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常常苦恼,为什么孩子一提到玩就兴致高涨,而一提学习马上就打蔫?
其实,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是在玩耍中认识这个世界的,也是学习,而且孩子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欲望天生就是很强烈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孩子不喜欢学习的现象哪?
打个比方,《读者》、《特别关注》等都是大家喜欢看杂志。如果让你看完一篇文章就考试一次,然后再写出一千五百字的读后感,我估计不到三天就会有撕书了的冲动。孩子学习本来是好事儿,但是一次次的考试,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一步步抹杀了孩子学习的欲望。
但是现实中,写作业和考试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我们必须要面对,关键是如何让学习成为孩子的渴望,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内部动机。
石头孵不出小鸡,鸡蛋没有合适的温度也孵不出小鸡,这就是“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相对应的是人的学习动机也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心理学叫“内归因”;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心理学叫“外归因”。孩子为了快乐而玩,所以总是喜欢玩,同样,孩子为了快乐而学,也会总喜欢学。因为有乐在其中。
在学校很容易出现一个怪圈,很多老师的子女无法学好父母所教的课程,物理老师的孩子物理不好,历史老师的孩子,历史几乎没有及格过,似乎成为了一个怪圈。究其原因也很简单,孩子在学习本课程的时候,取得的成绩往往和父母的期望相差甚远,似乎永远也达不到父母的满意。屡次尝试后,无法取得成就感,便会“退型”。我们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我们无法控制,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这些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那么一个人为什么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哪?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父母的控制欲。他们大多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成绩优秀,一咬牙,几千块钱的手机就买了,那么下一次该奖励什么哪?只能够超过上一次,要不然就不会激起孩子学习的动力,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而只在乎外部的评价了。这样的人即使参加工作后,也不会清楚工作的原初动机———成长的快乐,老板的评价和工资收入的起伏成为工作的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那么怎么才能够让孩子的学习欲望长久不衰?
首先,学会倾听
初入学的孩子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他们回到家会兴致勃勃地向父母讲述学校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应耐心倾听,并和他们讨论学习生活,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
其次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当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普遍过高,他们希望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很多家长抱怨的时候,就是说孩子回家了不好好学习,我问他孩子不好好学习的表现是什么,他们回答是坐不到桌子前,因为他们只要看到孩子端坐在书桌前就感到欣慰,根本无视学习效率,一味的催促、期待孩子“坐好”。殊不知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只能够维持10分钟左右,中学生的也就是25分钟,学习时间过长会使孩子厌恶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还有些家长自己随意给孩子布置所谓的家庭作业,那么孩子为了不做父母的家庭作业,就会故意拖延写作业的时间,以免爸爸妈妈再布置作业,这样势必会使孩子养成磨蹭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切莫急功近利,忘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日本学者认为小学阶段学习时间“年级乘以10分钟”为宜,孩子做完功课就可以玩。
再次,集小胜为大胜
一位著名马拉松选手连续多次获得世界冠军,多年后有人问他获胜的秘诀,他说,每次比赛之前都先去现场走一圈,然后把42.195公里的路程划分为7段,每一段就找一个标识,比赛时惦记的就是第一个标识,当看见后就知道自己跑了七分之一的距离,然后再奔第二个标识而去。结果,轻轻松松赢得比赛,因为很多人一想四十多公里的路程,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我们对孩子不提过高的要求,不要给孩子说将来怎么样,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现在做什么,并及时发现总结孩子的进步,当孩子获得一点点的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时候,就会对学习有兴趣。
学习是孩子的事儿,父母施压,孩子被迫学习,被迫考试,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对学习生厌是可以理解的。 智慧的父母会向孩子“示弱”,让孩子体验当老师的感觉。另外,也可以和孩子开展竞赛:妈妈和孩子比赛背唐诗,看谁背得多、背得快。妈妈做家务,孩子写作业,比赛谁做得快,孩子为了战胜母亲,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最后是戴高帽
父母可以有意无意地向家人或朋友公开宣布:“我的孩子进步了多少!”这样做,一方面暂时满足孩子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会起到一个强迫约束效果。当孩子想偷懒时,马上就会想到:“我是进步的孩子,不好好学习就会被别人”的顾虑,于是为了保持在别人心目中的良好印象,就能够自觉地坚持到底,从而产生积极的效果,激发学习兴趣。
有一个段子:乞丐讨饭屡次被赶,于是痛下决心:我一定要成为千万富翁,然后自己盖楼,我坐在自己的楼门口讨饭,我看谁敢赶我走!
每个孩子都在心中都有一个对自己未来的憧憬。年龄稍大的孩子,我们就可以和他讨论他的将来,让孩子充分发表他们对将来的希望,不管是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然后父母再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并让孩子清楚,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儿,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为了自己的将来,目前写作业考试都是必要的,要坦然面对,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