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岗位考试随感
年初油气行业连遭油价断崖式下跌和产品价格倒挂的厄运,总厂生产经营进入“寒冬期”,生存一度出现危机。为破除新常态下的各种困难和瓶颈制约,总厂谋求转型发展,制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普光维保、伊朗北阿,从甲方到乙方转变服务理念、找寻新的生存转机,与此同时,职工中传出减员增效和定员定岗的小道消息,不少与我同龄的职工纷纷参加跨岗位培训,为自己今后多一条出路做准备。
报名后,感觉三个月的学习时间长的很,今天看一页,明天背两道的悠哉乐哉。转眼进入五月份,虽说“溶剂油装置操作工题库”中的千把道选择、判断题在所考工种不算最难的,我这个门外汉却如临大敌。都说笨鸟先飞,我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强迫自己每天记忆相应的题目。三五天过后,再回过头来翻看,那些题目又变得那么陌生,它们认得我,我却记不清它们了。尤其是那些温度、压力、液位、回流量之类的工艺参数,虽说只有10个数字组成,在我看来个个都是天文数字。“天呀,这么多的数字咋背呀?我怎么老弄混淆呀?”同事看我纠结于几个简单的数字,调侃道“这些数字呀,根本不用背,这些都是我们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就好比你每天做的财务、统计报表,用多了自然就牢记于心了……”调侃归调侃,我索性把相关、相近的数字写在小纸片上,没事就拿出来看几眼。一回生,二回熟,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终于将那些枯燥的数字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记牢了,首战告捷,我增加了自信。
因担心实际考试操作性强,背诵理论试题的同时,我将实际试题穿插进来,将相近或相同的理论试题与实际试题放在一起背诵,两者相互影响,还别说,如此复习还真提高了学习效率。正当我得意忘形时,同事提出考考我,我画出已经背诵的部分,等待“老师”的检验。“看来你真的是没参加过职工的技能鉴定考试,哪能这样死记硬背呀,即使你都默写上老师也不会给你及格的……”同事的话让我目瞪口呆,伸长脖子探问究竟。
“实际试题考的是操作技能,因场地问题,咱们这个工种可以笔答,但笔答绝不等于你照本宣科的死记硬背,还是要考你实际操作的工艺参数、操作调整,咋干的就咋写。”“什么叫‘咋干的就咋写’?难道这书上的答案不正确?!”“你仔细琢磨一下,这上面大多是文字叙述,哪有什么温度控制、液位调整、压力回流什么的?每道题的每个步骤都得结合实际,都得‘扩’……”接着同事指着“溶剂油分离塔冷油运操作”的实际题逐条给我讲解:液位控制在50%,塔底温度降到50℃才能联系调度退油……那段时间,我见人就缠着帮我扩题,同事笑我魔怔了。
平时总觉得时间难以消磨,投入复习后才觉得时间飞逝,眨眼到了六月份,为了专心应付理论考试,暂且将实际试题搁置一边。距离考试一周内,我由于过度紧张出现了失眠、多梦、头晕等症状,有时梦呓中说的也是考试题,老公笑我紧张过度,建议我倒上几天班就不用如此难为自己了。说归说,只有我对自己最了解,无论考试能否过关,只有付出了才不会留遗憾。
理论考试距离实际考试不到两周时间,为了“扩题”,我求助过老师傅、咨询过小同事,至于机泵、司炉之类的专业题,我干脆找相关单位的技术骨干找答案。他们既惊诧于我参加这种考试,更吃惊于我的执着和蠢笨,用他们的话说——你非要考满分吗。为了尽快熟悉27道实际题,我找过关的同事画题、押题,在背诵、记忆中找寻规律。先背诵跟工种紧密结合的十道,再背诵跟本工种完全不搭边的五道。在背诵“加热炉的日常维护”试题时,9个方面的检查写出来大半页,而且数字多、术语特别绕嘴,周六家长会前,我抄下来夹在笔记本中,看时间尚早,我躲在教学楼一角默读,也许是受周边氛围的影响,那会儿的记忆出奇地好,坐在儿子座位上,我小声背默,几遍下来竟然牢记于心,可喜的是这道题竟是今天考试的第一道,十五分钟的考试时间,不到十分钟交卷,这为接下来的考试增强了自信。第二道“高分氢气窜入非芳分馏塔的处理”,写下试题感到信心在握,写着写着有一句想不出来,到点交卷后才发现还有一条丢掉了。可怜的是第三道绘图题,尽管复习时同事有所提醒,我却没放在心上,第二道题交卷后突然想起此事,临阵磨枪似的求助同事,遗憾的是即便在发卷间隙也不让相互交流,同事的三言两语给了我个模糊认识,凭感觉画出了各塔、容器的大概,考试结束才明白“打回流”的走向是进入塔内,而我直接让它出了装置,真是闹了个大洋相。
考试结束,有同事笑我拥有炼油专业技校和电大双重身份,画个简单的流程图应该是小菜一碟,说归说,当初学习时本就是一知半解,加上25年的丢弃,我那还认得谁是谁呀,早就连本带利还给老师了……
“钱姐,你过关了。”十一点左右,捷报传来,我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回味这三个多月的备战、备考,个中滋味无以言表,先不说精神上的压力有多大,失眠、耳鸣、牙痛、头晕就折磨的我够呛,这次考试让我感受到很多事情不是要强就能达到的,年龄不饶人,不服老不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