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项目:
1、这是我的
孩子有自己专用的毛巾、牙刷、牙杯和牙膏。把孩子的用具和爸爸妈妈的放在一起,每次洗漱时,让孩子自己拿取用具。换用毛巾、牙刷、牙膏时,挑选与原物不同色彩、不同形状或不同形象的物品,向孩子展示一下新用具,让他比较与旧用具有什么不同。 如果孩子一时说不出,可拿出旧用具让孩子比较。在以后洗漱时,看孩子能否正确取出自己的新用具,并让他回忆新旧用具的不同之处。
孩子对有“自主权”的东西有强烈的占有意识,利用孩子的这种独立意识进行训练,孩子会自觉地加强记忆。
2、命名仪式
把孩子喜欢的玩具排成一队,举办庄严的命名仪式,让孩子为它们起名。可以从三个玩具开始,逐渐增加玩具。一段时间后,你跟孩子商量,由你给它们命名,然后让孩子复述。
在孩子眼睛里,玩具都是伙伴,拟人化地命名,他认为理所当然,因为孩子有名字,伙伴怎能没名字?而且由他命名,他当然更为兴奋。哪怕他取的名字听上去含糊不清、不知所云、变化多端也没关系,主要的训练在于回忆他所取的名字。
3、交朋友
让孩子在小区里交些小朋友,在交往后,问孩子一些问题:小朋友的名字?带着什么玩具?带他(她)的是爷爷还是奶奶(外公还是外婆、爸爸还是妈妈……)?你们一起玩了什么?等等。当然,还应该正面引导交际的问题,比如,提起一个孩子和小朋友玩得很愉快的游戏,问:你和小朋友玩得开心吗?你准备下次跟小朋友玩些什么?等等。
这个游戏还可以训练孩子的交往意识和交际能力。
4、做作业
要让孩子养成主动记忆的习惯,就要给他布置记忆的“作业”,也就是事先告知。比如,带孩子出去散步前,在家的爷爷、奶奶或其他人表示羡慕状,要求孩子回家告诉他们看到了什么。要求必须具体、单一、指示清晰--看看大树下有没有花儿、花园里小桌子装好了吗等等。“作业”由一项向几项发展,记忆对象由一个地点逐渐扩展到多个地点。
给孩子提出各种记忆任务,会激发孩子的独立感与自豪感,对培养孩子的记忆习惯有强化作用。
5、讲故事
给孩子讲一个简单的图画故事,事先提出要求:等会儿你讲给妈妈听。结合图画,你重复一些重点的语言、动作描述,重复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跟着复述。然后让孩子以图为助给你讲故事,在他有困难的地方适当提醒一下。如果他讲得与图书不一致不要去纠正,肯定他的合理创造;如果不合理而导致故事无法继续,适当帮他“拐个弯”接续。
如果能帮孩子录音下来,再以赞赏的态度放给他和亲朋听,会让孩子很有成就感,从而对这个游戏乐此不疲。
6、作客之前
在准备出去拜访客人之前,交给孩子一个任务:出门的时候提醒你带上某件礼物。把礼物放置在不太醒目的地方,然后带领孩子跟你一起做繁忙的出门准备,看最后孩子能否记得提醒任务。
让孩子一起做繁忙的出门准备,转移了孩子对礼物的注意力,调动起孩子的兴奋情绪,这对孩子的记忆力是个不小的考验。这个游戏对纠正丢三落四、粗心大意的习惯也有一定的作用。
7、猜一猜
把孩子熟悉的玩具藏在一个纸盒里,或某个孩子可以看到的容器里面。你形容一下跟玩具有关的记忆特征,比如,我们昨天给它洗过澡的,某某小朋友很想玩的……让孩子猜一猜,里面藏的什么玩具。
这个游戏让孩子从瞬时记忆转向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不但训练记忆力,对语言的理解力也有促进作用。
8、欢乐剧场
挑一个孩子喜欢的故事,让孩子表演。看孩子能否把主要内容表达出来。当然,你要做提词人兼现场导演。你在记录他所完成的记忆量的同时,注意不要否定孩子对剧情的创造。不能因为是记忆力训练,而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个游戏刺激记忆力和想象力,能养成孩子自我表现的习惯。
9、多了什么
给孩子一组同类物品的卡片,这些物品要在他认知的范围里,比如衣物、水果、家具等。一组五六张、七八张不等,根据孩子的能力而定。让孩子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比如:衣服、裤子、裙子等。然后让孩子背过身,你再混进一张同类卡片,看孩子能否指出多了什么。
用归类材料训练记忆,不但强化记忆能力,还能让孩子形成归类的思维方式。
10、还有,还有……
给孩子一些实物,比如苹果、梨,让他说说还有什么水果。进一步的游戏可以将联想的范畴扩大,比如,给他碗、汤匙,让他说说吃饭时还需要什么。如果他不但说出筷子、盘子,还能联想到围嘴、杯子等,那要好好表扬他哦!
联想是记忆的一种有效方法,这个游戏帮助孩子从小掌握这项记忆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