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网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http://www.reader8.com/data/
炼期间,自己在繁忙工作之余,深入体验体会当前信访工作实际和信访环境,深入思考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促进和谐信访的有关问题,并形成了一些粗浅认识。(一)和谐信访的基本要求
和谐信访是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到信访工作的全过程,并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人本、法制、包容、有序的信访工作理念,充分发挥信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做到信访权利充分保障、信访诉求渠道畅通、信访主体良性互动、信访制度功能协调、信访文化理性宽容、信访秩序动态稳定等方面,促进信访工作本身的依法、规范、和谐、有序。
(二)当前的信访工作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当前的信访工作存在的不和谐因素的信访工作存在的一是主体认识不和谐。主要表现在信访人、受理机关和责任主体认识不和谐主体在对某些信访现象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一:法不责众。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受“法不责众”错误观念的影响,法律意识淡薄,遇到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事,就纠集众人上访闹事,凭借“法不责众”这个护身符逃避惩罚。近几年集体访案件增多,组织性、对抗性增强就是法不责众这一错误认识的滥觞。误区二:政府管法院。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依靠党委、政府解决问题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群众中一直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政府权力大,政府可以管法院,信“访”不信法。加之信访渠道成本相对低廉,导致群众纷纷择“访”弃“诉”,涌向信访,增加了信访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难度。误区三:爱哭的孩子多吃奶。一些上访群众认为“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信闹不信理,甚至采用集体上访以及其他过激方式给国家机关施加压力,试图以此迫使政府解决其问题或者改变司法裁决。而某些基层政府安抚式的信访稳控处理措施,往往又给了一些信访群众不良启示。误区四:信访越少越和谐。由此造成的以信访量考评基层信访工作的办法并不很科学,容易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以越级访、进京访向基层党政机关和信访部门施压,谋求达到信访诉求。二是机制运行不顺畅。具体表现在:一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运行不顺畅机制没有很好落实。存在“重处理、轻排查”,信访预警机制不够完善,信息联动、矛盾联处不够及时;基层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组织网络还不够健全,信访调解队伍建设滞后;领导接访制度、信访考核机制、责任机制和奖惩机制还需落实和强化。二是信访稳控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重堵疏防”、“急功求稳”、“花钱买平安”的做法,助长了进京访、越级访,直接增加了各地防控和接访的成本。三是信访联合接待处理机制运行不够有效,大多只能做到联合接待,基本上还无法做到联合调处,信访联合接待中心作为信访工作的组织协调中心和指挥调度中心的地位还有待探索和加强。三是工作落实不到位。三是工作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信访问题解决不工作落实不到位到位。有些信访问题牵涉面广,时间跨度大,调查取证非常困难,解决难度相当大,导致问题无法处理或处理不到位。有些问题属于新生事物,无法律可依,无先例可循,基层政府怕解决不好“按下葫芦起了瓢”,出现“后遗症”,于是采取等政策和拖一拖的办法。二是对信访工作督查不到位。市、县以下信访部门对辖区垂直系统、大型企业信访主体责任的督办往往难以有效落实;缺乏有效的干部督查跟踪处理和责任追究机制。三是对缠访、闹访等严重干扰信访秩序的人和事处理不到位。存在界定不清、定性困难的困境以及尽量息事宁人的现象,无法产生足够震慑力。四是人员能力跟不上。四是人员能力跟不上。新时期信访干部需要具备高度的政治人员能力跟不上敏感性、广博的法律知识、务实的服务宗旨、娴熟的工作经验、有力的协调督办、灵活的口才艺术、平和的理解宽容和恰当的参谋决策。但现实中,不少信访干部疏于学习,知识观念陈旧,工作方法老套,按部就班,不能适应当前“四个深刻”的信访工作环境;一些年强干部缺少基层群众工作磨练,群众观念淡化,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不注意工作方式方法,甚至人为激化了矛盾。
(三)构建和谐信访的几点建议
一要树立四个观念,促进主体认识和谐。要树立发展是硬道树立理的观念,着力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打牢物质基础,健全社会保障,理顺利益分配,实现成果共享,不断满足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从源头上、根本上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减轻信访压力。要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观念,坚持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理念,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与群众的承受能力统一起来,统筹协调利益关系,注重科学方案设计,认真做好风险评估,力争把改革的阵痛降到最低限度,把信访的压力降到最低程度。要树立法治观念,继续搞好普法工作,教育引导公民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涉法涉诉问题,要向上访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指明解决渠道,纠正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错误认识;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在处理信访问题时,严格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以信访的人多人少定对错,不因为“闹得厉害”、赴省进京就迁就照顾,改变部分人“法不责众”的错误观念;对于别有用心、无理取闹、聚众围堵政府大门、拦阻交通要道等情节严重的,必须及时锁定证据,依法严厉打击,建立和维护依法、有序、和谐的信访工作秩序。要树立群众观念,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积极探索统筹谋划群众工作、完善社会公共服务、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机制,逐步赋予信访工作综合研判社情民意、积极开展源头预防和决策风险评估、相对集中行政权利资源、双向规范双向追究落实责任等职能,延伸群众工作触角,构建机能灵活、覆盖全面的群众工作网络,形成大信访工作格局。
二要强化四项机制,促进信访运行和谐。要强化矛盾纠纷排强化查调处机制,依托群众工作网络,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网络,超前排查人民内部矛盾,对可能影响本地区的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掌握,早化解,使矛盾纠纷消除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强化信访联席会议和联合接待机制,进一步明确联席会议代表各级党委、政府集中行使信访维稳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职能;进一步明确信访部门对群众信访问题的管理、协调、督办职能;进一步优化完善信访联合接待处置运行规程,明确初访处置——督查回访——跟进服务等处置环节和程序,赋予其集中使用权利资源、直接调处纠纷、及时处置突发事件的职权,增强其诉讼指导、立案引导、协调调解、行政复议、法律援助等职能,严格首问责任,落实联合接待,强化联合调处,真正实现一厅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要强化“事要解决”机制,坚持把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办理好具体信访案件,回应好、解决好每一位群众的合理诉求,解释好群众过高要求和不合理诉求,把信访处置的过程变成落实以人为本,纾民困、排民忧、解民难的过程,变成信访知识宣传和法制教育的过程,变成做好群众工作、拉近与群众感情的过程,加快重信重访和信访积案问题解决,落实强化信访督办机制,严格执行三级终结制度,下大力气化解好“钉子案”、“骨头案”;创新社会管理,解决好无法律政策依据、无先例可循,但又有一定合理性的群众诉求;加强信访主体责任落实,解决好“三跨三分离”人员、“两新”组织等特殊群体的信访案件,最大限度满足和回应信访群众的合理诉求。要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完善信访工作考评办法,变以信访量考评为以案结事了和信访过错来考评,实行严格的信访过错追究制,使各级干部心里服气,工作有积极性;对发生影响干扰正常信访案件办理,或者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推诿敷衍、弄虚作假、不负责任的,要严格责任追究,使个别违法乱纪、该作为而不作为的干部真正得到追究。
三要培养四个方面的能力,促进信访关系和谐。要培养抓早动快的能力,坚持立足于抓基层、抓超前、抓源头,明确预防与稳控责任,对群众上访的倾向、苗头,灵敏观察,应激反应,超前研究、超前化解、超前反馈,切实做到源头控制、关口前移,把好矛排第一关,稳控基层第一线。要培养抓调促和的能力,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信访条例,熟悉了解常见的民事、经济、行政法律法规,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常识;工作中,要学会利益分析的方法,树立对立、统一、转化的思维,坚持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坚持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与政府的以人为本相结合,因人因事而异,因时因地施策,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调解成功率。要培养贴近群众的能力,把群众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群众呼声作为工作第一信号,重视群众合理诉求,善于做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像亲人一样善待群众,增强自身的亲和力。要培养忍辱负重的能力,做到“忍”字当先,和风细雨,不强词压人;耐心细致,不简单粗暴;循循善诱,不火上浇油,把信访案件引到依法、有序、逐级的正常轨道上。短短一个月的挂职锻炼,在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同志们的热情帮助下,在日常接访、协调、督办的体验中,在耳濡目染的影响下,使自己对党的信访工作认识全面深化,群众观念更加牢固,知识经验快速积累,工作能力实现跃升。以往在基层信访工作中的一些疑难,都在这里得到解答,似醍醐灌顶,如菩提顿悟,真是不虚此行。这一段人生十分重要的经历,必将铭记一生,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