛金星和宋献策遵旨来到宫中。李自成已经坐在便殿的暖
阁中,一边批阅文书,一边等候他们。大家向李自成叩头行礼之后,坐下议事。朝
中大事,李自成在回长安的旅途上不断地得到禀奏。尤其是刘宗敏和牛。宋二人,
迎接在百里之外,又向他面奏了各种大事,他都十分清楚。所以今晚的会议一开始,
他就向刘宗敏问道:
  “你已经决定在近几天动身吗?”
  刘宗敏回答说:“本月二十日是黄道吉日,已经同军师和牛丞相商定,二十日
从长安动身。东征的人马,如今都集中在韩城一带待命。少数部队,已经分三路渡
过黄河。补之从米脂护驾回来,到蒲城时,皇上命他不必回到长安,他就从蒲城转
路向东,先到韩城。他是先锋主将,想来会连夜赶路,如今说不定已经从韩城一带
过河了。”
  李自成转向牛金星和宋献策说道:“你们替捷轩拟好的檄文,几天前我已经在
路上看了。还需要改动么?”
  那檄文稿是宋献策同他的一位幕僚拟就的。听到李自成询问,他赶快恭敬地站
起来,回答说:
  “那稿子是经臣反复推敲,也请牛丞相与汝侯看过,然后才上奏御前。只是这
是第一道东征的檄文,关系极其重大,所以必须等候皇上亲自斟酌,御笔改定,方
敢刻版印刷。”
  李自成轻轻点头,从御案上拿起文稿,交给军师,说道:
  “如今我们在一起斟酌斟酌。好,你坐下慢慢念一遍,我们大家细心地听,看
有没有需要改的地方。”
  宋献策坐下去,双手捧起缮写工整的檄文稿,用带着豫东日音的腔调,念道:

  “大顺倡义提营首总将军为奉命征讨事……”
  李自成向大家含笑问道:“给捷轩这样的官衔如何?这官衔要载到史册上的,
你们再斟酌一下。启东你熟悉历代典章制度,这官街有不妥当的地方吗?”
  牛金星恭敬地站起来说道:“汝侯此次出征,为大顺朝夺取北京,建立万世宏
业,至为重要。所以这官衔名号,必将载入史册,垂至千古。臣等遵照皇上离开长
安之前的面谕,几经研究,商定这个称号,并经陛下批示同意。虽说前代无此名号,
但我朝隆兴,对前代有因有革,前代所无者不妨新创。臣以为这官衔并无不妥,可
以不必再改。”说毕坐下,等候李自成说话。
  宋献策站起来接着说:“臣以为汝侯这一官衔很好,不需再改。起初臣等商议,
用‘大顺钦命提营首总将军’这个字,皇上用朱笔圈去‘钦命’二字,改为‘倡义’
二字,臣等方感到自己识见太浅,深佩皇上天纵英明,识见过人……”
  李自成笑着说:“这也算不得多么英明。我只是想着,如今还没有打进北京,
诛灭明朝,这‘倡义’二字还不能丢掉。等到了北京,举行了登极大典之后,再改
用‘钦命’二字不迟。好,献策,你继续说下去。”
  宋献策接着说道:“汝侯在老八队原有总哨之称,直到近来将士们还习惯地称
他为总哨刘爷,表示又尊敬又亲切之意。现在局面变了,倘若仍用总哨二字,一来
不雅,二来这气派也太小了。如今捷轩已经封侯,代皇上率领东征的全部人马,用
‘提营’二字比较恰当,提营的意思就是提督各营。本来应统称作提营大将军,可
是皇上说过,几年内不要设大将军这个名号,所以臣等商量用首总将军名号,实际
职同大将军。”
  刘宗敏说:“罗汝才原来封为大将军,几个月前已经被斩,我们当然不用大将
军这个名号。”
  李自成点头说:“我的意思也只是说几年之内不要再用。如今虽然决定用提营
首总将军这个称号,可是将士们倘若感觉不顺口,不习惯,愿意称捷轩大将军也不
要禁止,只是各种文书上不用罢了。关防已经制就了么?”
  宋献策说:“今晚在御前决定之后,明日就可以铸成。臣等商量,关防虽是临
时凭信,但将军之位甚尊,可以银质。”
  李良成点点头,表示同意、一然后说道:“你将檄文念一遍,如没有改动之处,
就连夜发下去,赶快刻版。要多印一些,务使沿路各府州县,官绅百姓家喻户晓。
你坐下念吧,一字一句地念,念清楚一点。”
  宋献策坐下去,重新捧起檄文稿子,从头念道:

  大顺倡义提营首总将军为奉命征讨事:自古帝王兴废,民兆于心。嗟尔明朝,
大数已终。严刑重敛,民不堪命。诞我圣主,体仁好生。义旗一举,海宇归心。渡
河南而削平豫楚,入关西而席卷三秦。安官抚民,设将防边,大业已定。止有晋燕,
久困汤火,不忍坐视,故特遣本首总,于本月二十日,自长安领大兵五十万,分路
进兵为前锋。我主亲提兵百万于后,所过秋毫无犯。我为先牌渝文武官等,审时度
势,献城纳印,早图爵禄。如执迷相拒,许尔绅民缚献,不惟倍赏,且保各处生灵。
如官民共抗,兵至城破,玉石不分,悔之何及!

  后边日期写道:大顺癸未十二月x日。这稿头日期没有写,等将来印成之后,用
朱笔填进去。显然已经不再用崇祯年号,而只用干支纪年。
  李自成听了以后,又接过稿子看了看,微笑点头,提起朱笔,在稿子后边的上
方,写一个“可”宇,交还军师。向牛金星问道:
  “那北伐诏书的稿子,可拟好了么?”
  牛金星站起来回答说:“陛下的北伐诏书稿于,臣吩咐几个文臣已经拟就。今
日与文臣们又讨论了一遍,改动了几个字,明日早晨即可以送进宫来。那诏书将在
元旦颁布,尚有二十多天,所以陛下有时间从容斟酌。”
  李自成点点头,示意牛金星坐下,又转向宋献策问道:“那一通北伐誓师的文
告,我已经在路上看了。捷轩从长安出征的时候,这文告也要刻版印出,通告全军
上下。”
  宋献策说:“臣等认为,此次东征是皇上御驾亲征,汝侯只是先行十余日,所
以不须行遣将令。汝侯到了韩城以后,可招集诸将,代皇上行誓师礼,宣布文告,
然后大军分路过河。至于已经过了河的将领,不必回到韩城,只要就地举行誓师,
向部下宣布皇上的誓师文告即可。”
  牛金星接着说:“此次皇上出征与往日不同。此是最后一仗,直捣燕京,一举
而灭亡明朝。燕京一破,陛下登极,传檄天下,江南可不经大战而次第勘定,所以
东征全军誓师,必须隆重举行。”
  李自成心中兴奋,自己从御案上拿起了文告的稿子,重新细看。看到一半时候,
忽然念出声来:

  ……不榖以渺渺之身,起自银川,兵威所至,壶浆竞迎。兹者三秦底定,定国
关中;兴师东渡,直捣燕京。指日戈归牧野,马放华阳,长安定鼎。与万民同登衽
席,岂不休哉!
  凡尔将士,共宜各舒忠愤,用集厥功。其有摧锋陷阵,勤劳懋著之士,裂土分
茅,锡之带砺。其或奸宄携贰,及微狠违令者,国有常刑,法将难贷。
  凡尔将士,共喻此意,勿焚我庐舍,勿虐我黎民。惟今约誓,其各勉旃。

  李自成念毕文告,点点头,用未笔批一“可”字,随即向刘宗敏说道:
  “我本来很想立刻率领大军东征,同你一起渡河。可是长安还有许多事情要办,
你先走吧。按照既定方略,你替我提督各营,扫荡三晋。我们在平阳见面,一起从
太原北上,从大同往东,入居庸关到北京城下。我们自从起义至今,转战十六年,
马上就要攻克北京,大功告成。”
  刘宗敏说:“明朝在山西的兵力空虚,到太原不会遇到大战。倘若一路顺利,
不耽搁时间,看来三月初十左右,可以到北京城下。我如今担心的只有一件事……”

  李自成问道:“你担心的是什么?”
  刘宗敏接着说:“会不会崇祯住南京逃跑?这可说不定。要是他逃往南京,事
情就有些麻烦。”
  宋献策说:“只要我们进军神速,崇祯就来不及逃往江南,下一步收拾江南就
迅速多了。”
  牛金星说道:“从前朝古代来看,一国皇帝逃往别处,名叫蒙尘。唐朝皇上就
两次逃出长安,元顺帝也是逃走的。所以为今之计,只有进军越快越好。崇祯想逃
往江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李自成说道:“我想,崇祯顾虑很多,未必会轻易逃出北京。只要我大军进兵
迅速,等他决定逃走的时候,已经晚了。”
  宋献策紧接着说:“何况我军已经陆续进驻山东,截断了运河。董学礼投降陛
下之后,陛下将他由副将升为总兵,已经正准备护送武愫前往淮阴等处。崇祯听到
山东、淮北局势已变,必不敢逃往南京。除非从海上逃走,料他不敢冒这种风波之
险。”
  李自成问道:“这个武愫如何?”
  牛金星回答说:“武愫是进士出身,在明朝虽无显要地位,可是也有一些名气。
派他做淮阴一带的防御使,仰赖陛下声威,向地方军民宣布新朝政令,必能收拾那
一带的混乱局面。日后下江南的事,并不靠他。只等北京一破,崇祯亡国,陛下命
一上将,率军南下,并差一重臣随兵前往,江南可传檄而定。”
  李自成笑着说道:“平定江南之后,下一步就该派大军出山海关,收拾辽东多
年来的混乱局面了。”
  从米脂回来以后,李自成在牛金星等大臣的辅佐下,处理军国大事,每日起得
很早,睡得很晚。其执事之勤,连一向对他怀有成见的关中士绅,也不能不改变看
法,认为他确实像一位开国皇帝。
  如今离新年只有一个月了。许多事情都要忖度制定,都要从明年元旦开始实行。
所以他在东征之前,留在西安这段时间,特别忙碌。按照战国以来所谓“五德终始”
的迷信思想,将大顺朝定为水德王,服色尚蓝。文官的补子以云为饰,一品一朵,
直到九品九朵。如今已是腊月,关于建国改元、颁布历书、改易衣服的颜色,都必
须由礼政府遵制宣告各地军民,好从甲申元旦起,一起遵行。还有一件大事,是应
该由礼政府宣布的。避讳的字,凡是犯了他的三代名讳的字,都得禁止使用,改用
其他的字代替,或者改变笔画。他自己的名字“自成”两个字,是十分常用的字,
如果都禁止使用,将给天下臣民造成很大的不便。所以他宣布:从甲申年元旦起,
将“成”字改为日字头下边带成功的成字,这样成功的“成”字就不必避讳了。总
之,凡是封建帝王应该在改朝换代时所必须做的事情,他和大臣们都考虑到了,都
做了准备,马上就要颁布。至于文武官制,在襄阳的时候已经制定,如今又加以修
订,更加严谨。
  改革币制,也是目前一件大事。明朝的钱币虽然还可以继续使用,但必须赶快
制造大顺通宝,来代替明朝的钱币。自从天启年间以来,明朝因为国库枯竭,制造
了很多又轻、又薄、铜质又坏,带着不少眼的小铜钱,民间称之为麻钱或皮钱。所
谓麻钱,是指钱面不光,带有沙眼,像脸上的麻子一样;所谓皮钱,是因为元朝时
候币制混乱,缺乏黄铜铸钱,就用羊皮制造钱币,使人们十分反感。所以如今对那
些又薄又小的钱,也称为皮钱。由于天启年间中央政府铸造的钱币质量很坏,各地
伪造钱币愈来愈不能禁止,银价日趋昂贵,钱价日趋低落,给百姓带来很大的痛苦。
江南苏州一带,民间曾经拒绝使用大启钱,酿成很大的风潮。李自成深明此弊,也
深深懂得百姓的心愿。所以在商洛山中被围困的时候,有一次他带病到麻涧去,特
意叫亲兵们带去许多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铸造的厚敦敦的大方钱,散给麻涧百姓。
进入西安之后,他就下令成立宝源局,暂时隶属户政府,专门铸造又大又厚的永昌
钱。已经铸出了一部分,只等到甲申改元以后使用。可是铜的来源很困难。李自成
从米脂回来以后,看了户政府上疏的奏本,只好决定收集民间铜器,输送宝源局,
以便能够日夜加紧铸造。虽然这搜集铜器的事免不了骚扰百姓,但是也只好这么办
了。
  许多事情诸如开国典章、各种制度、政治措施、派兵遣将、筹措粮饷等,虽然
各有衙门的官员分别执掌,上边还有刘宗敏、牛金星、宋献策等作周密筹划和设想,
但是最终还得由他作决定。所以从他由米脂回到长安的当天开始,每日的生活既充
满了显赫和得意,也充满了忙碌和操心,以至于同皇后高桂英谈心的时候也没有了。

  腊月十八日这一天,李自成来到坤宁宫中闲坐片刻。高桂英带着抱怨的口气对
他说道:
  “皇上,你每日忙着军国大事,还有一些该办的大事竟然全忘了。”
  李自成问道:“我忘了什么大事?你怎么不说呢?”
  高夫人就说道:“常言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能不能在你出征之前,将几
对婚事办了,了却我们的一点心愿?”
  李自成恍然想起,说道:“啊?你说的可是双喜和小点子他们的婚事?”
  “是的呀,还要耽搁到什么时候呢?今年春天得了襄阳之后,我本想替这些孩
子们完了婚事,你说不用忙,等破西安再说。如今已经来到西安,还不替他们办喜
事,难道又往后推,推到进了北京以后,回来办么?”
  李自成一时不能决定,仍然觉得目前马上要出征,没有工夫处理这些小事。皇
后见他不表示意见,又催促说:
  “为这些孩子们完婚的事,当然不如军国大事重要。可是皇上呀,这在这些孩
子们的身上就是大事,是他们的终身大事。男孩子年龄长一点不要紧,只要不过三
十岁,不能算成亲太迟;可是姑娘们就不然了。俗话说,好花能开几月红。难道要
等她们的青春过完了,才打发她们出嫁么?拿慧英来说,今年已经二十三岁了。倘
若在官绅庶民家里,前几年就该出嫁了。就因为跟在我的身边,过着戎马生涯,没
有太平的日子。再说,我也很需要她在我的身边,所以就把她的婚事耽误了。她嘴
里不会说这事,可是我却不能不常常想到。还有慧琼、慧珠几个姑娘,比慧英的年
纪都小不了多少,都该打发走了。别的姑娘婚事可以等你从北京回来,晚一年半载
出嫁,早晚干系不大,慧琼可是必须赶快出嫁的,最好同慧英一起办了吧。”
  自成仍在想着军国大事,有点心不在焉地问:“慧琼出嫁的事也要赶着办吗?”

  高桂英说:“不仅是为着慧琼已经该出嫁了,也要从小鼐子身上想想。原来是
想把慧梅许配给他的。后来,哎,没料到你同军师做主,硬拆散一对好姻缘,将慧
梅嫁给了袁时中,活活地送她到死路上,小鼐子能不伤心吗?他若如今看着双喜成
亲,他不能成亲,他的心中会好过吗?”
  李自成直到这一刻,才重视皇后同他商量的事。忽然笑起来,摇摇头,说道:

  “今天你提起来为双喜和小鼐子完婚的事,要紧是要紧,可是如何能办得及呀?
捷轩定于腊月二十,也就是后天,一早就要离开长安出征,决定命张鼐随他一起。
双喜等过了破五随我出征,办喜事的事情还来得及,可是张鼐的喜事如何能来得及?
我看,出征事大,为张鼐完婚的事缓一缓办吧。”
  “皇上,既然你已经决定命张鼐随总哨刘爷东征,我只为张鼐请假数日。二十
二是个吉日,双喜和张鼐都在这一天完婚。张鼐的亲兵营随大队先走。张鼐二十二
日完婚,二十五日快马追赶,来得及在韩城参加誓师,然后同大军一起渡河。我替
张然请假数日,不误随大军过黄河。我想,捷轩也是会笑着点头的。皇上,你看这
样办行不行?”
  “二十二日……只有几天了,准备能来得及么?”
  高夫人说:“准备的事情不用你操心,只要你点头就是了。”
  “好吧。我因大事缠身,顾不上管这些,你愿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李自成站起来要走,但又笑着说:“王四已经与左小姐成了亲,不用操心了。
罗虎这孩子有出息,如今也很得力。等我进北京之后,在众多的宫女中选一个美貌
又通文墨的宫女,送给他做妻,一定会使他满意的。”
  高夫人说:“皇上到了北京的紫禁城中,看见有出众的美色,不妨选几个服侍
皇上。日后咱们大顺朝的后宫中,同样也需要妃嫔成群。”
  李自成不明白高桂英的话是真心还是假意,不好再说话。忽然看见像是王长顺
站在坤宁宫的祯祥门外,便向一个宫女问道:
  “那是不是王长顺?”
  宫女躬身奏道:“是王长顺。他因为皇上正同皇后娘娘在说话,不敢进来。在
祯祥门外已经等候一大阵了。”
  “唤他进来,看他有什么事儿。”
  听到传唤,王长顺恭敬地走进祯祥门内,从汉白玉甬路的左边来到坤宁宫的台
阶下,整整帽子,然后从一边登上台阶,移到坤宁宫殿前。在门槛外边,就赶快跪
下叩头。
  李自成用亲切的口吻说道:“长顺,站起来吧。你给皇后带什么礼物来了?那
蓝缎包袱里沉甸甸的,是什么东西?”
  王长顺站起来,小心地跨过门槛,走进坤宁宫正殿,重新跪下,打开蓝缎包袱,
露出一对金黄耀眼的崭新马镫。他双手捧起来一只马镫,呈给李自成,又捧起来一
只,呈给高桂英。这新马镫,每只两边是两条龙,龙头朝上,合在一起。龙头、龙
尾连着马镫,龙口半张,口中噙着珍珠。这珍珠能在口中滚动;却是取不出来。李
自成夫妇欣赏着新马镫,十分高兴卜连声称赞这新马镫制作精致、李自成部道:
  “好哇长肠,你叫谁做的这一对金马镫?这么精致。”
  王长顺仍然跪在地上。因为受到夸奖,激动得噙着眼泪,说道:
  “皇上,你忘了?攻进潼关之后,有一次我摸着皇上的马镫说:‘这马镫呀,
原来是别人用的旧东西,从你起义的时候接着使用,到如今又用了差不多十六年,
有些地方已经磨窳了。你马上就要当皇上了,这马镫也该换新的了。’皇上那时候
笑着说:‘你换吧,到长安以后换吧。’我说:‘陛下是真龙天子,新马镫不能够
那么素净。我想这新马镫上应该有龙才好。’陛下又笑着说:‘这是好主意,你看
着办吧。’到了长安以后,我就将这事交给工政府,要工政府遵旨主办了。”
  李自成笑着说:“哪有旨意呀,我没下旨呀。”
  王长顺说:“皇上要我看着办,这就是圣旨。皇上说出一个字就是金口玉言,
就是圣旨。”
  李自成看一看他,笑着点点头。
  王长顺接着说:“等我随皇上从米脂回来,啊,不叫米脂,从天保府回来,工
政府主管这事的官员将图样给我看了。我看了很不错,就催他们赶紧日夜铸造,外
边加上鎏金。皇上,你看这镫子可中意么?”
  李自成说:“中意,中意!长顺,进潼关行军的路上,我心中事情很忙。换新
马镫的话,你对我说的时候,我实在没有在意,只是随口答应,事后全忘了。不料
你倒是认真去办了。”说毕,望着皇后哈哈大笑。
  王长顺说:“天子无戏言。纵然皇上说出一个字,也是圣旨。小臣到长安后,
怎敢忘记呢?”
  李自成说:“好了,不用你亲自动手。你去吩咐人将乌龙驹的马镫子换了,将
旧镫子送给宝源局,做永昌钱吧。”
  “不!陛下,那一对旧马镫,要在御库中当宝贝珍藏起来,千秋万代传下去,
使后代子孙知道陛下在马上血战了十五六年,得天下很不容易呀。”
  李自成顿时收敛了轻松的笑容,同皇后交换了眼色,不觉点头。皇后对王长顺
说:
  “你说的很是,这一对旧马镫要存入御库,作为咱们大顺朝皇家的传家之宝,
让一代代皇帝都莫忘这江山得之不易。”
  王长顺又说:“臣已经要工政府官员们为娘娘照样铸造一对鎏金马镫,每只马
镫上有一对凤凰。”
  李自成说:“皇后的马镫不要做了。以后天下太平,皇后是一国之母,深居官
中,在紫禁城中要乘凤辇;出紫禁城要乘法驾。再也不用骑着马,随军打仗了。”

  王长顺恍然省悟,赶快叩头说:“小臣一时糊涂,忘记皇后从今往后再也不用
骑马打仗了。我真是糊涂!请陛下恕罪。”
  皇后笑着说:“你不要害怕。倘若不是皇上提醒,不要说你,连我也没有想到
我以后不会再骑马了。长顺,你将皇上的新马镫带下去吧。我同皇上还有话要说哩。”

  王长顺将一双新马镫包好,叩头退出。他在心中狠狠地责备自己:“唉!我怎
么忘记了,往后天下太平,皇后用不着骑马了。”
  李自成嘱咐给王长顺重赏。随即离开坤宁宫,召见大臣们商量出征的事去了。

  高桂英很快地将慧英和慧琼叫到面前,将婚期告诉她们,嘱咐她们赶快准备。
又差人将双喜和张鼐叫来,也将奉旨为他们完婚的事说给他们知道。随即又命人分
头为两家婚事赶快准备。既要为男方准备,也要为女方准备,一切务要从丰。于是,
向北京进军的事,文武百官和命妇们朝贺正旦的事,两对小侯爷结婚的事,都搅到
一起了,从朝廷到宫中,好不热闹。
  腊月十九日下午,李自成在宫中召开了半天的御前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刘宗敏、
牛金星、宋献策、兵政府尚书喻上猷、泽侯田见秀、文水伯陈永福、桃源伯白光恩、
制将军李岩,以及原兵政府从事新升任文谕院学士顾君恩等十余人,讨论向北京进
兵的事。其时如何向北京进兵的详细方略,早已决定。这次御前会议,只是表示刘
宗敏提营出征的事意义重大,看有什么没有想到的遗漏问题没有。降将白光恩和陈
永福二人参加会议,又有不同的原因。陈永福为人正派,是个血性男子,深为李自
成所敬重。他也要带他原来的两三千人马随刘宗敏出征。他的人马已经开到了韩城
附近等候,还有他的儿子副将陈德,如今在怀庆府驻扎,尚未投降大顺。可是已经
暗中约好,等磁侯刘芳亮率领一支东征的偏师,从济源与怀庆之间越过太行山时,
陈德就在怀庆投降,迎接刘芳亮进入豫北。至于白光恩,他和陈永福的情况不同。
陈永福一直在河南,守开封多年,跟外边武将们关系不多。而白光恩在北方将领中
是一位资历较深、交游较广的人物,崇祯十四年洪承畴率领八个总兵援救锦州,全
师溃败于松山之际,白光恩就是八总兵之一。李自成带他出征,不是因为他手中有
兵,可以在战场上为大顺朝建立功勋,而是因为他同明朝的北方将领如姜瓖、唐通
以及吴三桂父子,都有或深或浅的交情。在招降这些将领的时候,他是很有用的一
个人物。
  由于李自成将要亲自率兵去攻占北京,刘宗敏只是先行一步,所以不举行“遣
将礼”。二十日清早,卯时整,长安的天色还不很亮,刘宗敏入宫辞行。李自成在
便殿赐宴,实际也只是一种礼节,十分简单,很快完毕。李自成亲自送他出了午门,
看着他上马。当时牛金星虽然是天佑阁大学士,居于丞相地位,宋献策是军师,但
是按照大顺军的传统待遇,刘宗敏的地位却居于文武群臣之上。牛金星和宋献策奉
旨率领文武百官,将刘宗敏送出长安城外,行了简单的“相饯礼”,一齐目送着刘
宗敏率领着一大群将领和亲兵,在寒冷的晓雾中向灞桥疾驰而去。
  刘宗敏走后两天,即腊月二十二日,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长安城中有不少人
家在这一天娶媳嫁女,为即将来到的新年增加了一层热闹气。然而最引起全城轰动
的喜事,并不是庶民百姓家的喜事,也不是官绅大户家的婚事,而是大顺皇上和皇
后手下的两员爱将,同皇后身边的立过许多汗马功劳的两位姑娘,由皇上和皇后亲
自主持,丞相和军师为媒,今日要拜堂成亲了。
  长安城中的官绅士民人人尽知,张鼐已经封了侯爵,李双喜是李自成的养子,
目前虽无封爵,可是人们却在私下议论,等攻破北京之后,江山大定,李双喜和李
过都可能封为亲王。张鼐自从受封义侯之后,李自成就送给他一处很大的住宅,同
他的爵位相称,距离紫禁城不远。虽然侯府还在草创阶段,但是府中已经有许多奴
仆、文武官员、侍卫亲兵,经常车马盈门。双喜仍然住在紫禁城中,以备随时在皇
帝身边侍候。近两年来,他在李自成身边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重要,到了长安以后,
由于李自成俨然是新天子,双喜的地位也就更加重要。为着双喜成亲,李自成拨给
他一处住宅,原是一座郡王府,也在紫禁城的附近。
  两个月前,攻破西安以后,李自成曾经大赏功臣。除了加官封爵之外,还赏赐
了许多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之类。一般将士,纵然战功并不显著,也都得到了不同
赏赐。对于双喜和张鼐的婚事,尽管李自成曾经传谕,不许铺张浪费,但是如今的
局面同往昔大不相同,喜事还是办得十分风光。李自成夫妇对男女双方自然有许多
赏赐;而各位大将和牛、宋等旧臣之家,不用说也都送有厚礼。其余将领当然也各
有表示。至于新近在西安投降的明朝文臣和巨绅,谁不想趁这个机会巴结大顺帝后
的心腹爱将?他们的礼单上不仅有金银绸缎之类,还有不少人送了双喜和张鼐所不
能够欣赏的名贵字画、玉器、宋瓷和各种古玩。
  腊月二十二日,两家喜事大大热闹了一整天。第二天,两对新郎和新娘,都来
宫中向娘娘叩头。事先传出娘娘懿旨:各家大将的夫人,凡是两对新郎新娘的长辈
女眷和平辈年长的女眷,以及后宫内师邓夫人、健妇营主将红娘子,都来宫中赴宴,
接受新郎新娘叩头。来宫中赴宴的只有两个男客:一位是老医生尚炯,已经内定为
新朝的太医院尹;另一位是预定的牧马苑使老马夫王长顺。他们能够被娘娘召进宫
中赴宴,受两对新郎新娘的叩头,这是李自成夫妇给他们的莫大恩荣。连李自成的
新从米脂来的封为候爵的近门叔父,也没有被召进宫中赴宴。高桂英用充满感情的
口气对两对新郎新娘说:
  “不管你们为大顺朝建立了多大的汗马功劳,做了多大的官,像张鼐已经封了
侯,可是你们在他们两位老人面前都是晚辈。今日你们这两对小夫妻,要给他们二
位叩三个头,还要好生敬三杯酒。怠慢了他们,我不答应。”
  两位新人跪在地上,齐声回答说:“谨遵懿旨。”
  尽管尚神仙和老马夫不断谦让,两对新人还是在乐声中给他们磕了三个头。大
家都要他们对两对新人说几句话,勉励勉励。当着一大群大将和牛、宋等旧臣的夫
人,尚神仙起初不肯说话,随即忍不住心情激动,对双喜和慧英说道:
  “唉,我今日满心高兴,可是实在不知道说什么话好哇。如今夺取明朝江山的
大业快成功了,你们完了婚,国事家事皆大如意。请不要说我这个乡村的郎中倚老
卖老,说出话来不知高低……”
  牛、宋两位夫人都说道:“你有话只管说。他们都是在你的眼皮底下长大的,
你该教训就教训。说好说坏他们都得听。你对他们这些晚辈说话,还说什么不知高
低哩。”
  皇后也笑笑说:“他们都是才成亲,都要做夫妻几十年,直到白头到老。你们
两位老头子,对他们多说几句有好处。”
  尚神仙接着说:“我说双喜少帅和慧英姑娘,你们两位从小就知道互相敬重。
别人都夸奖你们是皇上和娘娘身旁的金童玉女,如今果然有情人成了眷属,比你们
年长的,人人高兴,比你们年轻的,人人羡慕。你们哪,怎么说呢?你们要一辈子
恩恩爱爱,要一辈子不忘记皇上和娘娘对你们的抚养和深恩。”
  双喜和慧英同时跪下,说道:“侄儿侄媳永远不敢忘记。”
  “还有你们,”尚神仙转向张鼐夫妇,“我的小张侯哇,你虽然名义上不是咱
们皇上的养子,可是,实际上是一样的。慧琼姑娘也是在娘娘身边长大的,人品性
情都好,很像慧梅。”他说到这里,忽然感到后悔,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你们要
一辈子和睦恩爱、互相体贴。皇上和娘娘对你们恩深似海,亲自玉成你们的美满姻
缘……”老医生实际是想到慧梅的不幸,慧梅的影子在他的面前晃动了一下。他心
中明白,张鼐并不喜欢慧琼。可是说到这里,竟不知道怎么接下去好。
  王长顺怕他再提到慧梅,赶快用胳膊碰他一下,接下去说道:
  “他们这对小夫妻也是天生的一对儿,也是皇上和娘娘身边的金童玉女。我会
看相,他们这一对儿准是福寿双全,儿孙满堂。在咱们大顺朝功成名就,高爵厚禄,
享不尽荣华富贵。”
  王长顺的几句话,引得夫人们哄堂大笑。皇后向张鼐和慧琼笑着说:
  “快给你们王大伯再磕一个头,快磕!”
  当天晚上,家家忙于祭灶,更增添了婚事的喜悦。大顺宫中仍旧遵照民间古老
的习俗,由皇后率领宫眷们欢欢喜喜地在御厨房中祭灶。有人对皇后说,灶神职位
太低,大顺国的皇后亲自祭灶,会把灶神吓跑或者吓得躲起来。还说,明朝宫中,
就没有皇上和娘娘祭灶的事。高桂英笑着说:
  “我和皇上都是从农家出身,不能忘记庶民百姓家历年祭灶的旧风俗,也算是
贵不忘本哪。今年再祭一次吧,明年就由御膳房差遣什么官员祭灶好了。”
  灶爷、灶奶是从街上请到的一张民间彩印画,贴在御厨房的后墙上。灶神画成
了白胡子老头;灶奶画得很年轻,圆圆的白脸,黑漆漆的头发,同老头并肩而坐。
他们都穿着大红大绿的衣服,灶奶的脸上还染了两块胭脂红。灶神的下边,印有大
顺朝的甲申历。在神像的两边,贴着绿纸对联,上联写的是“上天言好事”;下联
写的是“下界保平安”。在神像的上边贴一张绿纸横条,写着“一家之主”。神桌
上的锡蜡台,插着一对又粗又大的牛油红蜡烛,烛光很亮。中间一只铜香炉,轻烟
缭绕,香气扑鼻。香炉前放着一盘麦芽糖,叫做灶糖。用意是叫灶爷吃了后粘住嘴
巴,到天上不能随便汇报。神桌下边的青砖地上,靠左边放着一只盘子,里边盛着
小谷秆子,拌了麸子,这是为灶神的马匹准备的草料。桌边蹲着一个宫女,抱着一
只红公鸡,这是为灶神上天宫时准备的一匹“枣骡马”。高桂英在宫眷簇拥中进入
了御厨房。宫女已经为她在地下准备了拜垫,她恭敬地向灶神拜了一拜,随即在拜
垫上跪下去,磕了一个头。按照宫中规矩,不管行什么礼,祭什么人,都要奏乐。
但是,高桂英今晚祭灶,要按照黎民百姓的老规矩,吩咐不要奏乐,只在院中燃放
一串鞭炮,增加热闹气氛。此时,满长安城到处都有鞭炮声。从紫禁城传出的鞭炮
声,同全城的鞭炮声混合到一起。
  在庶民百姓和官宦富豪家,一家主人祭灶的时候,女眷们和孩子们可以站在背
后观看。当主人起身后,别人跟着跪下叩头也行,不叩头也可以。由于灶神的官职
低微,说一句、两句亲切的玩笑话也不妨事。可是高桂英是娘娘身份,所以当她跪
下之后,所有的人们都跪下了。大家都以为像千家万户一样,皇后会请灶神上了天
宫以后,好话多说,坏话不提。所以都怀着很大的兴趣,等待皇后念诵祝辞。可是
刚刚听了两句,人们便不自觉地收敛了笑容。只听皇后对着灶神祷告说:
  “老灶爷,你虽然在诸神中官小位卑,可是你能够一年一次上到天宫,亲自向
玉皇面奏人间各种事情,让玉皇耳聪目明,知道人问苦乐。自从天启年间开始至今,
民不聊生,流离失所,血流成河,尸堆如山。眼下大顺国已经占了长安,正在向北
京进兵,天下百姓开始有了指望。愿你到了天宫,务必把人间二十年的各种苦情,
向玉皇一一奏明,不用隐瞒。恳求玉皇在天上睁开双眼,看看人间,保佑大顺军旗
开得胜,顺利攻克北京,拯救天下苍生,早建个清平世界。老灶爷,给你准备的枣
骝马已经喂饱了,请你早早地登程吧。”
  言毕,她从旁边一个服侍的宫女手中,接过一只小小锡酒壶和一个瓷酒杯,斟
满一杯烧酒,浇在地上。随即将酒壶和酒杯交给宫女,又叩了一个头才站起身来。
她向左右望望,没有看见慧英,不觉有一丝怅惘的情绪掠过心头,便径自到寝宫中
休息去了。
  自从崇祯十三年冬天到了河南,一连几年过小年和元旦佳节,高桂英都不再在
马上奔波,也不再担心受官军围困。从驻军得胜寨的时候起,每年她都在小年下,
按照米脂的风俗祭灶,心情畅快。在她周围的姑娘们也都十分快活。如今这一次祭
灶,大概是她最后一次按照民间的风俗办事了,很快她就是真正的皇后了,断不会
由她亲身对小小的灶神祭祀。今晚,她一则是一时的高兴;二则由于不能忘记民间
生活,才亲自祭灶,向小小的灶神跪下磕头。这件事,实际与礼政府正在拟定的
《大顺礼制》不合,所以事先她没有告诉皇上。等她祭了灶神,站起身来向左右望
望,原来的满怀高兴突然消遁,想起来身边得力的姑娘已经十去八九:慧梅死了,
慧英和慧琼出嫁了,慧珠和慧剑也是她平日喜欢的姑娘,早已经调到健妇营中……
特别是慧英的出嫁,好像使她突然失去了一只膀臂。所以,她的心情一下子悲凉起
来。
  第二天,是腊月二十四。按照米脂县的风俗,家家户户都要将家中各地方打扫
干净,屋梁上和椽子都得打扫一遍。民间有言道:“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
这好像生活中一个固定的程序,年年传了下来。如今是在皇宫中,虽说每日由专管
打扫的奴仆和宫女们打扫院子,揩洗家具,到处都是干干净净,但是宫中地方大大,
房屋太多,旮旯儿太多,打扫不到的地方还是有的。高桂英忘不掉民间生活习俗,
仍然一早就传谕各宫院,打扫房屋院落。
  早膳以后,她想着元旦快到了,要准备各家命妇和邓夫人入宫朝贺,还要准备
赏赐,等等,各种事项急待安排。可是,如今大顺朝制度草创,宫中只有少数从秦
王宫中留下来的粗使太监。宫女也很少,一部分是秦王宫中留下的宫女,一部分是
近一个多月从赃官和不法乡宦之家籍没的丫环。高桂英曾想让吕二嫂在宫中总管这
班女仆。可是,吕二嫂一是不认识字,二是她自己有家,儿子、媳妇、孙子需要她
照料。所以,要不要命吕二嫂进宫办事,至今仍在犹豫不定。这困难更是一时现象,
却使高桂英感到,慧英的出嫁,使她周围的一切都乱了头绪。
  她正想念慧英,慧英就进宫来了。皇后一见,眼梢和嘴角都不由得露出了笑意。
慧英到她的面前跪下叩头,用温柔的声音说道:
  “向母后请安!”
  “你快平身吧,我有话对你说。”
  慧英起身,站在皇后面前,等候吩咐。皇后含着微笑,向她通身上下看了一遍。
见慧英虽然头上的花儿和首饰戴得不多,出嫁的艳丽衣裙,也换成了一般高门大户
中新媳妇的日常绣花衣裙,然而从眼睛里和薄施脂粉的面容上,可以看出来新婚的
喜悦和幸福。皇后看着,笑着,点着头。慧英被看得不好意思,低下头去,又用温
柔的低声问道:
  “母后有什么吩咐?”
  皇后笑一笑,先不吩咐正经事,却叫她坐在身旁,问她进宫来是骑马还是坐轿。
慧英回答说是坐轿来的,并说从秦王府中没收了十几乘轿子,有好的、新的,也有
旧的、次的。赏赐他们新府的轿子有一乘是新轿,听说是郡主乘的。另外还有几乘,
是宫女和仆妇们乘的。皇后点头说:
  “以后你每日进宫,不必再骑马了。住在这京城中,乘轿进宫,才合你的身份。
如今皇上是忙,双喜的封爵还没有定下来。等破了北京,皇上在北京举行了登极大
典,就要封双喜一个合适的爵位。到那时候,咱们大顺朝的礼制也颁布了,你每天
进宫来,出宫去,该乘什么轿,轿前轿后用什么随从侍候,拿什么执事,要不要敲
锣喝道,自然都有一定之规。如今诸事草创,还要乱一阵子,你暂时用秦府中郡主
的轿子也好,日后你的轿子一定会比这轿子还好,好得多呢。”
  慧英又跪下说:“谢母后的恩!”
  高桂英拉住慧英的手说:“起来。听我说话,不要太讲究宫中礼节,咱们还不
习惯。礼节太讲究了,我也感到麻烦。”
  等慧英站起身来,她又接着说:“从前你和慧梅在我的身边,我把你们都当作
女儿看。我为了把你许给双喜,所以没有收你做我的义女。如今你们已经成亲,你
果然是我的儿媳了。十几年来,慧英啊!在我的身边,许多姑娘有的死了,有的话
下来了,可是只有你的命好。同你比起来,慧梅就太可怜了。”
  说到这里,高桂英的心中一酸。停了片刻,随即改换了笑容,又接着说:“唉,
如今朝廷上,后宫中,一片喜气,咱们不要提慧梅的事了。我刚才说你的命最好,
你是最有福的。你同双喜必是福寿双全,白首偕老,儿孙满堂。慧英,我等着抱孙
子哩,等着你头一胎就生一个白胖小子。”
  慧英羞得满脸通红,赶快低下头去,轻轻唤道:“母后。”
  皇后快活地笑起来,说:“看见你同双喜亲事美满,我真是心中欢喜不尽。”

  慧英说:“只要母后心中欢喜,做儿女的就心满意足了。不知母后今日有什么
重要事情吩咐?”
  “有,有。有几件重要事情必须你赶快安排,免得误了。我的身边不能没有你,
皇上身边不能没有双喜。从今日起,你每日早膳后,要进宫来,帮我做事,一如往
日。双喜也要每日进宫,随时听皇上呼唤。这是我同皇上商量好的。慧英,唉,没
有别的人了,我只好叫你从今天起,每日白天在宫中办事了。”
  “谨遵懿旨。”
  “几天后就是大年初一了。这是大顺永昌元年的元旦,不能马虎。朝中和宫中
都要朝贺正旦,这事你是知道的。文武百官朝贺正旦的事,有皇上呢,我们不管;
可是命妇们,各位将军以上的夫人们,还有后宫内师邓夫人……”
  皇后的话刚刚说到这里,忽听祯吉门口有人高声传呼:
  “皇上驾到——接驾!”
  皇后赶快将慧英一推,小声说:“你回避。你吩咐人将慧琼叫进宫来。”她随
即走到坤宁宫正殿门外,迎接李自成。而这时宫女们,少数粗使的太监,已经在祯
吉门内和院中甬路两旁跪了两行。

国学经典 |

经部

[尔雅] [公羊传] [穀梁传] [论语] [礼记] [诗经] [孝经] [仪礼]
[周礼] [周易] [左传] [孟子] [尚书] [四书章句] [韩诗外传]

史部

[史记]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北齐书]
[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新五代史][元史][明史] [清史稿][汉书][后汉书][新元史][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战国策][贞观政要][荆楚岁时记][逸周书] [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
[唐才子传] [通典] [东观汉记] [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 [唐会要][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越绝书][竹书纪年]

子部

[道家][兵家][儒家][法家][杂家][世情小说][历史演义][历史小说][志怪小说]

集部

[全唐诗] [全宋词][李太白全集][乐府诗集] [文心雕龙][文选][王右丞集笺注] [楚辞][楚辞补注]

蒙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