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要求】
学习论说文常用的开头法和结尾法,学习论说文写作的整体结构,用来指导写作与说话的实践。
【知识导引】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它们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分解出来进行研究和训练。前面曾说文无定法但有法,同样,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也是无定法而又有法的。对于初学者来说,从“有法”入手,熟而生巧,达到能灵活变通的地步,是一条学习途径。
先说“开头”。文章的开头,就如一支乐曲的头几个音符,它对全篇文章的格调、结构都很有影响;当然,一篇文章的基本格调、结构方式也会影响到开头的方式。如果从与“论说结构”的关系看,开头的方式有两大类:一类是“论说结构”的组成部分,比如,是“起承转合”式的“起”的部分,“三段论”推理的前提部分;一类是独立于“论说结构”之外,而不属于它的基本组成部分。这是从“开头”所处的地位划分的。如果从“形式”上着眼,可以把常见的开头概括为如下六种:
直入法 这是直接进入论点或所要议论的主要事实的方法。例如,《人才抢夺》一文,开头就说“春秋时代,诸侯称王称霸,连年混战。很多贤君懂得了用贤而霸的人才学理论,因而争相招致人才……”这就是直接进入主要事实的方法。贾谊的《过秦论》也是这种方法。《呆气》一文先列分论点,最后进行归纳,而开头就直入第一个分论点,也是“直入法”。苏洵《六国论》开头就亮明论点,《我们的党是不可战胜的》开头提出逻辑推理的大前提,也都是“直入法”。
反入法 与“直入法”相反,这是从与自己的观点或所要议论的主要事实相反的观点、事实入手的开头方法。《忧闻卖假烟者言》所要议论的主要事实是卖假烟者毫不隐讳其假,而开头一段却说:“卖假货的往往说假话,这大概也是情理中事吧,有谁会用‘不瞒您说,这是假货’的真话来赶跑顾客?”《良心无价》所要论说的主旨是“至少有一样东西大家都不能卖,那就是良心”,但开头却不从这里入手,而是先说由于个人的秉性、习惯、修养的不同,对“什么东西不能卖”这样的问题,10个人会有10个不同的答案。然后再转出自己的主旨。这都是“反入法”。鲁迅的《拿来主义》,先从“闭关主义”说起,也是“反入法”。马南的《燕山夜话》里有一篇《“初生之犊不怕虎”》,主旨是赞扬我国年轻一代有蓬蓬勃勃的革命朝气,只要能得到正确的指导和扶掖,必能为人民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它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最近在人们谈论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其他成就的时候,常常引用“初生之犊不怕虎”这句成语,来形容中国青少年队伍里不断涌现的新生力量。我看这句话,作为一般的比喻来说未尝不可,但是仔细一想这个比喻却不很恰当。因为说的是初生的牛犊,实际上比不得老虎,只是不怕而已,也许是不懂得怕;而我们的年轻一代经过实际较量完全证明,他们根本不是初生之犊可比,他们的力量比虎还要强。
明明是要说我国年轻一代的力量“比虎还要强”,却从“初生之犊不怕虎”说起,这就是从反面的观点入手。
渐入法 这是从一般性(一般的原则或普遍现象)入手,渐次说到文章的论点或主要事实的开头法。我们还是来看《燕山夜话》中的一篇文章,题为“堵塞不如开导”,这也正是文章的中心\.它的前三段是这样的:
一切事物都有各不相同的种种特征,同时,一切事物又必定有它们的共性。不停的运动应该算是一切事物的共性之一。
因为一切事物都有不停的运动的力量,所以人们对待各种运动的力量采取什么态度,则是决定人们的所作所为成功或失败、正确或错误的一个根本问题。
人们对待事物运动的力量也可以采取种种不同的态度。归结起来,有两种态度是正相反对的。一种是堵塞事物运动发展的道路;一种是积极开导使之顺利发展。前者是错误的,注定会失败;后者是正确的,必然会胜利。
文章接下去就用鲧和禹治水的传说为例进行论说。而前面的这三段文字,从“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说到“对运动的力量”采取什么态度是个根本问题,再说到一正一误两种态度,扣到题目(也是中心)上来。这就是“渐次入题”的方法。
交代法 这是一种起首先交代写作的起因、动机、有关人物、事件的背景或文章所讨论问题的影响和意义等等的开头方法。《〈孔乙己〉中的一句话》,要分析那“一句话”是必要的,有效果的,开头用了不少笔墨介绍《孔乙己》的故事内容,说明那“一句话”所在的位置,以便为后面的分析准备条件。《“靠山”三议》开头一段说明写作动机(“看看时下情形”,依“靠山”而发迹、显荣者“似乎尚未绝迹”,所以作……),《学问不可穿凿》开头一段说明写作的缘起(几位应届毕业生在一起讨论治学问题,而征求作者的意见),都是典型的“交代法”开头。再看下面一篇文章的开头:
我们大家生活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对于北京的今天,人人都很关心,人人都很熟悉,这是很自然的,也是完全应该的;而对于北京的昨天,知道的人就比较少,甚至有的人简直对过去的事情很不了解,这是一个缺点。其实,对过去的历史了解得多一些,能够体会我们的先人在历代封建压迫下怎样过那痛苦的生活,就一定会更加热爱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制度,更加热爱我国工人阶级和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因为今天的中国和今天的北京,乃是历史的中国和历史的北京的一个巨大发展啊!
这是《燕山夜话》中一篇题为“北京劳动群众最早的游行”的开头段。文章主体是介绍1603年明神宗时北京街头出现的一次大规模的劳动群众的游行,而开头的作用是说明写这种历史事件的意义,也是一种“交代法”。
引出法 这是从某种具体的人物、事件、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等入手,引出所要论说的话题、主旨的开头方法。本书第二单元的《愿你在事业上自立》一文用的就是这种开头法。文章的中心正如题目所示,是提倡青年人“在事业上自立”。而它的开头却从一家餐厅里的几个小青年说起,由此引出要论说的话题。再看两个例子。
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我们常常看见这样一种“传闻堆”:一些人汇集在一起,这个说我什么时候看见一件什么事,那个说我什么时候看见一件什么事……边说边胡乱地评论,听的人也随声附和,此消彼涨,于是乎吵吵嚷嚷,天南海北,无所不传,无所不议,连许多有关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事都成了他们传闻的内容。
这是题为“审言”的一篇文章的开头。文章的主旨是提倡“要加强思想修养,学会‘审言’”。而这个中心是由开头所写的“现象”中引出来的,“引出”之后才展开论述。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和风细雨’好”,主旨是主张政治思想工作要“和风细雨”,它的开头段是这样的:
春天来了,细雨蒙蒙,和风习习,春意盎然,一片生机。面对大自然的奇景幻化,一副春联蓦然涌上心头:“细雨点破红梅枝头玉,和风吹开绿柳叶中金。”细加品味,感到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音韵铿锵,而且包含着一定的哲理,耐人寻味。你看,细雨和风,貌似柔绵无力,实则绵中有刃,柔中寓刚,居然能开“金”破“玉”,拨动大自然的生机,实在神奇。
作者这样绘春景、析春联之后,在第二段才说:“由此联想到我们的政治思想工作。毛泽东同志曾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解决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所应采取的正确方法和正确态度,用‘和风细雨’几个字来概括,确是很有道理的。”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引入法”开头。
设疑法 这是起首就提出疑问或值得研讨的情况、摆出不同意见的开头方法。第三单元的《“人比人,气死人”吗》一文,开头就是摆出值得研讨的言论并问:“这句话对不对?”这就是设疑法。第二单元有一篇《在义与利之外》,也用设疑法开头:“‘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总是围着义利二字打转。可是,假如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