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有何陈奏?”
宋献策说:“臣连日观望天象,占候望气,有一祥瑞,臣已经看了三天,今天
不能不赶快奏闻。”
李自成心中一喜:“有何祥瑞?赶快说出!”
宋献策说道:“每日天将明的时候,臣就出来,向天上仔细观看,都看见东方
有一片紫气,冉冉上升,到武昌城上变为五色祥云,历久不散,直到太阳出了很高,
才慢慢散去。今日臣又站在院中观看,果然是天降祥瑞,特向圣上禀明。这是圣上
得天眷顾,必然转危为安,复兴大顺之象,臣不能不向陛下恭贺。万岁!万岁!万
万岁!”
许多人都感到诧异,但又不能不相信,也有人认为是军师又出的什么花样,正
不知是不是要跪下恭贺,忽然看见刘宗敏已经跪下,大家只好一起跪下。刘宗敏说:
“这确是天降祥瑞,是大顺复兴之兆,值得向皇上恭贺。”
他首先喊了一声“万岁”,众将领也就跟着一起山呼万岁,然后叩头起身。宋
献策又跪下说道:
“既然天降祥瑞,请陛下立即将江夏县改为瑞符县,昭示军民。”
李自成一直面带笑容,静静地听着。
刘宗敏也催促道:“军师建议很是,可以将江夏县改为瑞符县。”
李自成点头说:“改就改吧,今日就改。”说完,正要讨论军事,忽报王四在
宫门求见。大家听了都觉吃惊。李自成立即召见。王四进来,面目憔悴,衣服十分
狼狈,跪下说道:
“小臣死罪,未能早日脱身。今日来见陛下,请皇上不要担忧,左良玉已经在
九江船上病死,左军已经群龙无首,不攻自破了。”
李自成赶快说道:“王四,你起来,有话坐下慢慢说。”
王四继续说道:“左良玉死了以后,左军全由左梦庚统率,要下南京。南京方
面派黄得功等将领扼守芜湖、获港,使左军不能东下。如今左军暂时停留在东流县
境内的大江中。小臣自己乘着混乱,只身逃出左营,其间幸得柳麻子柳敬亭给了许
多帮助。柳麻子告诉我:‘宁南侯死了,你看这大军乱糟糟的,说不定会投降胡人。
我也正准备离开。你也走吧,我已经在平贼将军面前说了,不如放王四将军回到闯
营去,向闯营说明你无意再回武昌,也请他们不要东下。但左梦庚说,王四可以走,
就是不准他将我的妹妹带走。王四将军,你看这事……’后来,柳麻子又给小臣想
法弄了一支令箭,左梦庚睁只眼合只眼,小臣就一个人逃了出来。”
李自成问道:“左小姐现在何处?”
王四说:“小臣已顾不得管她。生死有命,随她去吧。”
李自成又问道:“满洲人风闻要去南京,现在也不知到了哪里?”
王四说:“听说满洲人由叫作豫亲王多铎的率领,也就是进攻潼关的那一支人
马,从商丘直奔扬州,大概现在已经在围攻扬州。如今扬州兵力单薄,一旦失陷,
这一支满洲兵就会从镇江一带过长江,去取南京。”
李自成看见王四十分劳累,又黑又瘦,简直不像原来的王四了,说道:“你先
下去休息吧,以后就留在朕的身边。”
王四叩头退出以后,刘体纯来了。李自成立刻召见,问道:“今日各路消息如
何?你这速奏闻,以便同大家议事。你也不要出去,就在此一起商议。”
刘体纯跪在地上说:“臣因为不断有火急军情,所以来迟了一步。昨夜后半夜
得到探报:从陆路往东来的清兵,占领了承天府以后,经过应城,占领了德安府,
于前天夜间破了孝感。孝感守军溃散,一部分投降了。从襄江水路来的敌兵,已经
过了沔阳,逼近蔡甸。从荆州长江下来的敌兵,沿路夺得船只很多,日夜不停地前
进,昨天黄昏已经在金口登岸。我们去大君山、小君山防守的人马本来就不多,金
口一失守,这些人马便不战自退。”
李自成听后,恨恨地哼了一声,说道:“敌人如此猖狂,好像是人无人之境。
你们大家商议,看有何策迎敌。”
大家互相望望,都不肯说出主张,实在也是没有主张。宋献策和刘宗敏主张固
守汉阳和武昌,众将虽然没人敢表示不同意见,只是点头,但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有
信心。议论了很久,李自成决定仍按固守武昌和汉阳的主意部署军事。会议就这么
在大家情绪不振中散了。
又过了一天,到四月二十一日,汉川和蔡甸同时失守,两地的大顺军一部分投
降,一部分溃散,井未发生恶战。从金口来的敌人,很快地攻破纸坊,然后从纸坊
过来,进攻洪山。从汉川和蔡甸来的敌人,开始进攻大别山。袁宗第驻军大别山,
决心死守。但因大别山外边的美娘山、扁担山等许多山头的营垒纷纷失陷,大有全
军崩溃之势。袁宗第向李自成、刘宗敏接连告急,请求增援。正在这时,刘芳亮也
从黄冈附近派人来告急。据刘芳亮的紧急禀报,敌人先头部队已经从黄破、新洲过
来,已经到了国风,似要攻占黄冈,截断大顺军东去之路。李自成大惊失色。如果
黄冈失守,敌人过江占领葛店,与洪山之敌会师,武昌也就不能守了。当天下午,
李自成又得到禀报,知道敌人已经将红衣大炮运到洪山附近,准备对武昌大东门和
小东门大举进攻。他立刻召集少数重要将领开御前会议。他自己提出来要赶快撤离
武昌。因为形势所迫,刘宗敏和宋献策都不敢强作主张。
有人问道:“南京既不能去,退到何处?”
李自成想了一下,说:“南京不能去,就退到宣州、歙州一带,暂时立足,以
后再说。”
大家没有话说,明知道这不是上策,也只好走一步说一步了。
会议之后,李自成立刻下令,驻守汉阳和大别山的人马于二十三日撤回到武昌,
并下令黄州守军坚守到二十六日,然后撤到长江南岸,与东下大军会师。驻守武昌
城外的各营人马,只有白旺一营,除拨出去一部分外,尚有一万五千人,没有到过
北方作战,未曾经过败仗,加上白旺在德安经过用心操练,如今比较整齐。李自成
命他率领这一支人马先离武昌,前往兴国州,然后进驻江西,一边随时接应李自成
亲自率领的东下大军,一边为下一步前往宣、歙开路。
二十三日下午,清兵探知李自成将要从武昌逃走,猛攻武昌城外营垒。大顺军
已经很少火器,经不住清兵用红衣大炮进攻,又用精锐骑兵猛冲,洪山守军很快投
降,武昌大小东门外的阵地也陆续失去。江夏县城失守了。
田见秀与郝摇旗率领残兵退守大东门外几座较小的山头。
李自成带着刘宗敏、宋献策立马蛇山头上观战。看见情势很急,担心倘若清兵
向东攻陷青山矾和葛店,从武昌往东去的水路和陆路就都被截断了,于是说道:
“军师,敌人来势虽然很猛,可是人马并不很多,今天只是先锋人马来到。你
同捷轩守城,朕亲自出城去将敌人杀退,夺回洪山。稍迟一步,敌人大军全到,将
武昌重重包围,我军要退走就没有路了。”
刘宗敏知道清兵锐气很盛,李自成出城风险很大,大声说道:“这是巨的事情,
用不着皇上御驾亲征!”
李自成说:“好,好,你能出城去代朕督战也好。”
他转望着宋献策说:“军师,我们提前于今晚二更时候撤出武昌,立刻准备。”
宋献策说:“船只不够,在汉阳一带的人马恐怕撤不完,奈何?”
李自成说:“事不宜迟,二更一定要出城。”
刘宗敏亲自率领三千人马出了大东门,命田见秀从小东门营垒中抽出两千人马
出战。两支人马在战鼓声、呐喊声中向前杀去,在傅家坡夺回了两座营垒,继续向
洪山前去。但是没有走多远,便同大股清军相遇,在洪山脚下展开了激战。大顺军
的骑兵远不如敌人的骑兵强,火器也少,加上怯敌心重,刚一接仗,便纷纷后退。
大顺军越是畏敌,清军越是攻得凶猛,傅家坡的两座营垒很快又失去了。幸而刘宗
敏常常带着一群亲兵亲将赶到最危急的地方阻挡敌人,同时又斩了几个临阵后退的
将领,才避免了全线崩溃。可是尽管刘宗敏拼死督阵,大顺军还是没有反攻能力,
营垒一个接一个地失去,最后在郝摇旗接应之下,只得退到大东门和小东门一带死
守。幸而天色渐晚,敌人暂时收兵休息,等候后继部队,准备明日将武昌城从陆路
完全包围。
二更时候,大顺军水陆同时离开武昌,张鼐率领五千人马保护全营老小家口,
几乎是日夜不停地东下,打算趁九江空虚,占领九江,船只由湖口进人鄱阳湖。李
自成亲率步骑兵从陆路辙退,表面上十分镇静,心中却充满绝望情绪。他现在惟一
的希望是能够摆脱敌人的追击,在一个月内不被消灭。只要皇后率领的十几万大军
及时来到湖广,进逼武昌,清兵对他就不能奈何了。有时他在马上望着东逃的部队,
再望左边的滔滔大江,暗暗地发出长叹,在心中呼叫着:
“皇后,你现在何处?能够来得及助我一臂之力吗?”
四月二十七日下午,大约申末酉初时候,李自成到了富池口停下。沿路只经过
几个小的战斗,但因为每次遇到敌军都有清散的和投降的、被俘的,所以他大约只
剩下三万人马,分散驻在富池口小街上和富水东西两岸。富水西岸地势稍平,驻军
方便,李自成和老营在西岸安营。尚有两千多只帆船,载着将士们的眷属、伤员、
辎重和一部分护送船队的步兵,都泊在大江南岸。
富池口小街上的老百姓一天前就闻风逃走,连锅碗水桶也没有留下。附近十几
里以内的小村庄的百姓也全逃光,躲进深山、湖荡。往年在豫西和陕西一带,老百
姓都明白李闯王是起义的英雄豪杰,做过很多得民心的好事。如今在大江以南,没
有人对他同情,只说他是反叛朝廷的“流贼”,破了北京,逼死了皇帝和皇后。人
们一代代都是大明的子民,为人要忠于大明的思想和感情很深蒂固,一提到李自成,
就十分自然地想到黄巢:“是呀,昔日的黄巢造反,不也是一样的下场么?”使老
百姓特别不能同情李自成的是他连打败仗,逃到武昌以后不但士气低落,连军纪也
坏得不成样子。这支大军不能不靠四出打粮生活,一遇抵抗就不免杀人、放火、抢
劫。何况在那个时代,南方人和北方人,地域观念很深,这就更增加了大顺军和百
姓之间的感情对立,所有这些不利情况,使大顺军残部逃到富池口以后,遇到了平
日不曾想到的困难。许多步兵的腿跑肿了,脚打泡了,有的还流着鲜血,实在没有
力气再走了。李自成估计敌人需要一天以后才能赶到,便下令在这里驻下休息。
他的御营靠近江边,周围有七八百骑兵和步兵护卫,但是来不及修筑营垒和设
立寨栅。有两只大船是准备李自成和妃嫔们乘坐的。在前边的大船上乘着刘妃和陈
妃。因为刘妃已经怀孕且粗通文墨,又比较精明懂事,需要她率领官眷,因此逃到
襄阳后已封为贵妃。另一只船为李自成布置了两间大舱,设有一张床、一张桌、一
把藤椅、十来把凳子,可以在舱里处理公务,召见将领。这只大船的后舱中乘着一
位妃子,二位选侍,还载有从西安带出来的许多金银珠宝和各种贵重物品。另外有
二十只大船载着皇帝的亲军,保护这两只大船。
宿营以后,刘宗敏和宋献策来到李自成大帐中坐了片刻。商议之后,他们决定
在这里休兵两日。他们估计敌人的前锋大概尚在一百多里以外,大队人马更在后边,
所以打算等敌人的前锋赶到,大顺军已经得到了休息,可以在此地打一仗,取一小
胜,然后再走不迟。宋献策同刘宗敏从李自成的大帐中出来以后,骑马到几处营垒
看了一看。他们最不放心的是找不到一个百姓,得不到敌人的一点消息。宋献策叹
口气说:
“我们一离开北方,就好像变成了聋子。”
李自成随便吃了一点东西,实在困得要命,便在临时给他搞的地铺上和衣躺下,
将花马剑放在枕头旁边。一倒下去便沉沉入睡,但是他又仿佛觉得自己并没有睡,
而是坐在大帐中一把椅子上纳闷,(如今哪有椅子呵!)他对自己问道:
“难道大事已经完了么?”
突然,有一个人影,低着头,披散着头发,飘然而人,李自成吃了一惊,心中
奇怪:为什么没人传禀?
那人影抬起头来。李自成认出来是李岩,不禁十分害怕,只觉脊背发凉。他用
右手握紧剑柄,心中想道:这是李岩的鬼魂,趁我兵败,前来向我讨命的。
李岩跪下,向他恭敬地行礼,并不起身。李自成见李岩不像是怀有恶意,才稍
稍觉得放心,问道:
“林泉,你是从何处来的?”
李岩回答:“臣是从平阳来的。牛丞相奉陛下密谕,将臣兄弟斩于平阳,陛下
已经忘了么?”
李自成感到惭愧而且恐怖,说道:“那是朕一时错误,斩了你兄弟二人。你今
日前来见朕,是不是向朕索命?”
“陛下差矣!自古忠臣蒙冤被杀,不计其数,可有谁向皇帝讨还过血债?臣只
恨自己死得太早,不能效忠陛下于危难之际。”
“红娘子现在何处?”
“她在她能够存身的地方,臣亦不知。”
“林泉,你建议在河南就开始设官理民,抚辑流亡,恢复农桑。倘若早听你的
忠言,好生经营河南、陕西、山西,还有山东、湖广,不要急着打进北京,何有今
日!”
李岩说道:“倘若不是清兵进关,陛下破了北京之后,还可回头来从容在各地
设官理民,奖励农桑,也不算晚。无奈到了北京,局势突变,一旦失败,节节受挫,
无地可守,无民可恃,遂成处处瓦解之势,不可挽回。如今陛下虽然深自后悔,为
时已晚,只能留给后人感慨系之了。当日……”
“林泉,你坐下说话,坐下说话。我朝兵败如此,不必再拘守什么君臣之礼了。
唉,快有一年了吧,朕不曾听到你的忠言了。”
李岩叩头起身,在一个较矮的椅子上坐下,接着说道:“当日倘若缓去北京,
以巩固中原、秦晋、山东为急务,截断运河的漕运,使江南好财富不能接济北京,
不过一二年,北京必将瓜熟蒂落。那时命一大将前去收拾北京残局,就可以了。朱
洪武不是也不曾亲去北京,而是命徐达率军北伐,统一中国的么?”
李自成说:“你的这个好主意,朕记得好像在你去伏牛山得胜寨的路上写给朕
的书信中就已经提出来了。”
“可惜,可惜陛下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将臣的忠言都忘记了。”
“朕去北京,过了大同以后,只有六万人马,实在是孤军远征,只能胜利,不
能受挫,犯了兵家大忌。卿为什么当时不谏阻呢?”
李岩欠身回答:“自从崇祯十四年下半年开始,陛下兵马日多屡胜而骄,后来
就听不进不合意的忠言了。到进了长安以后,陛下以为天下已经到了手中,更无人
敢犯颜直谏。在进兵北京途中,陛下与左右文武都在想着如何进北京,如何拥戴陛
下在北京登极,如何传檄江南。那时候微臣何敢妄言,阻挠大计!”
李自成点头叹息说:“当时大家醉心于攻破北京,推倒明朝江山,只顾高兴,
只想着胜利,满朝文武竟没有料到满洲胡人早已蓄意灭亡中国,满洲八旗和蒙古兵
正如箭在弦上,就要向北京射出。”
李岩惨然一笑说:“不然,陛下并非全出料外。当我军尚在途中,就有人料到
满洲人会趁我立脚不稳,举倾国之师南下侵夺中原,对臣说道:‘老子说:祸兮福
所倚,福兮祸所伏。除非你们李王事前作好准备,攻占北京未必是福。要小心螳螂
捕蝉,黄雀在后。’”
“这人是谁?”
“是在五台山出家的刘子政。当时他在晋祠。”
“那时候你为什么不将这话告朕知道?”
“臣当时未敢对陛下实言,只向陛下委婉地提了一句,被陛下一个冷笑堵回来
了。当时正是满朝文武兴高采烈之时,臣哪有胆量直言无隐,一字字说出刘子政的
劝告?”
李自成点点头,叹息说:“那时候实在没有将满洲人放在心上。”
“到北京不久,知道吴三桂屯兵永平一带,不肯投顺,臣与军师宋献策就……”
“以后事情很清楚,不用说下去了。林泉,你已经冤死了将近一年,游魂从三
千里外奔来见朕,既不是前来索命,那么是不是要助朕脱离困境?”
李岩流下眼泪,说道:“皇上,已经晚了!”
李自成出了一身冷汗,问道:“已经晚了么?还是说已经完了?”
“是的,皇上,你听,敌人已经到了。”
李自成看见李岩的鬼影流着眼泪,深深叹息,从他的面前突然离开,突然消失。
他随即被大声叫醒:
“皇上!皇上,敌人到了,赶快起来!”
[史记]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北齐书]
[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新五代史][元史][明史] [清史稿][汉书][后汉书][新元史][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战国策][贞观政要][荆楚岁时记][逸周书] [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
[唐才子传] [通典] [东观汉记] [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 [唐会要][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越绝书][竹书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