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调研报告 >

工程动迁中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2)

2011-09-25 
读书人网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http://www.reader8.com/data/  本文作者:肖文 原创投稿 工程动迁中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 肖 文 一、引言 (一)2008年,河北省开展了颇为宏大的三年大变样工程,在中共河

读书人网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http://www.reader8.com/data/  

十平方米以上!
意即赵师傅将面临约三十多平方米的自费购买面积,那么其所要支付的综合建设成本为多少呢?各个拆迁地区由于地势等建设因素差别综合建设成本也不尽相同,但总体出入不大,那么赵师傅所在地区数额是多少呢?
3000-3500元!
接受过初等数学教育的人都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赵师傅如果想有房可住,那么其所要支付的金额为:至少十万元!
②因房屋及附带之小院拆迁,烤炉以及鸡窝被拆,因此赵师傅还面临一个情况便是:一切家庭收入来源皆被断绝!
综上所述,被拆迁户赵师傅综合情况为:安居费,外债,孩子学费生活费,现居房屋房租总计十多万元,而夫妻皆已没有收入来源。
赵师傅全家的未来面临的极有可能便是流离失所!
这绝不是个案!
笔者同情之余不禁要对名为三年大变样这一城区改造工程中的公权力主体——政府提出质疑,如此微薄的补偿条件怎能真正达到安置目的呢?
2.在此次工程中,笔者经过调查发现面临拆迁的主要为三类群体,因涉及利益面不同其态度各异:
第一类:集体以及组织机构:此些被拆迁主体对于拆迁并不反对,大概因其享有将强有力之政策影响力。因此,无论拆迁过程中或是完工后,其在补偿,安置等等方面都享有优先权。但因此类主体在搬迁以及临时安置中可能面临较大的用于维持运转的成本消耗。因此,其对拆迁总体态度为不支持不反对。还有因此类主体多为实力雄厚,而此次工程所针对的拆迁地区基本属于市内旧区乃至棚户区,而其中此类主体所拥有之房屋极少,因此此类主体在此次三年大变样工程中所涉及问题甚少。
第二类:富有者以及中产阶级以上家庭,此类主体在城市旧区和棚户区中拥有房产依然极少,即使拥有,也多为早已废弃的无人居住的旧房或者仓库,且此类家庭对于所面临之购房安居费用多不感到压力,甚至希望借此工程抬升地价或者将房屋改新后已被居住或出租之用。因此,此类主体大多对于此工程较为支持,其中虽也不乏反对之音,但多为同情第三类主体之故。
第三类:贫困阶层以及个体商户,在工程拆迁中针对的城市旧区以及棚户区中,房屋主要由此类主体使用,而此类主体既无组织机构的强大政策影响力,他们又不像富有者那样可以坦然面对安居费用甚至期许未来的房屋使用收益。但他们却是被拆迁主体中人数最广且利益受牵扯最大的主要部分,当他们的居住房屋被拆又面临极不合理的补偿条款时,他们的态度当然可想而知。
我国《宪法》第10条第3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是拆迁补偿原则的宪法依据,既然三年大变样工程属于一种公用征收动拆迁行为,而在我国缺少一部完整系统的动拆迁法律规范的条件下,公权力主体应当遵守相关法律依据进行合理对价补偿。赵师傅虽然获得了政府一定程度的拆迁安置补偿,但补偿方式没有注意动拆迁乃是复合行为。据业内资深专家介绍,动拆迁之前,动拆迁主体需要拿到二个基本性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因此,这些必备手续说明的问题便是,动拆迁的根本目的在于征用土地,而拆除房屋以及土地上其他附着物是为对土地进行利用而采取的手段。虽然国家掌握土地所有权,而被拆迁人既现居住者享有的是土地使用权,但使用人为取得土地合法使用权必然有所付出,而在此次动拆迁过程中这部分利益并没受到考虑,虽然旧城区改造属于公共利益行为,且行为主体为政府。但是,政府在处置已征得的国有土地时,也会与商业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公众住宅等项目,因此其将此类政府出面的动拆迁行为完全说成是公用征收性质的拆迁似乎有待商榷。但是在安置补偿措施实际执行过程中,仅仅片面针对土地上的房屋及附着物进行得补偿,而对现居民区的土地使用权而付出的代价未予考虑,更别提行政给付原则所彰显的对特殊群体在动拆迁中被损害的利益进行特别补偿的救助精神。
而且在对于房屋及附着物这些实体所进行的补偿显然也不合理,因为判断依据很明确:赵师傅日后已无法生活。
3.基于上述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立法,出台完整系统的动拆迁法律规范,作为统一指导性原则。加强代议机关职能效用。
(2)行政部门适当放权,适当扩大在公域治理范围内的参与主体,并加强对公域治理体系的完善,以及各级政府于其他主体的分工和相互间协调,促进公域治理效能提高,在一部平衡性强且系统的动拆迁硬法的规范下,制定相应的更为灵活的软法。相互作用,相互依托,合理解决此类问题。
(3)增强政府依法行政能力与公民法律意识,采用更多协商机制,区别对待,对特殊被拆迁人给予区别对待,并及时信息公开,接受监督,防止腐败在各个层面滋生。
(二)参与主体沟通断层
1.采访二:时间:2009年8月8日,地点:承德某茶庄,受访者:
承德市委某负责同志(为方便暂代称其为F)。
笔者:此次三年大变样工程的目的是什么呢?
F:遵照省委、省政府指示,积极开展这次对城市旧区以及棚户区的改造工程是为了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促使我们的人民安居乐业,达到政通人和的局面。
笔者:那您对于有的人说这次三年大变样的中心词仅仅是一个字既是“拆”的这种说法有何观点????
F: 这次三年大变样工程是针对旧城区进行的彻底改造,在进行基础设施的兴建以前,必然要对现在旧城区的旧房危房废弃房乃至棚户区进行拆除,对居民进行安置补偿工作。因此,说“拆”是中心议题确有其根据,毕竟现在工程还在第一阶段,没有到建的阶段,然而光就“拆”字而言,似乎有些冰冷。拆迁工作的终极目标是为市民建一座舒适的城市,是给居民一个美好的环境。能做到目标明确,且在工作中时刻想着群众的利益,这样的拆迁让人感到有一种感情在里面。我们拆是为了建,是为了发展。
笔者:那您对拆迁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现象怎么看呢?
F:发展嘛,必然要付出一定代价,人民的牺牲也是为了更好的建设承德嘛,而且政府充分考虑了群众的情况,开展了安置补偿工作。
笔者:那您认为拆迁安置补偿工作进行顺利吗,有没有什么瑕疵?
F:当然会有。但是总体进行顺利,现在河北各个地方都在搞,这么大的一个省,怎么可能不出现一些问题?出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对不理解的群众及时进行劝告疏导,相信群众会理解我们,群众最终会支持这项事业,我们对群众有信心!群众和我们是心连着心的关系,群众是受到我们的关心爱护,自然会支持我们。
2.因F同志公务繁忙,采访时间较短。在与其进行的短暂言谈中笔者总能感觉到一些群众的疾苦实在不能“上达天听”,且看这位领导同志对三年大变样工程的理解与前一节中对赵师傅的访问之差异。虽然立场不同,看事情的观点与价值观当然不同。但是,其双方之间的认识差异存在于对此项工程的根基之中,这不能不让人忧虑。既然我党之三大法宝为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统一战线。而且群众又是行政行为的最大受众,那么群众的心声焉能不听?当政策制定者们抱着建设国家的理论寻求进行实体化实践的途径的时候,群众的现况便是最真切的实际。群众中间虽亦有过激言论,无理要求。但是这仅仅需要加以区分,而并非加以摒弃。但现在的状况却是,当某些领导还在憧憬着一个民心所向,政通人和的景象时,生活在这些旧城区,棚户区的人民的、却面临着生活无着的悲哀境况。且他们之间没有那座连通双方的桥梁。
一句“发展肯定要付出代价”将广大群众的艰难困苦一笔带过,试问所谓“相信群众”的政府官员们是否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呢?虽然三年大变样工程设立了相关指挥协调机构,也设立了一系列信箱以备“听取民声”,但在这些措施的背后是否真有一颗体察民意之心呢?
官员不体察民情,民众有苦难言,这一切的一切是否说明行政部门的联系机制存在严重问题。承德市三年大变样工程仅仅将这种矛盾,这种弊端以一种被激化的形态表现出来。且这并非仅存于一隅,在行政机关政务处理工作中,此类问题也会时有发生。
因此,可以解释一种疑问,为什么某些党政机关的决策和举措不得人心,除了一些因内部贪腐行为所导致的逐利性决策和乱作为举措外,难道那些党政机关的决策者们是以引起群众怨恨为己任?当然不会,可政务决策者们怀着利国利民的情怀而做出的事情,却被群众所发指,原因何在?通过以上访问,笔者可以得出结论,原因既在于在行政行为的整个进程中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考察过程中未对民意加以采纳和吸收。也可以说未与实际相结合,各级机关所设立各种诸如信箱,信访室等所谓“联系途径”似乎普遍处于瘫痪状态。社会生活中,群众反映问题的热情历来不低,而其在选取方法时都会选择较为便利的途径解决问题,不会弃捷径而登险峰。然而,群众的声音为什么还是仅仅局限于坊间流传?恐怕政务机关的态度才是真正原因,群众高涨的热情被冰冷且阻塞的政务传达渠道所扑灭,这样一来,群众与政策决策者们的联络渠道被阻断,二个群体眼中的世界不同,焉能协调一致,共创和谐?
3.有鉴于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1)真正形成有效的联络机制,派遣专人对联络渠道进行开拓和管理,实行责任制。
(2)完善听证会制度,在利用联络渠道反映民意,将合理之民意作为政务行为执行过程的衡量标准和指向标的同时,在政策筹备制定过程中先进行调整和完善,以致力于能够在政策制定与决策过程中先将政策与符合实际的民意相结合减少二者偏差。如此这般先完善,再纠正,相信政务行为定能提高效力,保证质量,真正实现政通人和。
(3)切实提高公务员执政水平,加强思想教育,真正做到体察民意,毕竟“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句话”也是仅仅在某些情况下适用,且在行政行为中更属于少数,应纠正某些政策制定者为受官本位思想所主导的现象,认为官阶与能力成完全正比例,犯类似赫鲁晓夫的错误。
(4)加强民众法制知识建设,使民众做到知法懂法,善用法。
(5)在政府执政加强民主化的同时,提高依法执政水平,民主法制相辅相成,并做到执政决策过程透明公开。

(三)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备
1.司法是社会矛盾的最后一层防线。然而,在动拆迁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案例表明,作为被拆迁人主体的群众,解决问题方式很少选择司法救济,而更趋于另一个社会热点词——上访。一些群众在接受笔者的询问时也提到这个问题,他们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除少数人缺乏理性和见识,谋求透过此手段达到一定预期外,大部分理性群众也采用这一可以说较为不当的方式来解决纠纷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此次动拆迁主要由政府主导,是政府对城市旧区的改造工程,而并非完全由建筑行业企业进行的单一商业化行为,其中含有政府的统一规划,双方主体之间的纠纷属于行政纠纷,而不能用解决民事纠纷方式加以调节。因此如果被拆迁人选择司法途径解决,那么他诉讼的对方主体便是拥有强大社会资源的政府。而众所周知,在现行体制下,即使法律明文规定了司法审判机关的独立地位,但是地方各级法院实际上受制于地方各级政府,而在全国范围内的“民告官”案件显示,相关法院大多以各种理由不受理案件,即使受理恐怕也是民败诉居多。
(2)通过法律咨询和研究,以及业内人士的讲解,纠纷的参与主体之一——群众突然意识到通过司法途径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要求,因为群众与政府之间之所以产生纠纷,大都源于政府的拆迁安置补偿措施不合理或未达到被拆迁人的心理预期,因此纠纷争议的焦点在于群众大多希望通过一定途径能够获得他们看来更多更合理的补偿。然而,业内人士向他们介绍,我国法院对于行政案件的审理主要为针对受审查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这一议题,对于行政行为是否适当,例如拆迁安置补偿此类涉及经济补偿的行政行为则不予审查。因此即使法院判定行政行为违法,举措仅仅是撤销这一行为,而不可能判定拆迁安置补偿的标准是否合理。
因而在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纠纷中,群众通过司法途径似乎并不能达到预期,广大群众便开始了上访。
那么上访,真能解决问题吗?
看来不行!
2.信访制度虽然为国家正式政务制度,但是在解决问题时毕竟不具备真正有效的手段,最终仍将归为以更高等级的行政行为调节较低等级的行政行为,并且上访这一方式有以下弊端:
(1)一定程度上扰乱社会秩序。
(2)加深、激化政府与群众之间矛盾。
(3)易引起危险,包括于公于私的危险,甚至有演变为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可能。
(4)耽误正常生产生活,消耗大量精力,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各方面损失。
然而,既然有如此多的危害,群众在作为被拆迁主体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为什么仍然广泛采用这一行为呢?
无奈之举!
司法途径不能达到预期,政府协商机制未完全开启,代议机关未能发挥作用,而群众已陷入生活无着甚至流离失所的处境窘境困境乃至险境,似乎仅能铤而走险。
在这之中,政府机关对于上访行为的态度实在耐人寻味。对于,这种群众陷于困境采取的不当举措,政府作为行政行为主体,加以疏导并用实际方法对问题进行解决,政府合理地满足群众所需,如暂时不能满足可进行沟通交流,向群众提供合理解释并作出切实保证,这些皆是可取举措。但是,笔者看到,相当一部分涉及此类问题的政府却另有手段。以承德市三年大变样工程为例,承德市三年大变样工程指挥部悍然成立了专门机构——拦截队,以应对上访现象,且拦截队中赫然充斥着某些地痞流氓,拦截队四处打探上访消息,一有风声,立刻行动。承德因靠近首都北京之故,上访者的主要目的地便是北京,而拦截队在获取消息后便立刻动身前往上访者下榻住所,威逼利诱,轻则谈判,重则拳脚相加,呜呼哀哉,盖世太保有传人矣!
3.那么怎样看待上访这一民间行为?首先,信访制度是国家确立的一项旨在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和调节的政务制度,利国利民。但是,是否可以因此而废弃司法途径专行此道呢????且不说上述谈到的上访之弊端,既然法律是国家秩序的维系,那么司法途径便是维系社会秩序的缆绳,焉可弃之不用呢?其次,信访制度最终仍然要依赖于行政行为,而在信访部门与行政机关的联系中,充斥着各种利益博弈,群众之意见是否对行政行为起到干预调节作用实在有待商榷。
司法途径的局限性前文已提到,在这里不再赘述,现行司法体制对于此类涉及经济利益的行政争议实在有失完善,激起了许多无奈之举,酿成紊乱因素。因此,逐步完善社会问题的司法解决途径才是体制建设的重中之重,决策者们为广大群众提供一条解决问题争议的捷径,并赋予切实有效的保障,方能定民心。
综上所述,纠纷解决机制的不完备乃此些乱局的真正根本原因,当强势政府与处于弱势的贫困阶层民众发生利益纠纷,而司法救济之路未开通,听证会机制,意见实时反映机制都不健全甚至瘫痪,那么似乎民众选择上访者以在他们看来或许是最有效也最便捷的方式便不难理解。而某些地方政府的压制性行为,更加激化了矛盾,殊不知为了自身权益而奔走的民众是不会被强力所压服,且此种行为引起的一些后续问题也让某些地方政府感到甚为棘手。
总之,建设一个完备包括事前统筹,事中纠正,事后综述这一系列流程的纠纷解决机制,开通多个有效合理的纠纷解决途径,在解决诸如动拆迁这类有行政机关参与性质的公共生活问题时大有裨益。
(四)暴力强拆
1.在全国动拆迁中,有一个热点词汇相信所有人耳熟能详——强拆,与之对应的热点词汇便是——钉子户。然而为保障公民权利,国家相继出台各项规定,对强制拆迁加以各种限制,并且严厉禁止各种形式的强制拆迁。但是,在承德市三年大变样这一工程的动拆迁部分,暴力拆迁依然随处可见。前文提到的赵师傅有一邻居为一独居老人,儿女在外,其居住条件在笔者看来比之于赵师傅家稍好,且因子女各自俱有收入来源,因此老人财政状况尚且宽裕。然而,在此次工程之动拆迁中,老人与所有住户一样,对安置补偿标准以及相应措施有异议,因此决心加入钉子户大军,为保障自身权益抗争。可是在居民所选举出的上访代表被拦截后,居民与政府的矛盾瞬间爆发,政府由对于钉子户的无奈和有限忍让,改为采用不理智的强制手段。承德市委某位高级领导,还为此提出了若干口号张贴于承德市主要街道,某些具体执行此项工作的人员再次发挥盖世太保精神,在强拆过程中无所不用其极。比如那位独居老人,竟然被几名工作人员抬到院子里放到地上,而后老人亲眼看着自己多年的住房被推倒,老人气愤至极引起血压升高,被其它邻居送进医院,抢救及时幸而脱险。但老人所受到之精神损伤短时间无法恢复,现在仍住在医院,部分原因因为尚需治疗调理,部分原因为老人除医院外已无地可居!其子女已自外地赶回照料老人。
如同赵师傅之案例,此事例也绝非个案,所有不予合作的钉子户最终均遭此难,为什么这种暴力行为会发生呢?官员意识的膨胀,还是国家法度的不完善,或许兼而有之。不得不承认,除了某些居民提出的一些条件确实属于类似敲诈的行为,大部分居民的要求并不过分,拆迁之后,他们仅仅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繁华仅仅能够容身便可以的家!
2.暴力强拆的危害性自然不必赘述,其避免方式其实并不困难。双方加强协商与合作评议,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政府有必要加强民主与法制观念,做到授民以平等地位,并约束某些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但是,不得不提的是在此类事件中,确实有某些居民的行为也的确导致了其它居民合法权益的损害,某些居民采用的过激手段需要引以为戒,政府和居民应双方共同承担责任与义务,才能共创和谐。
(五)三年大变样工程后续建设问题
1.三年大变样过程因旨在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因此在拆迁工作进行后将进行后续部分。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较为冒进的举措,在拆迁工作还没完成的时候,地方政府和民众却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资金短缺!
因此,承德市三年大变样工程的现状是暂停建设,一批批拆而未建的建筑群和建设用地实在惨不忍睹。在这之中,地方政府城市建设规划冒进,不合理,以及盲目的缺点在一次显现,在此为说明现今三年大变样这一工程所造成的混乱景象,特收录坊间笑话三则 :
(1)中央某领导视察四川灾区后,乘飞机回京,当飞机行至河北省境内,该领导向窗外瞭望,准备观赏风景。
然而,该领导目光一看到地面景观,立刻惊呼:“河北也地震了?多少级?为什么不报告我?”
其秘书向外探视后立刻答到:“您别着急,河北没地震,河北省正在进行三年大变样工程。”
(2)中央另一领导,前往地震灾区作短时间视察,当飞机飞至石家庄上空时,该领导言曰:“飞得这么快,才这么会到汶川了?”
(3)四川地震后河北省收容了一批灾民,这些灾民因村庄被毁,因此被安排到河北居住一段时间,这些灾民抵达河北下火车后,向外一看,全部掩面哭泣。问及原因,灾民们泣不成声的说:“河北人民太善良了,他们自己家都震成这样了,还在帮助我们。”
这些笑话,是否过度夸张或者是否恰当姑且不论。但是在一个侧面却反映了三年大变样工程的现状,还有便是群众对此项工程的抵触情绪,在地方政府号称建一个更加美丽的城市之前,难道先不想想,财政能否提供支撑?
2.面对现状,笔者感到一阵阵隐忧:纳税人上缴之税款被滥用的恶劣危害不必赘述,纳税人的税款是以建设国家为目的上缴税务机关,进而流入国家财政以备国家建设之需要。然而,某些行政机关在使用这些财政款项时所体现的冒进、不合理以及盲目特点,将会造成的巨大损失实在无法统计,此风不煞,与贪污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将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探讨原因似乎有以下几点:
(1)政府各项监督机制不合理或者不能发挥效用造成,在决策时并没有进行真正有效的民主法制审查程序,而是仅仅依靠权力掌握者的“拍板”。
(2)某些官员对民众责任感不强,视民财若粪土。
(3)处罚措施不坚决,不完备,某些官员有恃无恐。
在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财政拨款监督,对立项,审批,实行责任制,并追踪财政拨款使用流向。
(2)增强执政官员民主意识与法制意识,在决策时采用民主评议。
(3)在实行责任制同时建立合理完备的监督惩戒制度,形成对于官员群体的威慑力。
三、调查后记
在此次针对承德市三年大变样工程的调查中,笔者所见所闻实在让笔者对三年大变样工程充满怀疑,这一宣称旨在利国利民的工程,却受到如此规模的抵触,难道是群众不理解?不,群众对真正利国利民的工程都是进行鼎力而持久支持,在广大民众中连续沸腾多年的“飞船热”等等便是明证。我并不怀疑中共河北省委,以及河北省人民政府推行此项工程所抱有的初衷。但是,在具体操作,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矛盾,也暴露了许多必须重视的问题。动拆迁历来成为政府所虑,然而像此类以对立的观点为基调进而以此解决矛盾实在有失偏颇,相信大部分较为理性的群众是乐于对话协商解决,政通人和并非不可能,但是方法措施是在须谨慎!
改革必然要付出代价,但是代价难道是牺牲许多普通民众的幸福生活?进一步深化改革是为了使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终目的是解决我国现在的最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如果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而发展经济,为了发展经济而改革,为了改革却既牺牲了人民现在的生活又不能给予人民日后的幸福,那么将调入一个可笑的怪圈。恐怕,改革时而出现的不平衡亦与此有关。因此,我们需要明辨其中规律,做好每项利国利民的工作,防止政府“好心办坏事”,真正达成改革开放之目的之愿景!
此次工程,似乎一个“拆”字最能体现特点,因此笔者对动拆迁工作调查力度较大也出于此原因。还有一点便是因资金短缺,还没到建的阶段。因此调查报告以承德市的此项工程为切入点,也对动拆迁中的一些广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所有动拆迁都抱有建设美好城市的愿景,但是在执行过程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实在反映了现行政府行为中的决策广度问题以及某些机构执行力问题,无论多么美丽的城市如果没做到让其中的居民有房可居,那么其美丽也便显得苍白,再生动的城市画面也仅仅是一项形象工程而已。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罗豪才主编:《软法与公共治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2]马怀德主编:《中国立法体制程序与监督》,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3]欧震修主编:《建筑工程施工监理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
论文类:
[1]罗豪才,毕宏海:《通过软法的治理》,《法学家》2006年第1期
[2]罗豪才,宋功德:《公域之治的转型》,《中国法学》2005年第5期
[3]李子云:《通过软法的权力控制》,《唯实》2008年第1期
法律法规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1982年12月4日起颁布施行。
网络论文类:
[1]李克峘:《对城市动拆迁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法理分析与建议》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