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得与失?
身为父母的我们,都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一帆风顺、快乐成长。人生绝非一帆风顺,孩子终究会面对人生的高低潮,在失误中体味挫折感。在孩子得意或沮丧时,我们也会高兴或难过,不过,父母如果只是随着孩子的情绪起舞,反而对孩子一点帮助也没有,情绪反应过度的父母甚至可能加深孩子患得患失的恐惧心理。
孩子之所以会患得患失,往往是情感取向和大人的价值观所致。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态度、表现出来的情绪往往是孩子最为在意的,很多时候孩子为了赢得老师或父母的肯定和赞赏而患得患失。孩子再大点,加入群体后,慢慢会开始比较和竞争,孩子间的比较还好说,最可怕的是家长和老师的比较,“你看***考试那么好,你怎么那么笨?”“这次考试,就你拖了咱们班的后腿,你怎么这么不争气!”老师和父母的价值观如同紧箍咒一般,让孩子觉得自责,自信心也被击打成碎片。
家长该如何协助孩子以平常的心态看待得与失呢?
家长首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得失观念。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先审视自己的态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纠错的过程,家长不能将一次的考试成绩和行为看成绝对的结果,更不要把自己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让孩子产生患得患失的心理。面对孩子考场的失误,我们不妨静下心来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鼓励孩子把失误转化成提升的空间,帮助孩子走出“失”的阴影,树立孩子的自信,扬帆起航新征程。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孩子是自己成长的主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重过程、轻结果”的淡定心态。儿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而不是为了考试和分数。”话虽然有些消极,可作为过来人的我们想想学习就是这个理。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孩子努力学习远比考试分数和年级排名更重要(有了兴趣和勤奋,结果自然会很理想)。作为家长要看重孩子“努力、尽力和专注地投入”的学习态度,学会欣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从而培养孩子乐于挑战新生事物而无惧于失败的勇气。
人生旅途充满荆棘和坎坷,孩子的成长过程也会伴有失败和挫折。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只与家长分享胜利的喜悦,而不愿与家长共担失败的挫折。此时更要求我们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都说孩子的表情是一张“晴雨表”,孩子再会掩饰也骗不了细心的家长。看到孩子稍有反常,我们就应该细心呵护,用心倾听(切忌家长“过堂逼供”式的追问),给孩子一个情绪发泄的机会,然后在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同理心安慰他。数学一直是儿子的弱项(成绩大都在104-106分之间),面对孩子的成绩,我内心同样焦急,可我知道此时的批评孩子一点都听不进去。我试着换一种策略,“儿子,从你历来的数学试卷来看,你对难题、偏题都很有把握,这说明你对老师讲的知识点已经掌握,失分总在解题步骤和填空上,妈妈认为这只是你不注意细节问题造成的。与不掌握知识点相比,你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大,以你的学习态度,妈妈相信这一次考试并不代表你的真实成绩,妈妈为你平时的努力喝彩,鼓掌!”说完拍拍儿子的肩膀,若无其事地走出儿子的房间,让儿子在挫折中感受到“无论我考试排名如何,爸妈都会为我平时的努力鼓掌,他们都一样爱我!”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因为“最好”始终只有一个,别人可能比你更努力,也可能在某方面比你更有天分,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身上都具备独特的优点,与其要求孩子不停地追赶最好,不如让孩子脚踏实地地做好今天、做好自己,因为明天的优秀是由诸多个努力的今天搭建而成的。
“望子成龙,望望女成凤”是当今大部分家长的心愿,也就是这份厚重的期望常常压得孩子透不过气来,还有的家长把孩子视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不问孩子是否感兴趣就盲目施压,学习辅导班、个人特长班,每个周末孩子都碾转于“车轮大战”中,试问这些家长考虑到孩子童年的快乐吗?这么勤苦的付出就一定能得到吗?又有谁来为孩子失去童年的幸福来买单呢?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家长为何不“降低”标准,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健康成长呢?得与失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