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管理理论与实务(第2版)(赵丽芬著) | |||
管理理论与实务(第2版)(赵丽芬著) |
《管理理论与实务(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第一章 管理基础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性质和作用
一、管理的概念
二、管理的性质
三、管理的作用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
一、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
二、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概念
二、管理者角色
三、管理者的技能
本章小结
案例
复习与思考题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及其影响
一、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二、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二、西方早期典型的管理思想
第三节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二、组织管理理论
三、“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第四节 西方现代管理理论
一、行为科学理论
二、管理科学理论
三、“热带丛林”现象
第五节 管理理论前沿
一、关于战略管理的最新理论——合作竞争理论
二、关于组织学习的最新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
三、关于组织文化建设的最新理论——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理论
本章小结
案例
复习与思考题
第三章 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一节 对社会责任的基本认识
一、社会责任的概念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演进趋势
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观点
四、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原则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阶段
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
三、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势在必行
四、构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本章小结
案例
复习与思考题
第四章 计划概述
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与特点
一、计划的概念
二、计划的特点
三、计划的作用
第二节 计划的分类
一、战略计划与行动计划
二、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三、具体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四、专题计划和综合计划
五、业务计划、人事计划和财务计划
第三节 计划的编制过程
一、估量机会
二、确定目标
三、确定前提
四、拟订并评价备选方案
五、选择方案
六、制订派生计划
七、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本章小结
案例
复习与思考题
第五章 战略管理
第一节 战略管理概述
一、战略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二、战略管理的层次与类别
三、战略计划管理过程
第二节 战略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二、产业环境分析
三、微观环境分析
第三节 战略选择
一、基本战略
二、发展战略
本章小结
案例
复习与思考题
第六章 预测与决策
第一节 预测的含义与方法
一、预测的概念及其意义
二、预测的分类
三、预测的方法
第二节 决策概念与决策过程
一、决策的概念和作用
二、决策的分类
三、决策过程
第三节 决策方法与决策行为
一、定性决策方法
二、定量决策方法
三、群体决策
本章小结
案例
复习与思考题
第七章 目标管理与时间管理
第一节 目标的含义与作用
一、目标的概念与特点
二、目标的类别
三、目标的作用
第二节 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二、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
三、提高目标管理效果的主要途径
第三节 时间管理
一、管理者的时间
二、时间管理的演进历程
三、时间管理的一般步骤
四、常用的时间管理方法
本章小结
案例
复习与思考题
第八章 组织概述
第一节 组织的内涵
一、组织的含义
二、组织的分类
三、组织的功能
第二节 组织结构
一、组织结构的概念
二、影响组织结构的主要因素
三、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
四、组织结构的变化趋势
第三节 组织设计
一、组织设计的概念
二、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
三、组织设计的内容
四、组织设计的程序
本章小结
案例
复习与思考题
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
一、人力资源的内涵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 员工招聘
一、招聘的作用与程序
二、人员的选拔
三、人员的录用
第四节 员工的培训与发展
一、员工培训的目的与内容
二、员工培训的方法
三、员工的职业发展
第五节 绩效评估
一、绩效评估的目的与标准
二、绩效评估的方法
三、绩效评估的实施
本章小结
案例
复习与思考题
第十章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一、组织文化的内涵
二、组织文化的内容
三、组织文化的结构
四、组织文化的功能
五、组织文化的塑造
第二节 组织变革的基本规律
一、组织变革的动因
二、组织变革的推动力量
第三节 组织变革的管理
一、组织变革的阻力
二、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
三、排除组织变革阻力的方法
第四节 组织变革的内容与程序
一、组织变革的内容
二、组织变革的程序
三、组织变革的方式
本章小结
案例
复习与思考题
第十一章 领导原理
第一节 领导的概念及其职能
一、领导的概念
二、领导的职能
第二节 领导者权威
一、领导者权威的影响因素
二、权力性影响力
三、非权力性影响力
四、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关系
第三节 激励原理
一、激励的概念
二、激励的作用
三、激励过程
本章小结
案例
复习与思考题
第十二章 领导理论
第一节 人性假设理论
一、“经济人”假设
二、“社会人”假设
三、“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
四、“复杂人”假设
第二节 领导特质理论
一、领导者特质
二、领导者特质理论
三、对领导特质理论的评价
第三节 领导行为理论
一、领导风格理论
二、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三、管理方格理论
四、领导系统理论
第四节 领导权变理论
一、菲德勒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
二、豪斯的通路—目标模型理论
三、卡曼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本章小结
案例
复习与思考题
第十三章 激励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一、需要层次论
二、双因素理论
三、后天需要理论
第二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公平理论
二、期望理论
第三节 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强化理论
一、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强化理论的实践意义
第四节 激励方法
一、物质激励
二、精神激励
本章小结
案例
复习与思考题
第十四章 沟通与冲突管理
第一节 沟通原理
一、沟通的概念及其过程
二、组织内部的沟通
三、组织之间的沟通
第二节 组织沟通的管理
一、有效沟通的障碍
二、有效沟通的实现
第三节 组织冲突与谈判
一、产生冲突的原因
二、冲突管理
三、有效谈判的实施
本章小结
案例
复习与思考题
第十五章 控制概述
第一节 控制及其与其他管理职能的关系
一、控制的概念
二、控制职能与其他管理职能的关系
第二节 控制的分类与原则
一、控制的分类
二、控制的原则
第三节 控制过程
一、确定控制标准
二、衡量实际业绩
三、纠正偏差
第四节 有效控制的前提条件
一、控制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计划
二、组织中必须有专司控制职能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三、组织中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必须是整个组织的活动
四、控制必须有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
本章小结
案例
复习与思考题
第十六章 控制方法
第一节 预算控制
一、预算的编制
二、预算的种类
三、预算的作用及其特点
第二节 生产控制
一、对供应商的控制
二、库存控制
三、质量控制
四、时间控制
第三节 其他控制方法
一、比率分析
二、经营审计
三、其他方法
本章小结
案例
复习与思考题
第十七章 管理变革与创新
第一节 知识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管理的影响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
二、知识经济向传统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知识经济为管理变革与创新奠定了现实基础
第二节 管理变革与创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流程再造——管理变革与创新的最新构想
二、知识管理——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第三节 21世纪管理发展的大趋势
一、以创新型管理应对个性化需要
二、知识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
三、通过学习夯实企业的发展后劲
四、快速的应变力是企业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志
五、分权成为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途径
六、团队精神将把未来企业导向成功
七、多重目标成为企业的永恒追求
八、企业发展战略要适应经济全球性和可持续发展大趋势
九、管理以人为本
十、跨文化管理是未来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
本章小结
案例
复习与思考题
第十八章 企业管理实践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美国企业管理的一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一、美国企业管理的一般特征
二、美国企业管理的最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第二节 日本企业管理的一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一、“日本式管理”的传统特征
二、日本企业管理的最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中国企业管理的一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一、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传统企业管理的一般特征
二、中国企业管理的最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第四节 不同国家企业管理模式差异的文化根源
一、管理与文化
二、美国文化及其对美国企业管理的影响
三、日本文化及其对日本企业管理的影响
四、中国文化及其对中国企业管理的影响
本章小结
案例
复习与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本书作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是适应培养21世纪管理人才的需要而写作的。
21世纪,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时代的变化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一切,包括价值取向、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
21世纪,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微观主体,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I临空前严峻的挑战。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能源价格的大幅涨跌、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等,使得企业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充满不确定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管理作为一项整合社会资源的重要活动,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管理变革与创新成为大势所趋。这就要求21世纪的管理者必须适应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的新变化,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运用灵活的管理手段,打造新型管理模式。为此,对21世纪创新型管理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系统传授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又要引领他们密切关注管理理论与实务的最新动态,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不断充实管理的新知识,掌握管理的新方法。
本书作者均为中央财经大学从事管理学教学与研究多年的学者。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以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同时对近些年来出现的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进行了认真梳理与提炼,力求构建一个体系科学合理、内容丰富新颖的管理学教材框架,使本书更好地服务于培养创新型管理人才的实践需要。
插图:
3.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
在开放的条件下,任何组织都处于千变万化的环境之中,复杂的环境成为决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管理者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不能不充分估计环境对组织活动的影响,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审时度势,机智应对,以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管理的性质
(一)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具有双重属性,即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从根本上讲,管理之所以具有双重属性,是因为其对象——社会生产过程本身就具有双重性。我们知道,任何社会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生产过程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这就决定了对生产过程所进行的管理相应的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管理是适应共同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管理具有组织、指挥与协调生产的功能,是社会劳动过程的普遍形态,只要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就必然需要进行管理,这就是管理的自然属性。它反映了社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是各种不同生产方式下共有的一系列经验和相关科学方法的总结。也就是说,管理的自然属性决定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的社会化程度,不取决于生产关系,因而它是管理的一般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适应一定生产关系的要求而产生的,具有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目的的功能,由此决定了管理的社会属性。它表现为劳动过程的特殊历史形态,为某种生产方式所特有。管理的社会属性取决于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直接相关。劳动的社会结合方式不同,管理的社会性质也就不同,管理的社会属性是管理的特殊属性。
(二)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管理的科学性
强调管理的科学性,旨在表明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科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人们在由简单到复杂的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经过长期的研究、探索和提炼,使管理的思想萌芽逐步形成为简单的管理概念进而发展成为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客观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使得管理活动能够在一系列体现管理客观规律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下进行。不但如此,人们还不断地通过管理活动的结果检验管理过程中所运用的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问蕴涵着客观规律,成功的管理总是遵循客观规律办事的结果。
相关阅读: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