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7月28日)
韩素静
今日阅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中“基于目标导向的习作指导和评改”一节,(314页——345页),研讨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我敬佩的一个人”习作练习。阅读之后,收获如下:
第一,作文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检测、用词不能模糊,每个目标既有本身的确切要求,又是下一个目标的起点,目标指向要明确具体,不能宽泛和虚化。关于这一点,从一下两稿教学目标就可看出区别:
第一稿目标:
1.通过师生的交流,认识可敬佩的品质,并感悟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2.学生能用比较简单的语言述说自己身边可敬佩的人物。
3.使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第二稿目标:
1.能识别“敬佩、尊敬、佩服”等词语的意思差异,选择一个词填入“我( )的一个人”中的括号里。
2.根据题意选择身边最值得敬佩(或尊敬、佩服)的一个人,写一篇写人的文章,题目自拟。
3.能用具体事例写出这个人值得敬佩(或尊敬、佩服)的地方,能用关键语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能对照本次习作要求,识别、修改自己作文中的不当之处,能自主发现习作中的语病,修改正确。
第二,指导作文环节要不要出示范文。作文教学对要不要范文是有争议的,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感到困惑:没有范文,不少学生不知该怎么写;有了范文,又往往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从现代教学心理学研究的角度看,范文引路的教学属于模仿性的学习。一方面它可以提供作文的样式,使学生产生作文心理的迁移效应;另一方面也可能产生机械套作的效应。如果缺乏有效指导单纯出示范文,学生的作文就容易产生套作现象。这里要区分范文和例文两个概念。范文一般可作为模仿的对象,但容易产生机械模仿和套作现象;而例文则作为写作规则的样子,只有启发功能。出示例文至少要有两个以上的例子,包括正例和反例,正例的作用是让学生知道这样写是对的,反例的作用是让学生明白那样写是部队的,其背后的机制是作文的图式问题。只有在正反例的比较、识别中,学生才能形成一次作文的样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选好自己的材料,作文时不走样,这样才能起到例文启发的作用。
第三,学生写完作文,如何展示评改更好。一般情况下,我们展示评改时采用的方式是把学生的作文读一遍,然后让学生根据听到的信息进行评改,但,这种用“读和听”的方法进行作文评改不合适的。作文不是口语交际,作文评改应通过视觉通道而不是听觉通道进行,用“读和听”的方法进行作文评改会丢失书面语的许多基本信息,如书写格式、标点符号、错别字等。正确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将需要改的作文打印给学生;二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让学生看例文,结合教师的言语提示,发现问题,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