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考察报告 >

加强我县工农对接的考察报告(2)

2013-05-07 
点题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工业与农业对接、田间与车间对接、企业与市场对接、产业与项目对接”(以下简称“四个对接”)为主要内容,进行了广泛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二)不利因素:

  虽然我县工农对接有了良好起步,但目前总体发展格局是:“有基地无块头,满天星星无月亮;有品牌无规模,守着金牌仍受穷;有加工无原料,工农脱节两分离;有产业无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有市场无效益,农民增收难上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业与农业脱节、田间与车间脱节、企业与市场脱节、产业与项目脱节。

  1、农民难组织。由于受区位条件限制,长期的农耕习惯,我县在农业产业发展规模上是“版图的大块头,经济的小个子”;在产业发展结构上是“小而杂、品种全”的散放,没有“拳头力量、经济柱头”的集约;在产业发展效益上是“品牌有名”而“收益不大”。目前,由于信息、市场、技术服务不对称,全县又缺乏统一的产业建设总体规划,产业、企业、农户、市场没有形成有效对接,各乡镇制订产业发展规划比较盲目,农产品品种多、规模小、批量小、效益低,产企各自为政,市场风云不定,农民收入不稳,出现了政府号召农民不响应的尴尬局面。如水坪镇梧叶沟村一方面正在发展桑蚕,而有极少数老百姓却在挖过去发展的桑蚕。面对市场风险农民怕上当,自身素质低,科技水平低,小农意识,小富即安,土地产出率低,农民对土地依附度大大降低;种植与收购脱节,市场紧俏时,企业抢着收购;市场供过于求时,龙头企业拒绝收购,企业承诺不兑现,农民一朝遇蛇咬,十年怕井绳。

  2、企业怕参与。一是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全县目前只有省重点农业企业2家,市级重点农业企业8家,龙头企业总量较小,农特产品资源转化率低。这些龙头企业中“小龙”多,“大龙”少,农产品加工程度还不到30%,比发达地区低50个百分点以上。二是龙头企业实力小、带动力不强。我县大多数企业加工的是初级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带动力不强,税收贡献率低。例如,龙王垭、梅子贡目前仅能辐射带动水坪前进、汇湾等周边茶园,兵营、县河等大批茶叶新区缺乏加工车间,基地利用率低。云浩药业主营药品批发营销,中药饮片项目未成规模生产,无法大量吞吐中药原材料。科玛协力处于停产状态,本地鲜芋基本由蒋家堰、天宝个体户收购,经简单粗加工后销往外地。三是园区企业真发展、大发展的意识不强。当前,已入园企业“真迎检,假发展”的现象较为普遍。少数业主本着“真占地、套项目、谋私利”的想法入园占地,不把心思放在如何做大做强企业上,如何研发产品、开拓市场、创建品牌上,如何提高素质、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上,而是天天谋划如何套用国家项目资金,如何侵吞国家土地,如何偷漏减免国家税收上。对工农联姻,就是指望政府牵好床(建基地),自己上床睡觉(坐收渔利)。

  3、乡镇有难处。一是工作难落实。当前,乡镇出现“班子成员咋分咋干,一般干部少干多看”的不良现象,对发展产业干部缺乏热情,工作安于现状,大事小事一般干。用老百姓的话说:“乡镇书记忙的上跑下颠,班子成员隔岸观火干叫唤,一般干部签了到鬼都难见。”二是经费难保障。乡镇无固定经费来源,正常运转困难。党委书记、乡镇长一天忙于跑项目、跑关系,心事难于集中谋划产业发展上来。三是干部怕担责任。在目前的体制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乡镇干部扮演着宣传者、发动者、组织者、实施者的多种角色,使原本应由企业、农户承担的市场风险无形中转嫁于乡镇政府和乡镇干部,市场一旦波动,农民把一切罪责都怪到了干部身上。

  4、体制不顺畅。现行管理体制存在条块分割,产加销、贸工农相互脱节现象。农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由政府的不同部门分别管理,表面上看许多部门都在抓农业产业化,但由于缺乏沟通,部门各自为政,政策措施不配套,形不成合力,产生不了整体效应。同时,有的主管部门职能未转,观念不变,还习惯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命令、下指标”的运作方式,不调查研究,闭门造车,结果造成农业产业化不能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转。如湖北银松生态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果汁所需香橼品种与我县今年春季栽植的香橼品种就有差异,符不符合企业生产标准还有待实践检验。

  5、服务有短板。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及农民参入“四个对接”没拧一股绳,劲没往一处使。一是没有后劲。政府投入不足,投入结构不尽合理。由于县级财力薄弱,用于农特基地发展的后续资金不多(如茶叶管理、茶叶加工机械投入), 基本上是撒胡椒面,基础设施建设、基地改造升级、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新产品开发等缺乏资金支持。国家、省、市各级涉农项目资金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缺乏统筹协调,投入随意性较大,政策性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风险大,有效抵押物不足,金融支持乏力,农民贷款难,龙头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实力较弱,担保成本高,数额小、期限短,无法满足企业需要。二是难以集约。产业发展必须是集约化种植,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土地二轮延包、林权制度改革等把村集体掌控的土地、林地资源全部分配到农户,集体再无资源支配权。土地流转等机制不健全,土地、林地流转处于自发的、分散的、无序的小规模状态,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导致乡镇、村组发展特色产业无抓手,土地流转难、集约经营难。三是链条不紧。从全县药材种植、魔芋产业来看,药材有产量没产值,魔芋有产量有产值,但附加值利用不高,属于典型的基地没能与企业对接上,缺乏中介的协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出现田间与车间对接的链条不紧。再如茶叶只有品牌的“官方市场”,没有大路货的市场舞台,只有“官方”送货员,没有“大路货”的推销员,属于典型的企业与市场对接不紧密。四是中介组织不完善。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于年,截止年底,全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家,其中:种植业10家,养殖业6家,农业服务业3家,加工业1家。当前,我县的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中介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不高、运作不规范等问题,使其很难在企业和农户之间很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专业协会存在着官办性质、企业参与度低、功能单一、缺乏必要的调控手段等问题。

  四、对推进“四个对接”的建议

  (一)强化对接意识,从思想上率先实现对接。目前,有的地方和部门对“四个对接”理解片面、认识模糊、行动迟缓。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坚持以“四个对接”统揽工作大局,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以思想大解放促进工作大落实,以工作大落实促进经济大发展。

  在思想认识上,破除五种陈旧观念,树立五种新的理念,即破除坐井观天的小农意识,树立全面发展的新理念,建设大基地,开发大品牌,扶植大龙头,培育大产业,实现大发展;破除合资合作中怕肥水外流的保守思想,树立竞争发展的新理念,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企业更新设备,改进工艺,推广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破除自己不会干、不愿干,还嫉妒别人干的狭隘思想,树立联合发展新理念,企业间开展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农户间开展大户与小户联合,整合资源要素,实现工农相互促进、比翼发展;破除依赖扶持、依赖照顾的惰性思想,树立抢先发展的新理念,开展全民创业,人人争当新兴产业的开拓者,现有产业的排头兵,重点产业的领路人;破除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片面思想,树立统筹发展的新理念,干今天、想明天、谋后天,对认准了的产业要做特做深做大做强,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在工作思路上,要坚持逆向思维的方法,以企业为载体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相关产业发展带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实现基地与农户对接、产品与品牌对接、生产与服务对接,扩大和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引领农民依托产业发家致富。

  在发展目标上,通过3-5年的不懈努力,实现“双百工程”目标,即:按照“南特北茶”产业发展思路,结合产企对接发展产业板块基地100万亩;按照策划大项目、实施大品牌、实行大招商、引进大企业的建设思路,将县工业园区建成100亿元农民工业园,带动全县20万农民进入农业产业化链条,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

  在实施步骤上,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一年打基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大见成效。

  (二)科学规划引领,从示范带动上实现对接。

  1、科学制定总体规划。规划是龙头,是建设的前提。要聘请资深规划设计单位,着手开展“四个对接”规划工作,对我县产业布局、基地建设、工业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品牌创建、市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全方位、综合性、高起点规划。规划要体现出高端性、权威性、连贯性、统筹性、前瞻性和系统性。“四个对接”规划应与《竹溪县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纲要》和《竹溪县“一统三分”发展规划纲要》相对接,充分吸取其合理成份,科学地加以充实与完善,保持规划的一致性与连贯性。要充分考虑“四个对接”在未来发展中的空间和趋势,使区域规划与城镇发展得到了很好衔接。规划一旦制订,县委、县政府要严格督办各乡镇按照产业规划进行产业建设,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各乡镇不得随意调整产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坚持不懈地抓产业建设,促进产业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2、抓好示范带动全面。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以示范带动为抓手,县、乡、村、企业四个层面要分别办出高规格、大规模、高质量的示范样板。县委、政府应将基础较好、行动迅速、积极性高的中峰镇确定为工农对接示范乡镇,将县工业园区确定为产企对接示范园,将龙王垭茶业集团、梅子贡茶食品开发公司、创艺皂素有限公司确定为产品与品牌对接示范企业。在特色基地建设方面,县、乡两级要围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品牌农业、观光农业、有机农业、设施农业,着力建成具有竹溪特色、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县内龙头企业也要根据企业发展实际,分别有选择性的兴办200亩以上的高标准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以示范效应带动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