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写作指导 >

思路与章法训练三:论说展开的常用技法

2010-07-02 
论说某一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编辑推荐:

【训练要求】

学习论说展开的常用技法,训练论说文写作的一般章法,用来指导写作与说话的实践。

【知识导引】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论说结构的基本模式”,解决的是论说文(实际也包括论说性讲话)的整体框架问题。“架子”搭好了,进一步的工作就是填充具体的内容。如果是“起承转合式”框架,“承”和“转”就是要“填充”的重点部分;如果是“逻辑推理式”框架,其前提就是要“填充”的重点部分。“填充”,就是论说的展开,就是内容的具体化。文章框架就像人的骨架。骨架不好,血肉就无以支撑;而如果只有骨架没有血肉,自然也不成人形。所谓论说的“展开”,所谓内容的“具体化”,就是要使文章充实起来,有血有肉。论说展开的常用技法,有如下两种。

一  用分论点展开论说

论说某一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比如《六国论》“承”的部分就是用两个分论点:(韩、魏、楚)以地赂秦,自取灭亡;齐、燕、赵未曾赂秦而以赂者亡。而《呆气》则是先列述五个分论点,最后归纳出结论。在《〈孔乙己〉中的一句话》里,展开的是第二个前提,先从结构方面说,再从意义方面说;意义方面再分成三点来说,都是属于分论点的技法。

使用分论点的要求是: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扣得住”,是说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是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的;如果是有的从“是什么”的角度说,有的从“为什么”的角度说,又有的从“怎么办”的角度说,就是没有“扣住”中心观点,这样写的文章实际上论点就难以集中了。比如有的同学以“读书乐”为题列了如下的论述提纲:

1.读书是苦的,但苦中有乐;

2.读书要有目的、有方法,才能真得其乐;

3.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所以其乐无穷。

这三条,每条回答一个问题,而不是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就是没有“扣准”。“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的关系。某同学以“读书乐”为题所列的如下提纲就没有分开:

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

2.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

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第三条所说的“提高素养”实际包容了第一条的“增长知识,充实头脑”,而“陶冶情操”与“高雅的精神活动”也有交叉:这就造成了逻辑混乱,思路不清。“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情理,合乎逻辑。也是以“读书乐”为题,某同学的如下提纲就有排得不顺的毛病:

1.读书能使人解脱烦恼,振作精神;

2.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

3.读书能使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4.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

这几个分论点都是从“为什么”的角度阐述“读书乐”的,所以是“扣得准”的。但它有“分不开”的问题,第1和第3似乎可以合并,现在分开说必有交叉。这里还有顺序的问题,第1、第2,应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2后1;第3、第4,应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4后3。如果1、3合并,那么比较合理的顺序应该是:

1.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

2.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

3.读书能使人精神振奋,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下面的提纲就符合“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的要求:针对青年人,从“为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

1.读书可以增加知识;

2.读书可以明辨是非;

3.读书可以增长才干;

4.读书可以陶冶情操。

针对曾经失去过读书机会的某些中年人,从“为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

1.读书可以增补知识;

2.读书有助于工作;

3.读书有益于教育子女。

针对老年人,从“为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

1.读书可使老有所养(神);

2.读书可使老有所长(智);

3.读书可使老有所为。

针对不善于读书的人,从“怎么办”的角度回答问题:

1.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2.要注意“博”与“深”的结合;

3.要注意学以致用。

针对不爱读书的人,从“是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

1.读书之乐在于“学而有思”;

2.读书之乐在于“每有会意”;

3.读书之乐在于“学以致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