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向解放军学战术(屈怡著) | |||
向解放军学战术(屈怡著) |
什么是战术,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打仗的方法,尽管军事学对这一概念有着严格的内涵和外延限制,但如果不是想在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上有所成就的话,大可不必细究其义。你只需知道。自从战争摆脱了由双方首领振臂一呼就展开互搏的简单模式后,战术就成为战场制胜的关键。由于战术的形成是军事思想、编制装备、教育训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系统工程,战术的运用又是敌对双方因时因地的互动博弈,使得战术逐渐成为一种既讲究日常锻造之法,又强调临机运用之妙的独特文化,在技术与艺术的交融互补中,拥有了超越战场之外的特殊魅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20世纪最强悍的军队之一,在其80余年的斗争历史中罕逢对手,创造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战争神话,所以,其赖以实现这一神话的战术支撑也随着这支军队的辉煌战绩而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解放军战术充满传奇。长期处于技术劣势而在“以道制器”上颇有造诣的军队,总能让包括对手在内的人们有所领悟,日本人领略了前所未有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国民党军知道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不是美械装备,美国人为“打不过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句家乡谚语提供了最好的佐证,印度人终于有勇气正视自己不过是“当年国民党军二流部队”水平的这一事实,而越南人则彻底断了当“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美梦。解放军战术影响深远。不仅那些始终想着“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的对手在潜心研究解放军战术,作为毛泽东思想的副产品,那些与当年解放军有着同样境遇的亚非拉兄弟更是不遗余力的刻苦学习并自觉践行着这一战术,使得游击战、运动战一度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不二法宝和对抗“美帝”、“苏修”的独门暗器,从而使解放军的运动战成为机械化战争时代能与德军闪击战、美军空地一体战和前苏军大纵深作战相提并论的经典战术流派。解放军战术简约实用。东方战术从来就不是故弄玄虚的金科玉律和繁杂晦涩的长篇大论,正如一部5000字《孙子兵法》道出了后世2000余年的战场规律一样,解放军战术的所有内容都能在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中找到诠释。当年,那些从没上过军事院校,甚至不知战术为何物的广大解放军官兵,正是凭借着这些平白直叙的话语,创造了令人拍案叫绝的战例。解放军战术融会贯通。杜甫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解放军战术的胜利并不在其本身,这也正是那些拥有黄埔高材生和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对手百思不得其解之处。今天,当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品味军事,欣赏战术的时候会发现,解放军战术所闪耀出的博弈思维、哲学智慧和斗争艺术才是其真正的优势所在,而这些本身就不受具体内容局限的战术精髓,对当下人们的职场竞争,商场博杀,甚至是情场争宠这类但凡带有对抗性质的活动都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
本书不是一篇军事学术论文,也不是一篇纪实文学小说,而是一篇带您进入解放军战术殿堂的入场指南,全书为大家提供一个三维坐标系:x轴是按作战样式区分的《解放军经典战术分析与实战》,Y轴是按贯穿各种作战样式的普遍特点区分的《解放军战术风格解读》,z轴是按历史进程区分的《解放军战术成长回顾》。战史其实是有趣的,战术其实是通用的,他们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枯燥的地图坐标和红蓝两色的攻击箭头,所以,让我们在轻松的文字中尽情享受解放军战术带给我们的恢宏大气和妙趣横生。
向解放军致敬!向解放军学习!
“围城打援”在解放军军语中叫做“围点打援”,是指以部分兵力包围城市或要点,诱敌增援,集中主力歼灭援敌于运动中,目的不在于打被围之敌,而在于打援敌。是一种最直接体现“我欲战,敌不得不与我战,攻其所必救也”这句兵家教诲的战法,也是解放军赖以名扬天下的经典战术,世界上恐怕没有哪支军队能像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样将这种战术运用得如此炉火纯青,特别是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围城打援”的经典之作俯拾皆是,而且每支部队都有上佳表现,晋察冀野战军的清风店战役、西北野战军的宜瓦大捷、中原野战军的巨金鱼战役、东北野战军“一下江南”的其塔木战斗和华北野战军的晋中战役都是围城打援迫敌运动的典范。
一、“围城打援"是解放军野战强于攻坚的战术需要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初创时的红军、八路军开始到现在,武器装备始终不如对手,除了1979年对越反击作战感受了一把强大武器装备带来的技术优势外,几乎没有一场战争不是同优势敌人作战,解放军的战史可以说是一部以劣胜优的斗争史。恩格斯有一句名言:“技术决定战术。”不同的武器装备造就了一支军队不同的战术风格,在新中国成立前,解放军的装备基本上是以轻武器为主,技术的劣势迫使解放军在“剑不如人剑法高于人”上想办法,凭借红军和八路军时期扎实的游击战功底,将运动战运用得收发自如。今天再看解放军的那些经典战例,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是将敌人调动起来,迫敌分散,选择恰当时机和有利地形,力求限制敌装备优势,然后,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对敌实施分割围堵、近战歼敌,以数量优势弥补质量不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解放军依靠灵活的战略战术、过硬的军事素质、顽强的战斗作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手武器装备的发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人和武器的最佳结合,以实际行动验证毛泽东同志的那种哲学名言:“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装备。”
但是我们在承认人的能动性可以弥补武器装备差距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这种弥补是有限度的,也是有条件的。攻坚作战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对坚固城市或者既设阵地实施攻击是非常困难的。兰切斯特战斗方程可以从数学角度解释“人海战术”的合理性,但是却无法将这一结果运用到攻坚作战中,历史上有许多战例可以说明这一点。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可以横扫欧洲,但在襄阳城前却只能仰天长叹了,八旗铁骑们可以在辽东大破数十万有火器装备的明军,但对山海关却无可奈何。解放军在这方面也深有体会:1945年晋绥野战军久攻包头不下;1947年刘邓大军强攻安阳16天未果;就连常胜将军粟裕麾下的华东野战军也曾兵顿南麻、临朐;1947年8月以作风强悍著称的“彭大将军”指挥西北野战军以三倍优势的兵力强攻榆林,结果面对邓宝珊铜墙铁壁般的城防,解放军攻城乏术,伤亡千余人无功而返。所以从1927年红军诞生到1948年中原野战军占领开封这20余年间,很少有解放军攻城拔寨的战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会清楚地看到,解放军的野战能力远远优于其攻坚能力,“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是每支军队必须遵循的法则,野战强于攻坚的现实使解放军清醒地认识到,能否将对手调动出坚固阵地和城市。使其运动起来,是作战胜负的关键,因为运动中的敌人具有太多好打的理由!首先,运动之敌通常保持密集队形,这对于使用现代武器的军队来说,无异于提高了射击精度和放大了作战效费比,面对扎堆的人群你可以将一枚普通手榴弹的威力发挥到榴弹炮水平,这就是今天极端势力的自杀式爆炸为什么总选择闹市区而不去戈壁滩的原因;其次,运动中的敌人通常保持行军队形,没有任何的战术展开,限制了除步枪以外其它重武器的火力发挥,再优势的装备也形同虚设;第三,运动中的敌人翼侧暴露,缺少掩护;第四,运动中的敌人受到攻击后只能就地防御,如果是在自己精心设计的地域作战,那么对手将无法选择有利地形和构筑必要的工事。1947年4月,解放军辽东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第89师诱至红石镇预设阵地,乘敌处于运动之中突然发起攻击,刚才提到的运动歼敌的四大优势在这一战中都得到了充分验证,仅10个小时即全歼89师8400余人,而辽东军区部队仅伤亡326人,创造了l:25的歼敌纪录,运动歼敌之威力可见一斑。所以解放军几近嗜好地热衷于运动中歼敌。但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调动敌人呢?孙子说:“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而用另一位运动战大师刘伯承的话讲就是:“攻其必救,消灭其救者;攻敌必退,消灭其退者。”
相关阅读: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