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早进行职业规划、提升自身竞争力是改变大学生就业劣势的根本保证。只有切合岗位需要、创造价值才能被用人单位所青睐。进入大学开始,大学生便应该在认清自我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专长的基础上,锁定职业目标并有意识地为此付出努力。这包括在能力上扎实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创造机会参与实践、增强处理实务的能力;包括在行为养成方面,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形成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包括在自我认识上克服好高骛远和眼高手低的惯性。
转变家庭教育理念,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和责任意识是新时期“望子成业”的有效途径。传统的亲子一体化关系意味着家人对子女全方位的无条件的奉献,造成其长大后对家庭的习惯性索取和依靠。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由“授子以鱼”转变为“授子以渔”,培养其敢于挑战、不断超越和自由发展的意识,通过承担责任来实现自我价值。
高校开展职业匹配教育和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改革的应有之义。专业化、精英化教学模式的天然缺陷容易导致学生自我期望过高而又不适应现实社会。高校可以通过借鉴先进经验,保证必要的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建立系统的课程培训,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进行求职心态的调整和择业技巧的教授,甚至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引导学生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努力寻求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汇合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能够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地方去。
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是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必要保障。尽快出台《反就业歧视法》,通过立法来反对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保护劳动者的就业平等合法权益;通过培育单位公平理性的用人观念,承担起提供经验培训的社会责任,实现“人适其位、人尽其才的”的人岗匹配,创造和谐健康的用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