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李希贵学做校长
福堪镇初级中学袁士杰
读李希贵校长的《面向个体的教育》,越读得深入,越觉着这本书的博大精深,越感觉自己受益匪浅。在书里,李希贵用自己几十年做校长的丰富阅历,来诠释做校长的真谛,他作为一个成功的教育管理者,无疑会对其他教育管理者,尤其是对我,有着莫大的启发和引领作用。
他说:“作为一个管理者……为教师们创造一些关键性事件,而不是让它们随机发生;帮助老师们引见一些关键性人物,一位普通教师要遇见真正能成为良师益友的人物并不容易;为老师提供一些关键性书籍,不仅仅是因为选择和判断书籍的优劣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做到的,到哪里去买这些书也不是他们很清楚的事。”(P99)
客观上讲,我也想着在我们学校带领一些年轻教师成长,也没少利用机会给年轻教师讲大小道理,也没少给老师们创造机会学习。2012年、2014年,我两次请韩素静老师到我校作报告,就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如何做一个出色的班主任、如何进行教育阅读和写作,对我校的教师进行引领。但是,过后,没有具体的补充措施,激情过后,响应者也是寥寥,慢慢地我的激情也就随波逐流消沉了。
懒惰是人的天性,勤奋需要推动。如李希贵校长所言,如果不能具体到帮助老师创造关键事件、引荐关键人物、甚至是告诉老师到哪里去买这些教育专业书籍,都会导致教师阅读兴趣的丧失。毕竟,甘愿自我成长的教师还是少数,绝大部分是“平凡的大多数”,他们并没有要成为优秀甚至卓越教师的内在需求。
不见韩素静老师的这个名师工作室吗?初报名者也是人涛汹汹,有三十几人之多,最终坚持下来的也不过就是十二三人而已。正所谓“大浪淘沙”,当然也“淘金”。就是这十二三人,没有韩老师的制度措施逼迫,有些人有时候还想着偷懒一下,阅读和写作不能及时完成任务。我想,我也是其中一个。跟我一样的,也不应该是少数吧?
李希贵校长说:“校长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既然你会更多地进入公众的视野,你就应该具有更大的承受能力。一位公众人物,可能会经常面对鲜花和掌声,但也有可能遇到一些冷嘲热讽甚至攻击和陷害。”(P112)
读到这里,细细琢磨琢磨,明白过味儿来,我的心忽然一下子就坦然了。
是啊,本来就是这样。你作为学校里的公众人物,不可避免地就坐在了风口浪尖上,这是你的职责所系,是没有办法躲掉的。帮了人,对了味儿,让人顺了气儿,他就说你好;没帮上忙,让人家丢了利益,过去能得到现在你一干就得不到了,能说你好吗?这是属于明摆着的理儿。
你在那个位置上,有可能碍着别人到不了那个位置,他出于个人自私自利的目的,去栽赃陷害你,去恶意攻击你,去捕风捉影地诽谤你,你或许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就灾难到头上了。这不也很正常的事情吗?遇事儿,还是得自己想开些,不能跟自己过不去。所以说,凡事都得有心理准备,遇好事不骄傲,遇坏事不气馁,这叫“胜不骄,败不馁”,方才是正道。
他还说:“与其亲力亲为,不如交给更合适的人去操办,遇到攻坚之战,切忌包打天下,更不要抱有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之雄心,而要让自己成为团队中共同攻坚破难的一员。”(P121)
这话说的太好了!尤其是针对我,我觉着。
原来做事,我总是担心这个下属干不好,那个老师心不细,容易出现漏子。所以,遇事就是自己亲自动手,方案亲自定,任务亲自布置,结果是自己忙得不亦乐乎,焦头烂额,下属却是无所事事,悠闲自在,只等命令。如李希贵所言:“大部分管理者‘日理万机’的重要原因,因为他们常常不自觉地把下属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时间一长,岗位职责便不可避免地重新划分,下属的任务越来越少,上司的工作越来越烦。‘忙乱’让管理者的工作恶性循环”。(P127)
其实,学校里有些事情,缘于个人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我是真不知道如何办才好。比如,关于学生合唱节目的排练,关于篮球、乒乓球、标枪等体育用品的指导,关于美术作品的优劣选用,这都是很专业的东西,我就不十分知道。如果真让我自己个操办,那还真是会弄成一团糟。
现在我尝试着研究琢磨我身边的这些下属和其他老师们,看他们有何擅长之处,脾气性情如何,然后按照他们的优劣长短给予他们不同的任务和工作,结果发现,没有我亲自参与,人家也是能够完成任务,正如一句话说得好“地球离开谁都照样转”,真是如此。当然,要想实现我的意图,我还得需要加入我的个人意见,这就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