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HOME:抢救家园行动(拯救人类的未来) [平装] | |||
HOME:抢救家园行动(拯救人类的未来) [平装] |
爱因斯坦的预言 002
神奇的地球 004
45亿年的地质变迁 006
海洋——地球之肺 008
人类、果蝇、海胆有血缘关系吗? 010
缺少细菌,人类如何生存 012
“丛林法则”与食物链 014
不容忽视的生态经济 016
2030年,我们需要两个地球 018
惊人的生物灭亡速度 020
受到保护的区域 022
农业机械化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024
2050年,90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026
农业——人类最重要的经济产业 028
绿色革命真的就好吗? 030
欧盟总预算的40%用到了哪里? 032
土壤的荒漠化危机 034
可怕,它们正在消失 036
米饭与咖啡,我们更需要哪个? 038
一边吃水果,一边喝石油 040
1.25亿公顷土地与基因改造食品 042
1公斤牛肉=1万升水?! 044
废弃物的处理及资源的回收 046
60亿人口,还在增长中 048
城市文明的诺亚方舟何时起航(一) 050
城市文明的诺亚方舟何时起航(二) 052
城市文明的诺亚方舟何时起航(三) 054
“吃人”的城市交通 056
空气污染每年“杀死”240万人 058
2030年,全球贫民区人口将达到20亿 060
科技是把双刃剑 062
生态足迹与地球负荷限度 064
3R,让“零废弃物”成为现实 066
危险的废弃物 068
能源背后是什么? 070
石油还能用多久? 072
空气污染,煤炭比石油更严重 074
揭开油砂的真实面目 076
如何善用核能? 078
一架飞机对空气污染的“贡献”有多大? 080
谁该为气候恶化“埋单”? 082
太阳能是个好东西 084
地热发电知多少 086
风力发电最环保 088
电力消耗知多少 090
全球变暖,人类最大生存课题 092
海平面上升56米,意味着什么? 094
2050年,将近2.5亿生态难民 096
可爱的北极熊,请不要消失 098
农牧业,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产业 100
江河断流危机 102
换一个角度看气候变暖 104
人为控制碳排放量只是权宜之计? 106
暖化现象的代价 108
温室气体排放常识 110
你所不知道的渔业 112
过度捕捞的尽头是什么? 114
失衡的生态环境 116
鲸类的命运谁来主宰? 118
藻类——海洋的另一大宝藏 120
混合养殖系统,养殖渔业的春天 122
海洋污染需要未雨绸缪 124
不可不知的珊瑚生态系统 126
全球渔业现状 128
全球超过10亿人缺水 130
水是可以再生的 132
滴水灌溉更节水 134
你有节水意识吗? 136
水源冲突是个大问题 138
饮用水与生命安全 140
用水浪费还在继续 142
水坝带给人们的思考 144
湿地——地球之肾 146
全球环境指标(1990~2005年) 148
到底什么是森林? 150
森林,地球的另一个肺 152
林业是全球首要的再生资源 154
林木业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156
森林被破坏后的连锁反应 158
森林砍伐与贫穷问题 160
森林中的居民 162
鲜为人知的红树林地区 164
森林防护刻不容缓 166
最后一棵树的故事 168
全球化带来了什么? 170
移民与生态难民 172
善用我们的权力 174
关注青少年生存状况 176
女权仍需被关注 178
战争有没有终结者? 180
NGO,改变世界的另一股力量 182
让爱与责任改变世界 184
全球环境公约 186
抢救我们的家园
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活动。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都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够实现的。环境保护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保护环境,重要的在于激发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公民的环境意识。公众的环境意识直接影响着每个人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对引导人们科学正确地认识环保问题、动员全社会合力解决环保问题,都具有实践意义。
《HOME:抢救家园行动》一书中论及包括各种地球资源和生命的起源、人类文明发展,一直到当今生态的失衡状况。全书通过图片与文字的鲜明对比,一方面用航拍的视角展示给读者全世界54个国家的美景奇观,一方面透过惊人的数字和案例,让读者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地球正在面临的可怕灾难,以及由于环境恶化、人为破坏所带来的“地球创伤”。那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如当头棒喝,在震撼之余也能引发读者深思;而且本书更加注重文字的可读性,突出与每个公民休戚相关的环保知识点,并特别添加了许多张精心绘制的彩色示意图,为读者说明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森林保育、电力消耗等议题,帮助读者理解地球不堪重负的现状……
仅仅靠科学、专业和宣传,拯救不了我们的家园,还要让全社会都树立起环境意识。因为,如果没有环境意识,环保宣传的力度再如何大,最终也只会流于形式。可以说环境意识是一个支点,而它能撬动的,绝不仅仅是人们对地球的美好情感,而是落实在生活中的切切实实的行动。
关注生态环境、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中国和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保护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而一起努力!抢救我们的家园,就是拯救人类的未来!
曲格平
首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
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插图:
爱因斯坦曾经预言一旦蜂群消失 人类只能再生存四年
人类的总数约有60亿,但是人类并非是地球上唯一的物种,和我们一同居住在此的,还有其他数十亿的动植物和单细胞生物。人类的生存和这些物种息息相关,但是我们却讨厌和它们一起分享地球资源。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当蜂群消失之后,人类将只剩下四年的寿命。他的见解很有道理:如果没有蜂群,就不能传播花粉,植物就会绝种,而所有仰赖植物为生的动物都将受到影响,这其中也包含我们……
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不但彼此关系紧密,也与大自然有着复杂的互存关系。我们可以从食物链中或是自然界的营养循环里,发现它们相互依赖为生,靠着物种间数量的制衡,达到一个相安互存的境界。这些紧密的依附关系,使得生物所需的基本元素,得以在物种间或环境里,不断地来回循环交换。这样的地球生态循环持续不断,随处可见,而人类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便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着。首先,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利自己生长的营养;接着,二氧化碳转变成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进到动物或是人类的口中,被消化成其体内的肌肉组织;等到动物身体被分解时,二氧化碳又再次回到土地或大气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会释放出生物所需的氧气。而人类劳动所流下的汗水,其中的水分子与大气、河流、泥土及水果中的一样,同时存在于我们的大脑,和那些早已绝种的恐龙身上。因此,被我们称为“生态学”的科学研究,其实就是在探讨这些问题。
相关阅读: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n/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