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常用工具 > 国学经典 > 子部 > 道家 > 老子校释 >

《老子校释》原文txt下载:附錄老子韻例

2013-11-22 
昔孔廣森作詩聲分例,其言曰:“今之詩主乎文,古詩主歌。歌有疾徐之節,清濁之和,或長言之,詠嘆之,絫數句而無以
昔孔廣森作詩聲分例,其言曰:“今之詩主乎文,古詩主歌。歌有疾徐之節,清濁之和,或長言之,詠嘆之,絫數句而無以韻為;或繫音促節,至於句有韻,字有韻,而莫厭其多。”余以為道德五千言,古之哲學詩也。既曰詩,即必可以歌,可以誦;其疾徐之節,清濁之和,雖不必盡同於三百篇,而或韻或否,則固有合於詩之例焉為無疑。然在宋代吳棫韻補,已嘆“老子道德經,周柱下史老聃所作,多韻語,今往往失其讀”,然則發凡起例,其可少乎?作老子韻例。

  (其一)世異音殊,一代自有一代之音,古韻不可合於唐,唐韻不可合於今,閻百詩所謂“古今之音繫乎時”者,豈不然哉!五千言以今音讀之,覺其扞格不合,而以古音繩之,則合者多,而不合者或出於傳寫之訛。昔鄧廷楨鉤稽五千言之用韻,與易、詩合,如“辯德”章富、志、久為一韻,久韻富、志,既與詩同,下句又韻壽,乃與易同。實則五千言與詩或異或同,與易則幾無不同。且以楚人書楚語,作楚音,是又為騷韻開其端也。試舉其與易同者:

  (一)五章:“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窮、中為韻。易需彖傳窮、中、功韻。蹇彖傳中、窮、功、邦韻。困彖傳中、窮韻。井彖傳窮、中、功、凶韻。漸彖傳功、邦、中、窮韻。渙彖傳窮、同、中、功韻。節彖傳中、窮通韻。既濟彖傳中、窮韻。坤象傳中、窮、終韻。隨象傳凶、功、中、窮韻。大壯象傳窮、中韻。節象傳中、窮韻。巽象傳中、窮、中、功、中、窮、凶韻。

  (二)二十四章:“企者不久,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行、明、彰、功、長韻。又七十八章:“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強、剛、行韻。易大有彖傳明、行、亨韻。謙彖傳亨、明、行韻。噬嗑彖傳亨、明、章、行韻。復彖傳亨、行、行、長韻。遯彖傳亨、行、長韻。晉彖傳上、明、行韻。暌彖傳上、行、明、行、剛韻。益彖傳疆、光、慶、行、疆、方、行韻。姤彖傳剛、長、章、行韻。鼎彖傳明、行、剛、亨韻。艮彖傳行、明韻。旅彖傳亨、剛、明韻。巽彖傳行、剛韻。屯彖傳明、光、長韻。訟象傳長、明韻。履象傳明、行、當、剛、行、當、慶韻。否象傳當、行、當、長韻。同人象傳剛、行韻。豫象傳當、行、剛、亡、長韻。噬嗑象傳行、剛、當、光、當、明韻。暌象傳當、剛、行、慶、亡韻。夬象傳當、明、光、長韻。震象傳剛、當、光、行、喪韻。歸妹象傳常、當、行、良、行、筐韻。豐象傳當、明、行、慶、翔、藏韻。繫辭下傳“君子知微知彰”三句彰、剛、望韻。乾文言藏、明、行韻。坤文言剛、方、常、光、行韻。說卦傳陽、剛、亨韻。雜卦傳剛、行韻。

  (三)二章:生、成、形、傾韻。十五章:清、生、盈、盈、成韻。二十五章:成、生韻。三十九章:清、寧、靈、盈、生、貞韻。易乾彖傳元、天、形、成、天、命、貞、寧韻。屯彖傳生、貞、盈、寧韻。繫辭下傳“日往則月來”九句生、成、生韻。序卦傳盈、生韻。

  (四)二十六章:“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淵、人韻。六十章:“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神、人韻。易乾九二、九四、九五田、人、淵、天、人韻。豐彖傳人、神韻。乾文言人、神韻。

  (五)四十四章:“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止、久韻。十六章:道、久、殆韻。易臨彖傳道、久韻。離象傳咎、道、久韻。雜卦傳久、止韻。

  (六)六十八章:武、怒、與、下韻。六十四章:土、下韻。易困象傳下、與韻。井彖傳下、舍、與韻。恒彖傳下、與韻。咸象傳下、與、女韻。剝彖傳下、與、下韻。隨彖傳與、下韻。離彖傳土、下韻。

  (七)五十九章:嗇、服、德、克、極、國韻。八十章:食、服韻。易謙象傳牧、得、服、則、服、得、國韻。同人象傳克、則、直、克、得韻。節象傳塞、極韻。乾文言傳:革、德、極、則韻。

  (八)九章:之、已、之、保、守、咎、道韻。易復彖傳咎、道、復韻。小畜初九、隨九四道、咎韻。乾彖傳道、咎、久、造、久、首韻。同人象傳、暌象傳、節象傳、既濟象傳咎、道韻。夬象傳咎、道、咎韻。漸象傳咎、飽、醜、道、保韻。

  次舉其與騷韻同者,如五章窮、中韻。楚辭雲中君降、中、窮、□韻;涉江中、窮韻。八章治、能、時、尤韻。楚辭惜往日時、疑、治、之、否、欺、思、之、尤、之韻。四十四章止、殆、久韻。楚辭天問止、殆韻;招魂止、里、久韻。十章離、兒、疵、知、雌、知韻。楚辭少司命離、知韻。七章先、存韻。楚辭遠遊存先、門韻;大招存、先韻。十七章言、然韻。楚辭惜誦言、然韻。二十五章、六十五章遠、反韻,楚辭離騷、國殤、哀郢同。二章生、成、形、傾韻。楚辭天問營、成、傾韻。三十七章靜、定韻,楚辭大招同。三十七章、五十七章為、化韻,楚辭天問、思美人同。六十八章武、怒、與、下韻。楚辭離騷武、怒韻。六十四章土、下韻。楚辭以下、與、女、所、舞、予等字為韻。二章居(處)、去韻。楚辭悲回風處、慮、曙、去韻。九章保、守、咎、道韻。楚辭惜誦保、道韻。二十四章行、明、彰、長、行韻。楚辭天問長、彰韻。二十二章明、彰、長韻。楚辭懷沙章、明韻。五十九章嗇、服、德、克、極、國韻。楚辭離騷極、服韻;天問、哀郢極、得韻;橘頌服、國韻。六十五章賊、福、式、德韻。楚辭招魂食、得、極、賊韻。十五章客、釋韻。楚辭哀郢蹠、客、薄、釋韻。

  由上所述,五千言與易韻同,與騷韻亦同。知聲音之道,與時轉移,而如易如騷,以時考之,皆與老子相去不遠。五千言者蓋與易經同為中國古代之二大哲學詩,老子為楚人,故又與楚聲合。尚論世次,屈在老後。經文中“兮”字數見,與騷韻殆無二致,五千言其楚聲之元祖乎!

  (其二)老子古韻之研究,宋吳棫已開其端,清顧炎武、江慎修以後,其卓然成家者,以江晉三之老子韻讀,姚文田之古音諧,鄧廷楨之雙硯齋筆記為最著。鄧書惟於虞、侯二部之界限,分隸諸部之入聲,有所發明;而於古韻之綜合研究,未遑及焉。江晉三以廿一部諧聲表,姚文田以古韻廿八部,於五千言之中,句求字索,使韻理日明,雖不無遺漏之處,而乖舛則甚少。尤以江氏韻讀,其分部與王念孫古韻譜同,學者取資焉。今試排比之如下(表中數目字為老子章次): 

  江有誥廿一部   姚文田廿八部 唐韻 一之 始母1事教辭有恃2(之、宵合韻)治能尤8已保守咎道9(之、幽通韻)有始紀14道久殆16(之、幽通韻)倍慈有19熙臺孩20海止以鄙母20得惑式21改殆母道25(之、幽通韻)黑式式忒極28有止殆母32富志33右辭34餌止35止殆久44有恃宰51始母母子母殆52事救52(之、幽通韻)起有57事福57福伏極58持謀64國賊國福式式德65德力極68來謀73 四之 始母1上有恃2上治能時尤8平有時宰10上始紀14上倍慈有19上哉熙臺20平海止以鄙母20上改殆母25上有之之殆海32上富志33去餌止35上止殆久44上始母母子子母殆52上起有57上事富57去母長59上持謀64平始事64上來謀73平 之(灰、咍)(案江氏廿一部入聲之分配與姚氏廿八部異,如之轉入聲職、德。幽轉入聲屋、沃。宵轉入聲覺、藥。侯轉入聲屋、燭。魚轉入聲陌、麥、昔。支轉入聲錫。脂、祭轉入聲質、術、櫛、物、迄、月、沒、曷、末、黠、? 、屑、薛。) 二幽 道道1腹目12首侯14(幽、侯合韻)篤復16久壽33(之、幽通韻)笑道41(幽、宵通韻)牖道47畜育熟覆51老道已55(之、幽通韻)嗇嗇服德德克克極國母久道59(之、幽通韻)奧寶保62 十四□ 道道1上保守咎道9上首後道有14上久壽33上牖道47上老道55上 尤侯幽(蕭) 三宵 妙徼1 十五爻 妙徼1上 蕭宵、肴、豪 四侯 樸谷濁15譽侮17(侯、魚通韻)足屬樸欲19主下26(侯、魚通韻)辱谷谷足朴28朴朴欲37琭玉39谷辱足偷渝隅41足辱44欲朴57垢主78 十三侯 偷渝隅40平垢主78上 侯(虞) 五魚 居居去2平客釋15惡若20去甫21惡處24居主34(侯、魚通韻)落石39戶下47家餘54下普54螫據搏固嗄55土下64武怒與下63惡故73 十二魚︵與侯通轓 居去2去去甫21下惡處24去主下26上戶下47上除蕪蕪餘竿53平家餘54平下普54平螫據搏固作啞55去土下64上武怒與下68上惡故73去 魚、虞、模 六歌 和隨2阿何20隨吹羸隳29平為為化37貨多44為化57禍倚58貨過為64 十一麻 和隨2平義偽18去阿何20平隨吹羸墮29平為化37平為化57平貨過為64去 歌、戈、麻 七支 離兒疵為雌知10(歌、支通韻)跡 策解27雌谿谿離兒28(歌、支通韻) 六支 離兒疵兒雌知10平雌谿谿離兒28平 支齊 八脂 屈出5入死牝6夷希微詰一皦昧物14畏畏20物惚21惚物21師資師資迷27味見既35(脂、元合韻)昧退類41愛費44屈拙訥熱45( 脂、祭通韻) 五齊 死牝6上夷希微14平孩歸遺20平大逝25去師資師資迷27平害太35去昧既35去昧退類41去察缺58去 脂、微、齊、佳、皆 九祭 害太35裂發歇竭滅蹶39缺敝45拔脫輟54察缺58散亂末64(祭、元通韻)殺活害73契徹79       十元 言然17大逝遠反25觀然26還焉年30(元、真通韻)遠反65言反78平怨怨善79 九寒 言然17平遠返25上還焉年30平(年與真通)散亂64去遠反65上怨怨善79去 之、寒、桓、刪、山 十一文 玄門1(文、真通韻)紛塵存先4門根存勤6川鄰15(文、真通韻)芸根16歸遺昏悶20根君26臣君26(文、真通韻)門勤52門紛塵56貧昏57悶醇58 八文 玄門1平紛塵存先4平門根存勤6平先存7平川鄰15平芸根16平沌昏悶20平根君26平門勤52平門塵56平貧昏57悶醇58平 諄、文、欣、魂、痕 十二真 淵信8真信21平盈新直22(真、耕通韻。謙之案:此章江韻有誤,說見本文。)淵人36身親44身真54親人79 七真 淵仁信8平真信21平臣賓均32平淵人36平身真54平鮮神神人60平親人79平 真、臻 十三耕 名名1生成形傾2清生盈盈成15靜命16冥精21爭爭22成生25名臣賓均名32(耕、真通韻)靜正37清寧靈盈生貞39成聲形名成41靜正45靜正57 十青 名名1平生成形傾2平清生盈盈成15平靜命16上冥精21平成生25平靜定37上清寧靈盈生正39平成聲形名成41平靜正45去名成47平生形成51平靜正57去 耕、清、青 十四陽 盲聾爽狂妨12( 陽、東通韻)狀象恍14去常明常凶容公王16(陽、東通韻)恍象21明彰功長22(陽、東通韻)行明彰功長行25(陽、東通韻)行重26(陽、東通韻)明強33象往35明剛強36行亡41亡病44藏亡44明強光明殃常52鄉長54常明祥強55勇廣長67( 陽、東通韻)強剛行78祥王79 十六庚 盲聾爽狂妨12平狀象恍14去常明16平恍象21去明彰長22平行明彰功長行24平明強32平象往35上張強36平明強光明殃常52平鄉長54平常明祥強55平勇廣長64上行兵69平強剛行78平祥王78平 陽、唐、庚 十五東 通容15容從21邦豐54 一東 窮中5平凶容公16平容從21平沖窮45平邦豐54平 東、冬、鍾、江 十六中 窮中5沖窮45       十七蒸 勝應73 三登 勝應73去 蒸、登 十八侵   二侵   侵、覃、鹽 十九談   十七炎   談、添咸、銜、嚴凡     入聲一戠 直得惑式22黑式式忒極28伏極58嗇嗇服德克極極國59賊福式式德65德力極68 職、德     二月 屈出5昧物14物惚21惚物21裂發歇竭滅蹶39缺弊45屈拙訥熱45拔脫輟54殺活害73契徹79 物、迄、月、沒、曷、末、黠、 、屑、薛     三易 跡 策解27 錫     四 詰一14 質、術、櫛     五昔 客釋15惡若20落石39客尺69 陌、麥、昔     六屋 樸谷濁15足屬樸欲19辱谷谷足朴欲37琭玉39谷辱足41足辱44欲足46欲朴57 屋、沃、燭、覺     七匊 篤復16畜育熟覆51       八樂   藥鐸 二十葉   九合   緝、合、盍、葉帖、洽、狎、業、乏 廿一緝

 
  (其三)細繹江氏老子韻讀,其大異於姚文田者,在於以五千言用韻之文為準,而發明通韻與合韻之說。如四十一章谷、辱、足、偷、渝、隅同屬侯部,姚文田分谷、辱、足一韻(六屋入聲),偷、渝、一韻(十三侯平聲),鄧廷楨同。江氏則破除此種入聲分配之謬,以谷、辱、足、偷、渝、隅為一韻。此猶就同部者言之,若夫異部之通轉,則非妙於審音者不能。如六十七章勇、廣、長為陽、東通韻,而姚文田鄧廷楨則祇廣、長韻。二章事、教、辭、有、恃為之、宵合韻,而姚文田、鄧廷楨則祇辭、有、恃韻。至如六十四章散、亂、末之祭、元通韻,三十五章味、見、既之脂、元合韻,則非妙達陰陽對轉之理者所敢言、所能言矣。考老子通韻合韻之例,江氏所發明者,以通韻言,如:

  (一)之、幽通韻(九章、十六章、二十五章、五十二章、三十三章、五十章、五十九章)。  (二)幽、宵通韻(四十一章)。  (三)侯、魚通韻(二十六章、三十章、三十四章)。  (四)歌、支通韻(十章、二十八章)。  (五)脂、祭通韻(四十五章)。  (六)祭、元通韻(六十四章)。  (七)元、真通韻(三十章)。  (八)文、真通韻(一章、十五章、二十六章)。  (九)真、耕通韻(二十二章、三十二章)。  (十)陽、東通韻(十二章、十六章、二十二章、二十五章、二十六章、六十七章)。

  以合韻言,如:  (一)之、宵合韻(二章)。  (二)幽、侯合韻(十七章)。  (三)脂、元合韻(三十五章)。

  就中“之、幽通韻”“侯、魚通韻”“脂、祭通韻”“真、耕通韻”“文、真通韻”,皆為同列相比之近旁通轉。惟“之、幽”“侯、魚”“脂、祭”為陰聲與陰聲之近旁轉,“真、耕”“文、真”“陽、東”則為陽聲與陽聲之近旁轉。又“之、宵合韻”“幽、侯合韻”為陰聲與陰聲之近旁合。次之,“元、真通韻”“幽、宵通韻”為次旁通轉,但“元、真”為陽聲與陽聲之次旁轉,“幽、宵”為陰聲與陰聲之次旁轉。“歌、支通韻”為陰聲與陰聲之又次旁轉,惟“祭、元通韻”為陰陽相對之次通轉,“脂、元合韻”為陰陽相對之又次對合。試本孔廣森、章炳麟之說,為列圖如上,以資說明。

  (其四)老子五千言,其疾徐長短,用韻體製各殊:有通篇用韻者;有章首用韻,而中間或尾聲不拘者;有間句助語自為唱歎,不在韻例者。此蓋哲學詩之體裁有所謂“自由押韻式”。就其用韻之格式言之,有與詩經絕同者,如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歌、支通韻)。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之部)。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侯部)。又如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  專氣致柔,能嬰兒?  滌除玄覽,能無疵?  愛人治國,能無為?  天門開闔,能為雌?  明白四達,能無知(歌、支通韻)?

  此一唱三嘆,以聲論聲,即置之三百篇中,亦不知有何分別;然而終不同者,則三百篇皆吟詠性情之作,而此則以說理競長。所謂哲學詩之特點乃在內容,內容有異而形式隨之,此所以老子用韻體裁與詩有同有異,而與易則無不同也。老子韻例韻表,舊有作者,如劉師培之老子韻表,見丙午國粹學報,多妄說不可信。沅君之老子韻例初稿,見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週刊,而語焉不詳。茲篇所列,都二十四則:

  (一)一句一轉韻例

  名與身孰親(真部)?身與貨孰多(歌部)?得與亡孰病(陽部)?是故甚愛必大費(脂部),多藏必厚亡(陽部)。知足不辱(侯部),知止不殆,可以長久(之部)。(四十四章)

  我無為而民自化(歌部),我好靜而民自正(耕部),我無事而民自富(之部),我無欲而民自樸(侯部)。(五十七章)

  (二)二句一轉韻例  不出戶,知天下(魚部);不窺牖,見天道(幽部)。(四十七章)  其政悶悶,其民醇醇(文部);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祭部)。(五十八章)

  (三)三句一轉韻例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祭部)。修之身,其德乃真(真部);修之家,其德有餘(魚部)。(五十四章)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知此兩者或利或害(祭部)。天之所惡,孰知其故(魚部)?(七十三章)

  (四)四句一轉韻例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耕部),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歌部)。(二章)

  古之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下(魚部)。是謂不爭之德,是以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之部)。(六十八章)

  (五)五句以上一轉韻例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陽、東通韻)。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幽部),故去彼取此(支部)。(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知其母,又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之部)。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陽部);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之、幽通韻)。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陽部)。(五十二章)

  (六)一章一韻例

  持而盈之,不若其以。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室,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之、幽通韻)。(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式,夫唯式,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剋,無不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蔕、長生久視之道(之、幽通韻)。(五十九章)

  (七)一章數韻例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文部)。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陽、東通韻)。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元部)。如何萬乘之主,以身輕天下(侯、魚通韻)?輕則失根,躁則失君(文部)。(二十六章)

  大成若 ,其用不弊(祭部);大盈若沖,其用不窮(中部)。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脂、祭通韻),清靜以為天下正(耕部)。(四十五章)

  (八)二句間韻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陽部)。(三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出於無有,入於無間(元、真通韻)。(四十三章)

  (九)奇句偶韻例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耕部)。(三十九章)

  古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魚部)。(六十九章)

  (十)偶句奇韻例

  企者不久,夸者不行,自見不明,自是不彰,自伐無功,自矜不長(陽、東通韻)。(二十四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耕部)。(五十一章)

  (十一)兩韻互協例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魚部),必有凶年(元部)。(三十章)

  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陽部),仍無敵(支部)。(六十九章)

  (十二)兩韻句中互協例

  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之部),動之徐生(耕部)?(十五章)    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万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耕部),而貴高將恐蹶(祭部)。(三十九章)

  (十三)兩韻隔協例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真、耕通韻),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之部)。(二十二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判,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之部),治之於未

  □(元部)。(六十四章)

  (十四)三韻互協例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祭部),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塵(文部),是謂玄同(陽、東通韻)。(五十六章)

  (十五)四韻互協例

  儼兮其若客,渙(元部)兮若冰之將釋(魚部)。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混(諄部)兮其若濁(侯部)。(十五章)

  (十六)句中韻例

  希言自然(元部)。(二十三章) 正言若反(元部)。(七十八章)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之部)。(四十四章)

  (十七)首尾韻例  禍兮福之所倚(歌部),福兮禍之所伏(之部)。(五十八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部)。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元部)。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支部)。(八十一章)

  (十八)句首韻例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 ,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元部)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支部)。(二十七章)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歌部)而勿強(陽、東通韻)。(三十章)

  (十九)首尾上下皆韻例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脂部),有大偽(歌部)。(十八章)

  (二十)韻上韻例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中部)。(五章)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之部)。(六十四章)

  (二十一)雙聲為韻例

  豫(魚部)兮若冬涉川,猶(宵部)兮若畏四鄰(文、真通韻)。(十五章)

  合抱之木(侯部),生於毫末(祭部)。(六十四章)

  (二十二)疊字韻例

  道可道,非常道(幽部);名可名,非常名(耕部)。(一章)  是以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耕部)。(七十一章)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侵部)。(五十章)

  (二十三)助字韻例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之部)。(十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之、支通韻)。(二十九章)

  故從事而道者,道德之。同於德者,德德之;同於失者,道失之(之部)。(二十三章)

  (二十四)助字不為韻例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陽部)。(四十一章)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魚部)。(二十四章)

  由上所舉韻例,有前人所認為無韻者,而實皆自然協韻。如以疊字為韻,老子之例甚多也,而在詩、易中亦有旁證。詩如蒹葭各章從、從韻,葛覃一二章覃、覃韻,抑五章玷、玷韻,生民三章林、林韻,載芟今、今韻,褰裳一、二章狂、狂韻,何人斯五章行、行韻,巧言二章生、生韻,鴻雁三章、抑九章、桑柔下章皆人、人為韻,綿七章門、門韻,蕩二以下各章以七“商”字為韻,東山各章以四“山”字為韻,雨無正五章、巧言五章、賓之初筵一章皆言、言為韻,采薇四章、韓奕三章皆何、何為韻,韓奕四章、抑十章之、之為韻,出車五章、巷伯七章、南山有臺一、二、四、五章子、子為韻。餘如來來、國國、鼠鼠、女女、弟弟、醉醉、悠悠、樂樂,疊字為韻者,尚不勝數。又以易經為例,頤彖傳養、養韻,大壯彖傳壯、壯韻,觀六三、九五、上九生、生、生韻,節初九、九二庭、庭韻,鼎六五、上九鉉、鉉韻,賁彖傳文、文韻,蠱彖辭,巽五九日、日韻,損象傳時、時韻,小過彖辭事、事韻,屯六二字、字韻,豫六三、困上六悔、悔韻,蒙上九寇、寇韻,萃彖傳聚、聚韻,旅六二、九二僕、僕韻,大有初九咎、咎韻。由此知五千言以道、道為韻,名、名為韻,以仁、仁為韻,狗、狗為韻者,又何足異?又以助字韻為例,易革象傳之、志韻,鼎象傳之、尤韻。即謂詩經不協語助,實亦不然。抑十章、韓奕四章皆以二“之”字為韻,載馳四章尤、思、之韻,小戎二章期、之韻,園有桃一、二章哉、其、之、之、思、哉、其、之、之、思韻。再以楚辭證之,離騷“心猶豫而狐疑,懷椒糈而要之”,“命靈氛為余占之,孰信修而慕之”,天問之、謀、之韻,尤、之、期之韻,九章惜誦之、尤、之韻,哀郢持、之韻,時、丘、之韻,思美人之、 、期韻,惜往日之、疑、辭、之韻,九辯二“之”字、四“之”字韻。由此知五千言二“之”字韻(七十四章),三“之”字韻(二十三章、六十六章、八十章),四“之”字韻(十七章),五“之”字韻(四十九章),又何足異?惟老子為哲學詩,其用韻較詩經為自由,則誠有之,若謂其手筆差異,文不拘韻,則不但不達五千言鏗鏘之妙,且不足以語諸子之文矣。

  一九五五年三月一日朱謙之。

国学经典 |

经部

[尔雅] [公羊传] [穀梁传] [论语] [礼记] [诗经] [孝经] [仪礼]
[周礼] [周易] [左传] [孟子] [尚书] [四书章句] [韩诗外传]

史部

[史记]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北齐书]
[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新五代史][元史][明史] [清史稿][汉书][后汉书][新元史][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战国策][贞观政要][荆楚岁时记][逸周书] [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
[唐才子传] [通典] [东观汉记] [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 [唐会要][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越绝书][竹书纪年]

子部

[道家][兵家][儒家][法家][杂家][世情小说][历史演义][历史小说][志怪小说]

集部

[全唐诗] [全宋词][李太白全集][乐府诗集] [文心雕龙][文选][王右丞集笺注] [楚辞][楚辞补注]

蒙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