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诚信建设的示范活动。把集中治理和活动带动结合起来,运用载体,抓好重点,发挥示范效应,推进规范守信市场环境的建设。重点抓好创建诚实守信单位、百城万店无假货、运营场所“文明风景线”等活动,通过他们展现**市民文明风采、诚信品格。行业服务质量必须民生优先,大力开展创文明岗、文明号活动。要加强对窗口行业服务质量的监管,加强行业职工的诚信教育,让市民吃上放心药、放心菜、放心水。
(四)建立健康向上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价值、道德标准、社会风尚乃至制度、法律建设的总和,是构成一个城市软环境的重要方面。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不仅能提高城市的凝聚力、吸引力,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是一个城市走向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
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月和文化活动周,提高市民素质。在媒体开辟“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处罚力度,加大对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力度;在人口流动大的广场建立电子屏幕宣传窗;大力弘扬见义勇为行为,宣传推介其典型事迹,并对其实行重奖。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在社区、学校和部分单位开设文明大讲堂,深入推进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大力开展“绿丝带”、“小黄帽”等形式的公益活动,引起社会认同,让全民参与文明城市的创建。
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为载体,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活动,夯实创建工作基础,推动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和社会服务的全面改善。加大文明市民的评选、表彰和宣传力度,深度挖掘**“伟人故里,文明**”的城市底蕴,大力弘扬和创建市民文明工程,杜绝讲脏话等一切不文明的行为,并对部分市民乱扔垃圾、不适宜场所吸烟等不良行为实行处罚制度,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在主要道路和繁华地段设立流动公厕,承包给下岗失业人员进行管护,既为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又解决**上厕所难的问题。
不断繁荣社会文化事业。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保障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抓好伟人文化、民俗文化、湖湘文化等文化资源的系统开发,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积极组织一些文艺、娱乐活动,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引导市民进行正确健康的文娱活动。在节假日,广泛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广场文化活动,邀请戏曲名人和团体演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建设和谐**营造良好氛围。政府部门还可下拨社区专项资金,用于推动社区文化团队,老年服务等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
(五)建立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不仅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指标,更是城市发展的最基本因素。这样一个环境,体现着城市生活细节的全部内容。建设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须从规划、建设、管理着手,突出**特色,绿化、美化城市人居环境,不断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要坚持以规划为龙头,进一步强化市区规划的整体性,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做好市区老城区改造,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步伐。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污水处理、管道燃气、供水管网改造等市政重点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要加强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权力的真正下移,让城市两区及其街道、社区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必要的行政执法权和处罚权(可采取委托授权的方式),并把政府、人力、资金相应的下放到基层,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效率和效益相一致。要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在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的基础上,以街道(镇)为单位,招募“清洁**”志愿者,组建小区“卫生自管员”队伍,督促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并及时通过市、区(县)、街道(镇)、居(村)委会四级反馈网络反映发现的问题,抓好城区大街小巷道路的综合整治,认真解决脏、乱、差问题,清除公共场所卫生死角。加强城区公交车、出租车等交通管理,创建智能化动态交通管理监控系统,安装交通隔音墙,禁止车辆乱鸣笛,降低车辆噪音,实行公交优先,切实解决上、下班高峰期,车辆堵塞严重,的士、公交车乱停、乱靠的问题,为市民创造一个便利、和谐的交通环境。要对城区内各类横幅、户外广告栏进行全面检查,清除各类非法设置广告,更新破损、陈旧招牌和标志。要加快河东新区配套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布局学校、医院、商业网点、农贸市场、银行等公共设施。
(六)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遵循生态规律和循环经济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真正把**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城市。重点要建立和完善五大体系:一是建立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生产与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城乡互益的生态产业链,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工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二是建立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湿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三是建立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体系。稳定人口出生率,减轻资源承载力,创建生态城镇,打造绿色社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生态村庄。四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培育生态文明观,倡导绿色生产观,弘扬绿色消费观,崇尚文明生育观。五是建立保障有力的科教支持体系。注重科技开发创新,开展生态技术的基础研究,推进生态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建立健全生态建设技术服务体系,加强生态市建设的人才培养,积极开展生态科普教育。环境质量方面建议细化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定期公示,并进行原因分析,动员全社会力量维护环境质量。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实施市民环保、环卫、社会公德素质教育,对损坏公共设施、破坏环境卫生的人和事处以罚金,情节恶劣的还可予以通报或公示。要严格把关各类企业、服务场所的环保审批手续,尽快淘汰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切实发挥检察机关民事行政监督的力量,对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件或造成污染的事故、事件,由检察机关向被告单位提起公益诉讼,使不特定的受害人或人民群众的健康、财产利益得到维护,也使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受到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