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大学生毕业前陷实习难
做一份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
印度大学生为何成“抢手货”
站在HR的鞋子里去思考
大学生毕业前陷实习难
敬请关注读书人网:
http://www.reader8.com/
广州昨天首次公开招聘,天河区四街道各招五人
上周五,广州市城管委透露,到今年年底12个区(县级市)要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数据统计显示,去年4月1日在全市16条街道推广垃圾分类新行区域后,广州市年度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总量首次实现负增长,减量率达2.8%,打破长期以来只增不减的历史。可以预期,如果全市真正实现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将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在全面推行垃圾分类之前,新快报记者走访市内的先行者,希望能为这项环保事业带来一点小小的经验与反思。
新快报讯广州昨天首次公开招聘垃圾分类专职人员。新快报记者走访天河南街、林和街、冼村街、猎德街等招聘单位发现,尽管此次每条街只招聘5名工作人员,但首日就迎来近两百人应聘。
此次招聘的起点学历是大专,在天河南街还有研究生前往应聘。据悉,本次报名并没有设置户籍与专业限制,岗位月工资平均在4000元左右。
200人竞争20个岗位
昨天上午9点,位于天河区华穗路的冼村街街道办事处与猎德街街道办事处门口,均有20多名年轻人在排队等候。就全日情况来看,天河南街和林和街报名点最为热闹,其中天河南街报名点昨天共收到133名市民的报名表,而截止至下午4点,林和街报名点也已收到108名市民的报名表。
由于此次报名并没有设置户籍与专业限制,岗位月工资平均在4000元左右,条件算得上吸引人了。一些今年7月才毕业、且尚未拿到毕业证的应届大专生也急着前来寻找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据统计发现,报名人员多数为大专学历,也有少数研究生参与到竞争中。同时,有应聘者坦言自己对垃圾分类“并不是太了解”。
在天河南街报名点,记者遇上报名者小梁,他就认为,4000元相比较其他工作起点更高,是吸引自己前来报名的一个大原因。
除了薪酬水平吸引,不少应聘者还看上了这份工作的稳定性。来自东莞的应聘者小吴说“事业单位进行招聘比较靠谱”。广州妹小琳也认为,“这是一份政府工作,相对会稳定一点。”
目前环卫工也兼任专员
不过,有小区居民则对“垃圾分类专员”的功能存疑。“设立垃圾分类指导专员初衷是好,但最终收效有多大呢?”
家住天河东路街道的市民陈小姐说,自己所居住的小区一直以来都没有设立专门的垃圾分类回收桶,也没有开展一些宣传活动,想要靠几个垃圾分类指导专员来改变大家的观念难度太大,还不如加大力度做宣传。
广州市城管委分类处处长余尚风表示:“广州统一要求每个参与垃圾分类的区域,都设置垃圾分类指导员或志愿者,作为推广垃圾分类的措施。垃圾分类知识的推广,前期工作非常繁重,而该重任就需要分类专员肩负起来。目前这一职位,有的街道由环卫工担任,也有街道工作人员兼任的。目前招募工作刚刚起步,效果如何将通过观察,再进一步点评。”
广州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4类
记者现场问7人只有2人知道
在招聘热火的背后,新快报记者也对7位应聘者进行了垃圾分类常识测试。结果显示,仅有2人能准确说出广州垃圾分类要求垃圾分4类,分别是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记者调查的这7位应聘者中,只有2位是广州本市户籍人员。但记者发现,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度和户籍没有关系。2位本市户籍人员里,一位只答出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另一位则误以为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电池垃圾”。在其余5位应聘者中,有3位更是完全答不上来垃圾分类怎么分。
2位成功回答出来垃圾分类的应聘者中,阿勇很淡定“这些都是常识”。阿欢说应该与她的幼师职业有关,“在幼儿园里要倡导小朋友垃圾分类,所以就会了。”
试点回访
南华西街“垃圾不落地”
定时定点直收直运试点半年效果还不错
新快报讯 在垃圾分类初期,监管监督以令市民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广州南华西街目前正在学习台北经验,强制居民只能在规定时间,在环卫工人监督下扔垃圾,过时不候。据悉,今年底前广州将增加若干条街道试行这种“定时定点,直收直运”收运模式,未来广州的生活垃圾收运方式也要进行改革。
白天有奖励分类很好
南华西街德和新社区在去年10月28日开始试点推广定时收垃圾工作。这种新模式是学习台北经验,号称“垃圾不落地”。具体的规定是,社区里每隔一段位置会放上一个双环形支架。每天中午11点到12点半以及下午6点到8点为垃圾投放时段,社区里响起《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乐,环卫工人会推出垃圾车在社区里收垃圾,居民这时才能拿垃圾到街上垃圾桶进行投放,在投放时接受环卫工人监督分类分干净了没有。而在非投放时段,社区街道上的垃圾桶都会盖上一盆花,居民不能出来倒垃圾。
昨天上午11时许,记者去到南华西街德和新社区。果然,一辆小型的白色垃圾收运车开始响着音乐在街道里收垃圾了。这时,社区里留守在家的老年人都赶紧从家里拿出两个垃圾桶出来倒垃圾。绿色垃圾桶装的餐厨垃圾和灰色垃圾桶装的其他垃圾分别扔进垃圾收运车的不同收运桶内。现场所见,整个扔垃圾的过程都是在环卫工人的监督下进行,居民扔出来的垃圾也分得很规范,餐厨垃圾桶收运的“潲水”也很纯。在准确完成分类垃圾投放后,居民能获得环卫工人在《支持垃圾分类登记册》上盖一个章。“积满30个就能去居委会换一包可降解的垃圾袋。”
晚上没监管照旧不分
昨天下午6点,记者再次去到德和新社区。一位环卫工人拉着手推车,车上装着一摞的分类垃圾桶。环卫工人每到一个双环形支架都会停下,把支架里的花盆换成分类垃圾桶。夜间投放垃圾时间又到了。然而记者发现,晚上这轮扔垃圾的时间并没有再像中午一样有环卫工人进行监管。因而,垃圾桶刚摆上去一会儿,居民就开始投放未经分类的垃圾。
“中午扔垃圾的多是留守的老年人,都是有时间搞分类的人。加上有监管、有激励,自然分类工作做得好。”社区内洪德四巷的茹阿姨认为,垃圾分类在起步阶段,监管比宣传来得更重要。“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我是从街道派发的垃圾分类手册中学来的,一看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