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网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http://www.reader8.com/data/
果明显,胶州湾生态湿地保护得到加强,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7.5%,提高14.5个百分点。新建民用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30天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5.2个、4.8个百分点,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成功申办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各项筹备工作全面展开。(三)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科学规划、集约建设、精细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五年累计投资超过亿元,年均增长34%。海底隧道、海湾大桥主体贯通,青兰、青新高速等竣工通车,铁路青岛客运北站和青荣、海青铁路等项目进展顺利,市域“一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制订出台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成功举办首届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高新区实现扩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获得批准,胶州湾北部园区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通过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认证,45个过亿元项目开工建设。董家口港区建设全面启动,华能通用码头等项目实现简易投产。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市区铁路沿线区域整治和城市亮化初见成效。新农村建设和县域工业化步伐加快。市级财政“三农”投入102亿元,比“十五”时期增加2.4倍。发放农业“四项补贴”17亿元,年均增长39%。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0%。投资43.6亿元,完成农村供水、防洪排涝等五大水利工程。村庄“五化”完成90%。新建、改造农村住房14.5万套,修建农村残疾人住房5600套。规划建设了6个县域工业功能区,54户城区企业实施搬迁改造,17户竣工投产。县域工业产值占全市比重提高6.1个百分点。
(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行业分布由76个减少到48个。整合组建国信、华通、城建、交通、港口五个投资公司,规范了政府投融资管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完成,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改革、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迈出实质步伐,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开发区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实施。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建成运营。个体私营企业达到42万户,注册资本超过2300亿元,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8.4%。全方位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强化定向招商,引进过亿美元项目20个、世界500强企业12家。各类经济园区利用外资占全市比重由42%提高到48%。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比“十五”时期增加1.9倍、2.4倍,新兴市场出口比重提高5.4个百分点。引进内资和企业境外投资分别增加1.7倍、4.1倍。青岛保税港区一期封关运营,西海岸出口加工区投入使用。口岸开放步伐加快,“大通关”成效显著。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达到56个。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迅速扩大,取得积极成果。对台工作全面开展,侨务工作取得新成效。对口帮扶合作进一步加强。与西藏日喀则,贵州铜仁、安顺,湖北宜昌三峡库区和我省菏泽曹县等地开展了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帮扶合作。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力投入援川救灾各项工作,组织捐赠款物超过6亿元,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生活;先后派出3000多人的援建队伍,投资5.8亿元,建成23个援建项目,提前一年圆满完成对口支援北川灾后重建任务,充分展现了我们这座城市的爱心情怀!
(五)着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着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大。五年来,市级财政用于社会民生投入达到366亿元,占同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50%。投入138亿元,在城乡建设和改善群众生活方面安排实事50件。安排促进就业资金16.4亿元,新增就业创业181万人。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资金,大学生就业创业率达到92.6%。五年来,两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三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五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建立了物价上涨与城乡低保居民补贴联动机制。出台养老服务、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机构养老床位增加1.7倍,社区老年活动场所覆盖率达到96.8%。市政公用事业惠民力度不断加大。投资80亿元,建成500座换热站、3000公里供热管网,新增供热面积4160万平方米,占市区集中供热总量的60%。自来水一户一表、管道燃气气化率分别达到86%和75%。市级财力投入7.8亿元,新增更新公交车2774辆。“两改”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空前。—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全面完成,财政直接投入、土地收益让渡和配套费减免超过100亿元,基本建立起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建成6.2万套保障性住房,改造旧城区和城中村77个、实现回迁44个,整治旧住宅区16片,3.5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物配租配售率达到88%,市区10万户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六)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加快。五年来,财政性教育支出年均增长18.6%。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统一了县域教师工资水平,理顺了市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施了中小学取暖、饮水设施更新和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解决了12.3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建成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和22个市级校内实训基地。高等院校全日制在校生超过30万人。各类学校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投资42.7亿元,建成国医堂、妇女儿童医院、北部中心医院、西海岸医院等大型医疗设施,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率分别达到100%、79.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惠及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农合为1200万人次报销医药费超过15亿元。疾病防控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文化强市战略加快实施。深入推进“人文奥运”工程,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效果明显,涌现出一批全国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道德楷模。荣获5项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志愿者队伍达到44.5万人。奥帆中心、青岛大剧院、体育中心等大型设施建成,图书馆、博物馆等44处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设立1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7%。我市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和全国运动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人口、双拥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步伐加快,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第六次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双拥”工作扎实开展,军地之间互办实事互解难题,优抚标准不断提高,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成效显著,第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妇女儿童、档案、仲裁和红十字事业稳步推进,民族宗教工作健康发展。平安青岛建设不断加强。注重源头治理,健全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加快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出台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形成“大调解”工作格局,一批多年积累的信访疑难问题得到解决。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全面推行,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6.5%、46.7%。全国食品药品最安全城市创建工作稳步开展。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七)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坚持办事讲程序、工作讲规则、决策讲民主,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加强和规范政府行政决策、执行、监督程序,注重政务公开和阳光操作,恢复建立了城市管理规划委员会制度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依法对城乡规划、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性质变更、项目容积率调整、财政专项资金安排、重大活动举办等实行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切实维护其严肃性和权威性。修订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不断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对口联系。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24件,制定政府规章18件。组织开展第四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和网上审批系统建成启用,审批效率平均提速70%。“五五”普法规划顺利完成。及时回应社会热点问题,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创新开展市政府部门“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建立健全政府网站、行风在线、政务服务热线、民生在线、纠风网、网络在线问政等互动平台,构建了公众评价政府的新机制。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新闻发布制度,电子政务和网上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廉政建设得到加强。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成23项重要行政权力网络运行和电子监察系统,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和综合电子监察平台投入使用。建立专项资金预算公开和绩效管理制度,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更加规范。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全面实施。扎实开展“小金库”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整治、中央扩大内需项目监督检查等专项工作。严肃查处了一批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案件。各位代表!,我们努力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8%、14.1%,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一是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消费结构和出口结构。年初确定的总投资2828亿元的240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等120个现代服务业项目进展顺利,南车高速列车产业化基地等79个项目竣工投产,环湾大道全线通车。总投资1138亿元的361个工业振兴项目,赛轮1000万条子午胎等120个项目竣工投产。城乡商业零售网点达到33万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900亿元,增长18.7%。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全面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到账外资分别增长32%、52.8%。成功举办青岛国际帆船周、东亚经济交流推进机构第四次大会等重要活动。二是围绕提高城市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科技、教育和人力资源协调发展。全面实施《高新技术高端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规划》,组建14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青岛工业技术研究院挂牌运营,国家大学科技园通过认定,青岛国家质检中心基地一期建成启用。市、区(市)两级机关全面实现软件正版化。提高并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率先建立高中段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财政预算内拨款制度,中小学生均经费居计划单列市首位。投资1.2亿元,建成2.5万平方米的引进高层次人才公寓。三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医疗和住房保障水平。市级财政用于社会民生投入超过110亿元,比上年增长26%。年初确定为城乡居民重点办好的9件实事全部完成。去年1月,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达到1561元,增长12.6%;5月,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七区和五市分别达到920元、760元,增长21%、22%;12月,新增财政资金4.76亿元,将全市企业退休人员的取暖补贴由人均80元提高到1100元。下半年,针对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较快上涨,出台了保证市场供应、保持物价稳定、保障群众生活的20条措施,四次启动物价上涨与城乡低保居民补贴联动机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额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开展了创建“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活动。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加快,竣工和配租配售住房1.7万套,20个“两改”项目开工建设,河马石2285套公共租赁住房小区建成使用。文化青岛建设成效显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会议在我市隆重举行。四是围绕促进社会稳定,着力抓好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生产安全。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严厉打击了一批黑恶势力和违法犯罪活动。组建了校园专职保安队伍。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投入5000万元,提高了消防设施和装备水平,突出了高层建筑和建筑工地等重点领域的消防监管,加强了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在跌宕起伏的发展环境中,我们经受住稳定政局凝聚人心、抗击浒苔自然灾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考验,成功承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帆船比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以转变观念推动创新发展,以调整思路促进结构优化,以改革开放增创竞争优势;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注重产业转型升级,注重城乡统筹协调,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真心实意关心群众疾苦,尽心竭力办好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城乡所有居民;始终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公信力、执行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始终坚持奥运带动,完善基础设施,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帆船之都”新品牌,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五年的巨大变化,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坚强领导下不断开创的,是在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界坚定信心、团结拼搏的实践中共同造就的,是在历届市领导班子工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持续形成的。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市民和外地来青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各人民团体,向人民解放军驻青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中央、省驻青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青岛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政府工作存在诸多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强,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依然存在,工作作风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政府部门的战略视野、工作标准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亟待改革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亟待培育;县域经济发展不快,非公经济比重不高,国有经济布局过宽,一些领域的改革进展缓慢;支柱性产业大项目偏少,学科带头人和拔尖人才缺乏,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的能力较为薄弱;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持续增收渠道不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等方面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城市文明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正气需要进一步弘扬;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维护和谐稳定压力增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以高度负责、攻坚克难的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克服和认真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十二五”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市情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必须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认识面临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切实增强前瞻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深度变革调整,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孕育重大突破;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推进,市场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发展将形成新的格局。我们清醒地看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紧迫,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到了只有加快转型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清醒地看到,体制机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改革的重点已经从经济领域向其他领域拓展,触及的矛盾更深,涉及的利益更复杂,推进的难度更大,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清醒地看到,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群体诉求日趋多样,对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积极作为,科学务实,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断提高民生保障能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深入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向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迈进,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城镇化率提高到75%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均达到40%;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突出把握好六个重点:(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实现高端引领、内需驱动的率先发展。坚持高端化、集约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扩大内需为重点,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突出发展高端服务业,着力培育特色聚集区、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为重点,尽快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支柱性产业。深入实施质量兴市、品牌和标准化战略,积极运用新兴网络和信息技术,推进“两化融合”和“三网融合”,企业和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提高。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二)加快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努力实现七区协调、城乡互动的统筹发展。坚持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建设五市城区和重点中心镇,实现七区公共服务一体化,构筑现代化城市发展新格局。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全力建设蓝色经济区,优化调整陆海空间布局,重点突破一批海洋核心技术,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海洋产业聚集区。加快海港、空港、信息港、综合路网及市政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高新区生态科技城、董家口现代化港城初具规模,世园会主题园区及周边区域成为绿色休闲城市的标志区。(三)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富民惠民、公平正义的和谐发展。坚持不断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困难群众生活更有保障,老年群体生活得到更多关怀,全体居民生活普遍改善。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优化扩大就业创业、增加劳动收入的政策条件和环境,建成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养老救助等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整合衔接,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和制度统一方面实现突破。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多渠道筹措公共租赁住房,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更新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始终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构建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体系,营造社会安定、百姓安宁的良好局面。(四)加快推进城市软实力建设,努力实现科教先进、文明进步的创新发展。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全面落实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城市创新体系建设,实施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深化产学研结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构筑更加科学合理、自由宽松的人才制度环境,建设区域性人才高地。围绕文化青岛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哲学和社会科学,做好科普工作。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新的文化业态,把文化产业培育成重要的支柱产业。(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坚持环保优先、可持续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强化节能减排,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低碳技术,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强城市管理,形成安全、整洁、有序、法治的管理格局。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六)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步伐,努力实现充满活力、互利共赢的开放发展。坚持不懈地创新体制机制,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扩大全方位开放,促进区域合作互利共赢,积极拓展国内外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我们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主线,善于在变化的形势中把握机遇,勇于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创优势,努力完成本次会议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使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更具活力,城乡居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