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管理学 >

第五项修炼.心灵篇(彼得.圣吉著)(1)

2012-11-13 
  这是个源于自然的概念,即整体中的任何局部都能完全呈现整体的全部。作者们发现,我们往往陷入旧的观察和行动模式,不能自拔。但通过促进深层学习实践,我们就能提高对更大的整体的意识水平,形成能够帮助整体发展并塑造未来的行动。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第五项修炼.心灵篇(彼得.圣吉著) 去商家看看
第五项修炼.心灵篇(彼得.圣吉著) 去商家看看

第五项修炼?心灵篇 [平装]

编辑推荐

《第五项修炼?心灵篇》:学习型组织建设实践的个人心灵修炼指南;21世纪全球组织机构整体发展、塑造人类未来的行动手册。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杰出的著作。它把你带进当下通往未知的未来之旅。那是探索之旅,不是教条之路;那是通向人类最高愿景之旅。它就像一部优秀的纪录片,有丰富的“真实情感”,也融合了大脑的理性和身心的感性之经历。
——罗伯特?弗里茨(Robert Fritz) 《阻力最小之路》作者

今天,人类历史处于动荡的关口。有一整套新的社会创新,正在成为转变人类目前的毁灭命运的希望,成为指向地球文明光明前程的希望。《第五项修炼?心灵篇》及其U型过程,就是其中最深刻的创新之一。对所有立志改变世界的人,它不仅给与了厚重的希望;还为一个可持续的地球文明社会的诞生,奉献出一套系统而又有效的方法。
——尼卡诺?帕拉斯(Nicanor Perlas) 2003年诺贝尔替代奖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500佳奖得主

如果你像我一样相信,组织机构就是人类社群,那么,我们如何感知我们的未来,如何共同行动去创造这个未来,就是最重要的事。这件事其实所有富于创造力的企业领导者都知道,只不过觉得几乎无法用语言说明──直到这本书问世。
——里奇?提尔林克 (Rich Teerlink) 前哈雷-戴维森公司CEO

这本书有完全的重要性,也非常及时。基于对人类学习实践和意识境界的前沿理解,这本著作为我们开发自己作为未来变革推动者的容量能力,提供了简单而又有效的起步方法;对我们的业务、工作、休闲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意义重大。寻求我们的当下体悟,就是寻找创造我们自己未来的变革的钥匙。
——肯恩?威尔伯(Ken Wilber) 《万物简史》作者

这本书的突出特点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作者的文字有非凡的情感和理性冲击力 ;在第一次读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感受到它的影响。第二,我发现,来自书中的感悟收获,会依赖于我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我觉得我每次读,都会得到不同的体悟。第三,作者们似乎打开了我生活中预料之外的启示和机会之门。我读这本书时,就碰到许多看似巧合的事件,对我自己的核心工作有非常真实和特殊的意义,并帮助我找到了与同事、客户和周围社群连通的新方法。
——达茜?魏斯洛(Darcy Winslow) 耐克公司全球女鞋、服装和设备部总经理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彼得?圣吉(Peter Senge) 奥托?夏莫(C. Otto Scharmer) 约瑟夫?贾沃斯基(Joseph Jaworski) 贝蒂苏?弗劳尔斯(Betty Sue Flowers) 译者:张成林

彼得?圣吉(Peter Senge),麻省理工学院高级讲师,国际组织学习学会(SoL)和索奥中国(SoL China)的创始主席,多部畅销书的作者或合著者,著有《第五项修炼》、《必要的革命》、《第五项修炼?实践篇》、《第五项修炼?变革篇》等。

奥托?夏莫(C. Otto Scharmer),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高级讲师,同时也是赫尔辛基经济学院创新与知识研究中心客座教授,《U型理论》一书的作者。

约瑟夫?贾沃斯基(Joseph Jaworski),杰纳伦顾问公司的董事长,同时也是全球领导力计划(GLI)的共同创始人,麻省理工学院组织学习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成员和高级研究员,国际组织学习学会(SoL)的创始成员之一,《共时性》的合著者。

贝蒂苏?弗劳尔斯(Betty Sue Flowers),IC2研究院的高级院士,英国研究领域的荣誉院士,普罗?本内?曼里提斯奖的获得者,美国宇航局的咨询顾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愿景构筑网络”的成员,海军部长的客座顾问,现为约翰逊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馆长。

目录

2010年中文版序 IX
引言 1
局部和整体 5
有生命的组织机构的出现 7
关于学习的新思考 8
未来之势场 11
体悟当下 12
关于本书 13

|第一部分| 学会观察 17
|第1章| 安魂人类 19
|第2章| 观察我们的观察 25
悬挂观点的容量能力 27
一起悬挂观点 29
建设容器 30
采用新视角的勇气 32
悬挂观点的内功 33
整合内功 35
|第3章| 从整体观察 39
再引导:观察生成过程 40
直面真实的整体 42
从组织内部观察 45
再引导的内功 47
|第4章| 观之以心 51

|第二部分| 深入静默 65
|第5章| 生成的时刻 67
|第6章| 生成中的理解:U型理论 77
一个理论的种子 77
第二种学习实践 79
感知 81
呈现当下 82
实现收获 84
|第7章| 骆驼过针眼:放得下,拿得起 87
内心的疑惑 88
舍弃控制欲 89
本原觉知 90
陌生的自我 93
服从于承诺奉献 95
|第8章| 婚礼 97

|第三部分| 成为自然之力 105
|第9章| 在梦的走廊中 107
|第10章| 高远之志 119
清晰意向的结晶 121
种子很小 125
意向的工作 127
觉醒 128
|第11章| 与宇宙的深度对话 131
形成原型 132
创造和调整 134
聆听反馈 137
重新发现志向目标 139
保持连通 142
共时性:自我觉知的场 142
|第12章| 掌握建设组织机构的技能 147

|第四部分| 直面未来 157
|第13章| 领导力:修身成人 159
|第14章| 用内心智慧作科学研究 169
测量 172
不可分割的整体 174
盲点 176
生命系统的反身性科学 177
用内心智慧作科学研究 180
我们的浮士德交易:转移负担到现代科技 182
新路径 187
|第15章| 体悟当下 191

尾声:“人类消失后,猩猩就有希望了吗?” 211
注释 223
致谢 237
作者介绍 239
组织机构介绍 243
读者评论 245
译后记:中华之当下——觉醒、回归和跨越 249

序言

2010年中文版序

《第五项修炼》出版后数年间,我们参与这方面工作的人发现,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并做出不可思议的成就的少数领导者,与大多数毫无建树的领导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这种差别究竟在哪里呢?它似乎与智力无关,也不仅是管理经验或在组织中的职权的问题:许多成就斐然的领导者相对来说并非阅历丰富,往往也远不是等级体系里处在最高位置的人,而许多处在组织高位的人却反而成绩平庸。
成就斐然的一位领导者比尔?奥布赖恩(Bill O’Brien,曾先后担任一家几近破产的保险公司的副总裁和CEO,并领导管理团队使整个公司在20年内变成业界领先企业),给了我们非常珍贵的启示和灵感。他说:“决定介入措施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介入者的内心状态。”后来他又补充说:“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更愿意在有愿景指引的、基于某种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型组织中工作,而不愿意在充满政治角力和屈从权威的企业组织里工作。那么,为什么这样的组织又这么少见呢?我觉得根本原因是: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建立这样的组织所需要的那种承诺投入。”
简言之,要成功建设学习型组织,就需要某种领导力,这种领导力对我们理解力的深度和动机的层次都提出了超出常规的要求。本书的写作,来源于我们对阐释这种理解力和深层动机的诉求。
后来,我们写作的动力还来自当今组织机构和公众社会普遍面对的越来越令人望而生畏的“系统性变革挑战”。世界各地的人们对全球工业扩张的可持续性问题越来越担忧。全球化给千百万人带来了物质利益,但同时也带来越来越多的副作用:水资源和表层土壤等关键自然资源的枯竭;垃圾、报废物品和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等废弃物以及食品与用品中毒性物质的大量增加;还有极端贫困和极其富有的人群之间两极分化的不断加剧。全世界50%的主要河流都被严重污染了;其他靠冰川形成的许多河流都在迅速萎缩和干涸;世界海洋渔场70%被严重过度捕捞,其中一半已经不可能再恢复了;全球超过12亿5千万人,相当于1850年全世界人口总数,都没有清洁饮用水——而且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这个数字到2020年会达到30亿,而到2030年的时候,印度和中国将会有一半人口用水得不到保障。
世界各地的人们还看到,我们目前的组织机构和领导力现状都无法应对这些挑战。CEO只关注短期财务业绩,国家元首们只关注GDP的增长,而各类政府部门面对深层的系统性问题,也无法超越部门条块划分的现状和零敲碎打的反应方式。甚至肩负环保和社会正义使命的“公众社会组织”,也往往无法超越抗议和指责的层次。在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增加的时代,各个领域的领导者们却越来越不能超越自己的狭隘目的,转而关注整体的福祉。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在未来的岁月里,各类组织都将需要进行深层的学习实践。
这两个问题,即如何建立真正开放的学习型组织机构,以及如何应对工业持续增长带来的不可持续性问题,逐渐交融汇合在一起了。我们需要一种新型的领导力模式。我们时代的决定性特征,就是无法只靠等级体系领导力模式来解决的一系列系统性挑战问题。这些问题无法靠条块分割的、不善学习的组织机构去解决。而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对培养新思想、新习惯、新文化和共同工作的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地球上创造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今天,究竟是什么在阻碍我们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呢?是什么在阻碍我们建立一个能够造福全体人民的世界呢?那就是恐惧——它使领导者无法面对真相,即当前所要求的那种深度和广度的变革;那也是无知——它使我们无法看清自己身处其中的更大系统;那又是否认心态——它使组织机构执迷一个天真幼稚的信条,即它们可以一如既往、永远按旧模式行事;那还是玩世不恭和愤世嫉俗——它让我们觉得人类没有能力进行真正的系统思考,并建立宽广的胸怀,对大家共同的未来真正承诺投入。总之,面对当前的深刻挑战,我们需要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性的修炼建立起新的信念和行愿。
这个观点并不新奇。各个传统文化都要求领导者投入不断的人性开发和全面发展,尽管它们会使用不同的语言来描述。这是世界各地智慧传统中的共同理念。而这些领导力理念就像传统智慧的其他方面一样,基本被现代工业社会遗忘了。我们不再寻找有智慧的领导者了,反而去依靠善于玩弄等级体系权术的领导人。但是,工业时代正在走向终结。我们对领导者的期待和标准现在必须改变了,它必须适应我们正在进入的相互依存时代的要求。
然而,我们虽然可以从古代的领导力修炼理念出发,但却必须找到适合今天而不是2 000年前的系统变革和深层创新的领导力方法。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如何理解心灵和精神修炼?如何以一种新的方式融合科学和灵性?在商业和政府这类实际工作机构中,如何融入人类对生命系统和生命本身的新认识?要让这类变革生根发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意识转变?我们怎样学会用今天的方式来考虑和谈论这类深层变革,又不至于使其陷入琐碎和平庸?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本书的目的。
本书完成以后,曾有一位采访者问我:如何用一句话来解释本书的要义?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说:“那就是用现代方式呼唤神圣的介入方法(divine intervention)。”
有机会在此欢迎许多中国朋友加入本书内容的结晶历程,并不断引导我和许多朋友们的工作,就是我的荣幸。你们从世界最伟大的智慧传承中走来,你们的贡献将是决定性的。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彼得?圣吉
2010年4月,麻省康桥

后记

译后记
中华之当下——觉醒、回归和跨越

传说中的龙长着强劲的利爪和下巴,它柔软的身体舞动着无形而有力的翅膀;它有一双硕大而明亮的眼睛,犀利的目光穿透天际变幻的云雾。龙象征着刚阳与阴柔的完美结合,它既有热情坚韧之力,又有清明高远之心。作为天上与人间的和谐、天人灵通交感的护法天使,龙的本性与功德决定了它永远要保持警觉,永远不会困倦。
大约在公元十世纪前后,中国的主要民族汉族开始失去这种龙的神韵,失去它刚柔相济、阴阳平衡的气质。民族的心智开始表现出衰弱的症候,身体也开始感到笨重和支离破碎:到1840年,已经开始僵化和自我封闭,萎缩在远东庭院一隅。西方的坚船厉炮和日本的飞机坦克随后对我们民族的身体和心灵进行了血腥的侮辱,我们的麻木神经的深处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为对治长期(直到今天还有一定残余的)慢性“睡眠失调症”,东方巨龙服用了大量进口的、常常带有毒副作用的药物,现在终于艰难地苏醒过来;而且,恰如拿破仑所预言的:整个世界都在为之颤抖。
组织学习或学习型组织的修炼,或许可以被看作是第一副(也可能是最后一副)不带毒性的、甚至与中国过去辉煌的本源相一致的进口药方。在完全恢复自身力量和原创性以前(这也许要50年时间)中国仍然需要以开放促进改革,但现在的外部输入必须与中国本土的自然疗法、传统滋补药物乃至反思静修等方法结合起来。中国需要有组织的“转变心灵”的学习实践,需要本书所探讨的体悟当下的U型过程,以把全民族的心智灵性转变为完全清醒的状态,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和潜力,以及自己在世界上日益增加的责任。这或许正是深层体悟当下中国的挑战。
知止而后有定:“体悟当下”是否先要正视历史?
《体悟当下》开篇首先用“安魂人类”的情景假设对西方主导的现代文明提出了深刻的反思:以笛卡尔为代表的西方理性主义把精神和物质分离开来,造成物质主义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一维度的盲目扩张;西方殖民时代成为玛雅日历中预测的近500年的“长夜”周期,即西方物质主义统治全球人类思想和生活的时代;如果人类物质与技术高度发达而精神与智慧却越发萎缩的时代现状不能及时得到根本改变,人类真是有可能会灭亡绝种的。
这是否和1840年经济相对发达而精神严重萎缩的中国人所面临的亡国灭种的危机局面多少有些类似?今天,新中国一甲子之后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大大提升了,可以说百年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任务终于基本完成了。但整个社会组织细胞文化的变化还是要慢很多。久病初愈,民族元气还远未巩固。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民族作为整体至今尚未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千年积弱的历史;当然也就很难在全社会的组织群体中深入体悟当下,并让各类组织团队真正把握和创造自己的未来。这是中国面临的反思挑战、创新挑战、可持续发展挑战和社会组织细胞的民主文化变革的挑战。
先秦乃至汉唐社会文化发达,起决定作用的社群载体,即有社会文化声望和经济政治影响力的名流世家、高僧大德,尽管数量似乎并不多,却承载着传承和发展“民间”沟通和修炼文化的重任,也为朝廷输送了栋梁之材和参事指导。唐宋以降,社群文化大家衰落,寺院传承辉煌不再。官本位“文化”和“理学”随即蔓延;朝廷腐败,社会活力日渐衰退。千年积弱,多有君子之风日下,为学者无勇,为官者无信,为富者不仁,上行下效,民心不古,小人当道;唯上,唯官,唯洋,唯本本主义。且虽经百年救亡与革命洗礼,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仍未能阻止十年文革动乱。千百年来受外侮内压造成中国人,特别是像我这样经历过“洋插队”、吃过洋面包又受过洋气的中国男人,心理有很多不平衡,造成了互不信任和内斗的习惯,出去到海外也互相拆台。在欧美各国的学校常常至少有四个中国同学会:大陆的、香港的、台湾的、海外华人的;都互不支持。出这种洋相,也是我们民族积弱状态的缩影;就像孔夫子说的:“小人同而不和”。今后中国人或华人,特别是组织领导者、企业家,能否放下千百年历史的包袱,重新做君子?能否“和而不同”,大气包容,安己安人,真正成“家”立业,传承精神和沟通文化?
1927年江西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终使中共与社会各界协作完成建国大业,并初步建立新中国工业基础;这是西学东渐给民族自信心和组织力的一剂强心剂,也算是中国组织文化的第一轮开放改革,主要取道苏俄。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民签定“包产到户”密约,后来导致取道欧美的改革开放,最终促生了市场化、民营化和第二轮组织发展,主要是各类企业的发展,虽目前尚未成熟稳定,也算是历练初成。然而,千年“文化”积习犹如汪洋大海;中国社会各类组织、包括企业的团队细胞的普遍状态,大体仍是干瘪如旧;官场与权位反腐倡廉,依然任重道远。
华夏自身千年衰落,才有近现代的积重难返和内忧外患。但尽管如此,自伏羲演太极八卦,创天人交感文化,万年时空形成举世无双的超强文化力场;“孝悌”亲情、“仁义”德行、“慈悲”情怀,祭祖敬先、尊师重道的精神传统,使中华农耕社会具有深厚的民间凝聚力、向心力和人文底蕴,衰而不竭。时至今日,海外游子心系祖国和落叶归根仍为全球华人社会共享之情怀。在世界应对可持续发展危机的关头,伏羲开创的万古人文基业,成为中国深层开放改革必须唤醒和依赖的强大动力源泉。未来50年第三轮的开放首先应是对民族过去百千万年荣辱历史的纵向开放,然后是突出国际民间组织的沟通和国际间社群文化纽带的横向开放,纵横相互促进。中国人不但要学语言和技术,更要关注精神沟通和社群的新组织文化实践;不但要学外语,还要教外国人学汉语。新一轮开放将有民间组织、社会企业和公民社会的大发展。而发展的路径就是不断反思自己和审视历史,不断体悟个体和整体的当下,不断把握和创造未来,也就是一系列大大小小的U型过程。
彼得在《必要的革命》中总结“领导力的未来”时说:“不能珍视过去的社会,就自然会漠视未来。”《第五项修炼》提出“自我超越”修炼要解决“结构性冲突”的障碍;这包括人无远虑、胸无大志、短视、冷漠,以及长期压抑形成的“没办法”、无能为力、不配和认命的心态。我们民族要卸下深重的历史包袱,就必须重新珍视过去,找回自“信”与公“信”,重新建立群体的信心、信念和信仰的沟通文化力量。《第五项修炼》提出的单刀直入破解“结构性冲突”的良方,是“对真相的承诺”。对我们民族来说,首先是应以现实和世界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历史真相。应该说,中国研究西方已经不少了,可是没有足够的反思自我,不经过U型过程的深层觉知,没有“知”与“止”,浮躁习气不断,就没有根基,就不厚重、不平衡,也不能整合:把别人真正好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把自己不好的东西去掉;取人之长,去伪存真。所以,不能总是向外看,求新奇和时髦;还要常“向内看”,“向后看”,反思自己的过去和现实之真相。这是中国的人本“文艺复兴”之路,每个人、每个家和各种社会组织细胞都需要这样的学习与反思的实践,才能跨越历史与现实,以及民族与世界,这两个鸿沟。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深度和广度都史无前例的跨越,是“小家”、“大家”、团队和各种组织集体的U型修炼过程。
尊师重道:心安理得方能通无化有
书中描述的一些故事,如第2章中经济学家阿瑟向师傅学道的经历,以及第4章中约瑟夫在下加利福尼亚向米尔顿学习野外与大自然独处的经历,从某种角度解释了东方修养和修炼传统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尊师重道。尊师重道是“大学”之道,是我们“安心”向道的根本,但不是会道门唯我独尊的师道尊严,而是在修炼团队中的沟通共鸣与“操作信任”,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敬重和忠信文化,是“听之以心”的伙伴关系,是集体、双方和“主客体”的认知场的“结构耦合”。
书中第14章谈到认知生物学和理论物理学;这将是新的科学世界观和认识论的基本要素。根据认知生物学家马图拉那(H. Maturana)和已故理论物理学家波姆(D. Bohm)的观点,认知是生物个体和群体与环境互动而产生的全部生命功能和相互联系;而生物认知器官、神经突触的个体发展和群体演化,就应是这种耦合的信息能量场的结构性相互适应和整合一体化。从这个角度看,真正的团队沟通是一种集体认知系统的整合共鸣,也是团队能量场整体的“结构偶合”(structural coupling)。这种整体耦合和共鸣的高级沟通,主要来源于聆听,一种好奇心和敬重的聆听。孔子说从“听之以耳”到“听之以心”。 那是设身处地的探寻对方和客观对象。而最后形成共鸣,形成一种共享创意,人天共鸣,就是孔子说的“听之以气”。波姆把这个高级的沟通形容成“意义的流动”,最后没有个人、你我之分,是一种容器里熔合而提取出来的活的东西。《易经》说:“感而遂通天下”。这样思想才会深入和拓展,这个“遂通天下”是人和自然都包括在内。
U底部的体悟当下是在静默中让真正的沟通发生。所有的形式、语言、表达,只是沟通的载体;即老子所谓的“道可道,非常道”。静默的沟通,才能达到“听之以气”,实现默契和《第五项修炼》中所说的团队中的“操作信任”。这种操作信任和灵犀共鸣,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沟通基础,也是华夏传统人本修炼文化尊师重道的本质内涵。这个重道就是从“重有轻无”或“重物质轻精神”,转到重“精神转变物质”,通无化有。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