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作文分类 > 优秀作文精选 >

走出教育功利化的误区作文

2017-02-22 
走出教育功利化的误区 受教育,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而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什么呢?我们许多的家长,似乎并没有意

走出教育功利化的误区

 

受教育,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而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什么呢?我们许多的家长,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孩子受教育是他的一项基本权利,送孩子上学的目的也只是囿于“一个体面高薪的工作”或“学而优则仕”,这就使得我们的家庭教育陷入了功利化的误区。

 

民国时期教育法里有这样一段:“教育之目的以培养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养、法治观念、人文涵养、强健体魄及思考、判断与创造能力,并促进其对基本人权之尊重、生态环境之保护及对不同国家、族群、性别、宗教、文化之了解与关怀,使其成为具有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之现代化国民。”显然,这是针对教育的一个大方针,但对于家庭教育还是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也给了我深刻的启示,我们对孩子寄予的厚望是不是该减薄一些?我们对孩子是不是应该宽松些?我们对孩子处处代劳包办是不是该结束?我们威严的、至高无上的家长制作风是不是该收敛些?是不是应该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向传统教育挑战,跳出教育功利化的误区,走出“学面优则仕”的传统怪圈,树立起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应该是我们这一代家长们应该努力去追求的。

 

首先,一定要明白,孩子上学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是他的基本的权利,也是我们家长和社会乃至国家应该承担的义务!如果我们家长主观上有了功利化,就会千方百计地逼迫孩子死读书、读死书、考百分,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虽然主观上是为孩子好,为了使孩子将来有一个体面的高薪的工作,但高薪的工作机会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潜力量力而行,切不可采用拔苗助长的方法。每个孩子,不一定是门门优秀,在某些方面,他可能很有天份,关健是我们家长有没有发现这种天份。电影《小孩不笨》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虽然孩子数学不行,但却有绘画的天分,可以向这个方面发展,非得走一条路吗?孩子长大了,不一定会成为数学家、文学家、翻译……等大家,也许他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为什么要门门都要高分呢?“因材施教”对于我们各位家长来说,简直太有教育意义了。

 

其次,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如果无德,既使成了材也会走上邪路,成为对国家无用的人或者成为为洋人服务的人。道德观的形成,一方面是学校的正面教育,但最主要的是家长和我们所有成人的言传身教,是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学校所受的正面道德教育,随着孩子的长大,就会发现理论和现实的巨大反差,他就会推倒已经形成的道德观,这就是有些高年级家长所提到的逆反。如果我们家长不遵守社会公德、各种明法规则,怎么能要求孩子们如何如何呢?我们带着孩子闯红灯、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废弃物、随地吐痰、满嘴脏话、阿谀奉承……助长社会歪风,那我们的孩子就会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为我们的复制品,国民素质怎么会提高呢?很少有家长把家庭教育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起来,曾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指导了我们几代人,而现在呢?被认为是一种脑残症状,是有病。可见,我们的民族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精神已经涣散到何等地步?人们,沉浸于唯利是图的泥沼中不能自拔,并把这种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取向传染给我们的孩子、腐蚀我们孩子的灵魂、磨灭着我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我们看到,国家倾斜有限的教育经费所培养出来的留学生多数并没有为国家服务,而是为别国服务,这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的事!所以,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一定要把培养孩子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为己任,才能使我们的民族不断强大,才能在建设成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强大国家而不是表面繁荣处处依附洋人的肥大国家。

 

第三,教育功利化源自我们根深蒂固的“私德”,所谓私德,就是儒家的仁,“孝悌者也为仁之本欤”,在儒学中,孝悌被提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于国人只孝敬父母长辈友爱兄弟,却没有博爱之心,没有公德之心,他的爱只是囿于家庭或家族的小圈子。而家族成员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为了求取功名、升官发财!真的是很不幸,我们并没有与世界先进的教育观接轨,却又踏上功利化的老路!走出家庭教育的功利化,家长本身必须从“私德”的小圈子里走出来,从“唯利主义、金钱至上”的腐朽思想意识形态中走出来,增强公德意识,把孩子读书的目的提升到“提高民族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度上来,不断提高公民意识,遵守社会公德,以身作责,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常言道:“正人先正己”,论语中更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我们大人自己做不到,又如何能让孩子做到?我们自己暴燥孩子又如何能文静?我们自己污言秽语孩子又怎能彬彬有礼?我们闯红灯孩子又如何能遵守交通规则?我们没有博爱之心孩子又如何能去帮助他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这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又最不注重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所以,我们每一位家长都要注重自身的形象。

 

第四,有了教育的功利化,许多的家长们都在努力做着同一件事: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听话的孩子!很显然,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绑在“知识的海洋”里,才能把孩子送到五花八门的“**班”里深造,才能不让孩子输在什么所谓的“起跑线”上。封建家长制+教育功利化,扭曲了孩子的天性,禁锢了孩子的天分,扼杀了孩子的潜能。我们的孩子,不是泡在作业堆里,就是奔波在各种各样的“**班”里,孩子童心受到了极大的压抑,我们留给孩子的不是快乐幸福的童年,而是一个沉重的苍白的单调的童年!就这样,我们的孩子一路上听话下去,直到大学的放纵与虚度!大学是毕业了,没学到真正的知识,能力也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毕业后还要为孩子工作的事发愁!工作的事,难道不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吗?难道不应该以他自己的能力独自去闯?我们家长要包办到什么时候?我们这样“为孩子好”的结果,难道就是培养出来一个不能独立、高文凭、低能力的人?这些听话的孩子,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工作了听领导的话,他(她)还会有什么作为吗?我们家长的功利化和封建家长作风,是在延续那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奴化教育!

 

“棍棒之下出孝子”“棍棒之下出人才”的封建家长作法,一定要摈弃,我们再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新世纪的懦夫。家长的威望不是打出来的,而是靠言行一致、以身作责和对孩子的尊重和爱得来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孩子虽小,也有他的自尊心。当然,孩子犯了错误是应该受到教育和惩罚的,尊重不等于放纵和娇惯,关键问题是要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打骂”是我们世世代代最常用的方法,我们的许多的家长把不听话的孩子“打疲了骂滑了”,不管用了,以至于无计可施。这都是我们家长自食其果,不管孩子错误大小,就习惯性地“打”一下,甚至以自己的情绪为标准,久而久之,孩子的“抗打”能力会随之增强,最后就是没办法。孩子的“骂人话”哪句不是跟大人学的?

 

过去我们讲“克己”,现在我要说:做为家长,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克制,不要动不动就打骂孩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说说容易,做到很难。“打”这个方法,是最后的方法,最好不要用,不得已要用也只能用一次。正人先正己,对孩子也是这样,家长的垂范作用是最简洁也是最管用的方法。我们有时候在孩子面前犯错误,这是很正常的,但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我们却做的很不正常。我们从来不肯放下所谓的家长面子对孩子说声“对不起”,这三个字真有那么难吗?这是我们根深蒂固的封建家长制的潜意识在起作用。敢于承认错误,敢于对孩子说“对不起”,在家庭教育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关系到家长能否在孩子面前有真正的发言权,家长能否成为孩子心目中值得尊重的父母。如果我们自身就一身毛病,是无法教育孩子的。

 

教育功利化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是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高薪、学而优则白领、劳心者治于人劳力者受制于人等“金钱至上、权力至上”腐朽封建残余思想的泛滥。还有一个原因是教育体制本身存在着问题,我越来越感觉到我们的升学制度简直就象过去的科举制度,层层淘汰,和现代教育观念背道而驰。什么都国际接轨,“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咋就不能接轨呢?人家是“大学好入毕业难”,所以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都是顶呱呱的;而我们则是“大学难入毕业容易”,所以吗,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含金量也就大大下降了。这个升学制度,变相地剥夺了部分孩子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然而,它却是合法的。这个升学制度下,不仅学生累,老师更累,老师还存在巨大“升学率”压力而心力交瘁。我想,如果我们的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与国际接轨的话,如果我们的教育资源不被胡乱分配,就不存在什么升学率的问题,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升入大学。最后在大学阶段进行严格考核,不及格不能毕业,让孩子们进大学容易,出大学难,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栋梁之才,才能提高全民素质,国家才能富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