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经济 >

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 [平装](1)

2012-10-06 
本书从经济视角入手,力图解释中国崛起的原因。书中涉猎内容甚广:贫富分化如何产生、破坏性要素如何参与分配、市场有哪些缺陷、中华文明为什么与众不同、企业家精神怎样发挥作用、地方政府如何定位…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 [平装] 去商家看看
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 [平装] 去商家看看

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 [平装]

编辑推荐

《这个国家会好吗(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从经济视角入手,力图解释中国崛起的原因。书中涉猎内容甚广:贫富分化如何产生、破坏性要素如何参与分配、市场有哪些缺陷、中华文明为什么与众不同、企业家精神怎样发挥作用、地方政府如何定位……作者李晓鹏博士在剖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崛起的原因时,也为您解答了前面的世纪之问。
也许微乎其微,但我们正在改变世界。

作者简介

李晓鹏,重庆江津人,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ASH中心研究员(Research Fellow)、中国人民大学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产业发展研究室副主任。现在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麦肯锡公司联合组建的“城市中国”研究机构(Urban China Initiative)中负责研究项目的管理工作。

目录

第一篇 盛世危言: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崛起”
第01章 从马克思谈起(代序)
第02章 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
第03章 现代金融资本的“破坏力要素”如何参与分配
第04章 为何这一次经济危机与众不同?——次贷危机的起源与“拯救”
第05章 破坏力的会师:政治权力与资本权力的合流
第06章 经济政策的回顾:里根总统给美国“开挂”
第07章 反思经济危机的四个层次
结语: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崛起”的警示

第二篇 孔孟之道:中国崛起的文化背景
第08章 来自家庭的信仰:中国文化中的现世主义传统
第09章 “大道不绝,天佑中华”:中国文化与现代化

第三篇 庖丁解牛: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框架
第10章 微观基础:企业家精神与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
第11章 宏观基础:总量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12章 政策工具:对罗斯福新政的再反思

第四篇 政商博弈:中国经济奇迹中的政府与市场
第13章 并不完美的市场:企业家精神的四方向演变假说
第14章 企业家精神演变的四方向假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15章 带纱窗的改革开放:政治力量与国际资本的博弈

第五篇 红色中国:中国崛起的制度分析
第16章 土地诸侯:作为空间经济资经营者的地方政府
第17章 GDP的战争:城市地方政府的空间竞争机制与中国的特殊优势
第18章 一党执政:中国特色的职业政治家制度
第19章 制度演进:不确定性与结果导向原则

第六篇 改革前景:这个国家会好吗?
第20章 中央政府层面的改革建议
第21章 地方政府层面的改革建议

序言

这个国家会好吗?这个疑问困扰了中国人一个多世纪,至今亦如此。
1840年,大英帝国的火炮击穿了天朝的国门,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再次面临岌岌可危的局面。然而这在她沧桑的历史中并非罕见——五胡乱华、蒙古南下、清军入关,但每次“异族”入侵的阵痛后,她总会回归所谓的正统——“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无论谁试图统治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都必须改变自己。可是,这次的情况真的有些不一样。西方同样有着沉淀千年的文明,面对坚船利炮,我们似乎要面临曾经“夷狄”的命运。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年中,无数的中国人竭尽全力与这样的命运抗争着。他们一面试图改良自己的制度,一面努力学习西方的知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从国民党到共产党;从“师夷长技以自强”到“戊戌变法”,从“三民主义”到“共产主义”。无数尝试改变现状的中国人背后,是无数的思想在激烈地碰撞。这其中,既有纵横捭阖的政治家,也有兢兢业业的企业家;既有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军人,也有课堂里传道授业的学者。正是这些“中国的脊梁”使我们的文明存续至今。即使遭遇了连年的战乱,即使经历了狂热的信仰,如今,中国人仍然是中国人。
说到这里,有的人可能并不认同:现在的中国人没有信仰,一切向钱看,社会道德沦丧,政府官员腐败,住房、医疗、教育、养老……若干座大山压在民众身上,你还谈什么中华文明、中国崛起?我们并不否认现实的中国存在众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还很严重,但我们应该从大历史的纵深来看待这一切。每个人都注定是时代的牺牲品,同时也获益于自己的时代。我们在研究自己到底做错了哪些事情的同时,也有必要了解自己到底做对了什么。当我们放弃单纯的情绪宣泄,客观冷静地分析现实的时候,我们才能负责任地回答这个世纪之问:这个国家会好吗?
2008年之前热得发烫的证券市场和2008年之后寒气袭人的经济危机有一个同样的作用——让经济学家们站在了风口浪尖。这是他们的幸运,却也是他们的悲剧。幸运的是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传播自己的观点和理论,而悲剧在于,他们在大众的掌声中迷失了,他们高估了经济学的作用,注定会走进死胡同。经济学不是万能的,那些试图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万事万物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任何学科都不应该被原教旨化,我们必须认识到,是理论服务于生活,而不是生活服从理论。晓鹏正是这样一个清醒的思考者,他可以熟练运用各种经济学理论,但决不追随狂热信仰。他立足于现实,像他笔下那些“实干派”的中国人一样,力图改变这个国家,希望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相信我们还有很多同路者,我们并不孤单。
也许微乎其微,但我们正在改变世界。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