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不少的家长都在抱怨:“现在的孩子实在太难教育了,说什么都不听,明明是好意,为了他好,他却总是跟你唱反调。好吃的让他吃,好喝的让他喝,我们都成了他的保姆了,他们却不听我们的话,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的确,这种现象决不是个别现象。但是,我们做家长的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的想一想,为什么孩子会有逆反心理?问题究竟出现在什么地方呢?
《庄子 至乐》中说: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鲉,随行列而止,委虵而处。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为乎!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
意思是说:从前,一只海鸟飞到鲁国都城郊外停息下来,鲁国国君让人把海鸟接到太庙里供养献酒,奏‘九韶’之乐使它高兴,用‘太牢’作为膳食。海鸟竟眼花缭乱忧心伤悲,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三天就死了。这是按自己的生活习性来养鸟,不是按鸟的习性来养鸟。按鸟的习性来养鸟,就应当让鸟栖息于深山老林,游戏于水中沙洲,浮游于江河湖泽、啄食泥鳅和小鱼,随着鸟群的队列而止息,从容自得、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们最讨厌听到人的声音,又为什么还要那么喧闹嘈杂呢?咸池、九韶之类的著名乐曲,演奏于广漠的原野,鸟儿听见了腾身高飞,野兽听见了惊惶逃遁,鱼儿听见了潜下水底,一般的人听见了,相互围着观看不休。鱼儿在水里才能生存,人处在水里就会死去,人和鱼彼此间必定有不同之处,他们的好恶因而也一定不一样。所以前代的圣王不强求他们具有划一的能力,也不等同他们所做的事情。名义的留存在于符合实际,合宜的措置在于适应自然,这就叫条理通达而福德长久地得到保持。”
看了以上的内容,想必每一位家长应该明白了,以人养的方法养鸟,尽管大鱼大肉地让他们吃,美酒让他们喝,鸟不吃不喝,仍然会死亡;只有以鸟养的方法养鸟,根据他们的需要供给他们喜欢的食物,鸟才会健康的生活。我们以前的教育方法造成孩子不满的原因是没有按照孩子的需要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而是按照我们家长自己的意愿去教育孩子,这和《庄子 至乐》中鲁国国君以人养养鸟的方法有什么不 同呢?,这怎么能让我们的孩子不产生逆反心理,不反感呢?
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务。
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丰富多彩的青少年,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倾听,少一点干预;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误解;多一点参与,少一点指手画脚;我们的孩子才会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