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考察报告 >

重庆大学城考察报告

2008-10-01 
一、考察概况 为进一步探讨教育园区的管理模式,学习兄弟省市大学城(高教园区、教育园区)的管理经验,促进教育园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月19日苏州国际教育园管理办公室组织入驻院校和单位的负责同志, ...
 
一、考察概况
    为进一步探讨教育园区的管理模式,学习兄弟省市大学城(高教园区、教育园区)的管理经验,促进教育园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月19日苏州国际教育园管理办公室组织入驻院校和单位的负责同志,赴重庆大学城进行学习考察活动,随行考察的成员包括科技学院、职业大学、工职院、旅游与财经高职校、建设交通高职校、市教育投资发展公司和教管办有关处室的负责同志等。考察团受到了重庆大学大学城校园建设委员会管理办公室领导的热情接待。双方就各自的园区规划设计、管理体制、资源共享、安全保卫、后勤服务及园区管理机构的职责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考察期间,考察团还参观了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大学城建设委员会展示中心等。
二、重庆大学城的基本情况
    重庆大学城位于沙坪坝区虎溪镇和陈家桥镇,地处中梁山脉与缙云山脉之间,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50万左右,建设总投资约300亿元,是重庆西部新城率先启动的第一个功能片区,以教育科研为主,是重庆市重要科教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工程。按照“五城”(教育城、科技城、人才城、文明城、生态城)、“四化”(现代化、国际化、网络化、生态化)的理念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大学城。
    大学城建设采取市区两级共同推进的方式。由沙坪坝区和市地产集团组建城区建设委员会,负责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大学城路网体系基本形成,与主城东部连接的渝遂高速公路大学城段已通车,轻轨一号线、双碑遂道建设即将实施。水电气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大学城共入驻高校14所,门类齐全,办学层次多样。校园按照基础设施一体化、教学设施及科研设施一体化、文化娱乐设施一体化、后勤服务设施一体化、师生资源一体化的要求实施建设。
    自2005年大学城开城以来,已有7所高校先后投入使用,目前入驻学生达到8万人,到2015年,14所高校全部建成,师生规模25万人。
    为加强大学城功能配套,由沙坪坝区财政在2005年投资3亿元修建了七所配套中小学,重庆一中、重庆八中、重庆市人民小学、美国QSI国际学校等名中名小已经入驻。
    重庆大学城的建设为全市高校拓展了办学空间,为重庆市主城向西发展战略搭建了重要平台,为形成以“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为基础特色的重庆市第六个城市副中心——西永城市副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考察体会
    通过本次考察活动,重庆大学城在建设和管理方面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起点高。建设大学城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规划领先,体现了高起点的规划引导”的建设理念,在基础设施、院校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出“绿化、美化、文化”的工作要求。二是规模大,重庆大学城占地33平方公里,入驻大学14所,并配套了若干中小学、医院、变电所等设施,整个大学城是一个基础设施、城市功能配套完善的城区。三是速度快。2003年大学城开工建设,城区建设与校区建设同步快速推进,城市功能配套逐步形成,创造了直辖以来重庆建设史上的奇迹,被誉为创造了“重庆速度”, 2005年如期投入使用。目前,大学城已有7所高校、5所中小学的师生正式入住,师生规模达到8万名左右。
    创造这个奇迹的背后,是市政府积极推进“市区共建,采取了地方政府与大型投融资平台共建的模式”而取得的,政府给予了极大的扶持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老校区土地置换政策极大优惠,在重庆城的老校区每亩为600~800万元,而新校区征地为每亩5~8.6万元,且老校区的土地置换款100%返还给院校;二是采取“挂帐停息”的办法解决债务问题,市政府通过协调驻渝银行,对入驻院校的银行贷款一律实行先建设、暂还款、不付息的政策,解决了院校资金短缺的困难;三是大学城的共享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50%是政府拨款;四是新校区的面积的16%可以建设经济适用房,吸引高校的优质师资入户大学城;五是各院校的宿舍由院校建设,管理则全是由社会物业公司进行,物业公司采用公开招标。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