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敬请关注读书人网站:http://www.reader8.com/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外地毕业生不再紧盯北京
随着新一届高校毕业生开始找工作,最近外地用人单位纷纷组团进京抢订高层次人才,再加上北京等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今年很多外地生源的毕业生不再紧盯北京,而是放眼全国,二、三线城市提供的优质岗位和丰厚待遇成为他们放弃北京、返乡就业的最大动力。
日前,沈阳市“引才促发展,融智助腾飞”金融商贸物流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在中央财经大学举办。当天,沈阳铁西区城建局、服务业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审计局、统计局等单位的下属事业单位参与了招聘,招聘专业主要为财经类。记者看到,现场的求职者有不少都来自东北,见到熟悉的招聘单位,大家都喜欢上来先说一句家乡话拉拉近乎,甚至还有应聘者欣喜地跟招聘者说:“我小学就在你们的厂办校上的。”“我家就在你们单位旁边。”浓厚的乡音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近期,由各地人才服务机构或劳动就业部门组织的企业宣讲团、洽谈会等招聘活动陆续在北大、清华、北航等名校集中举行。来自自己家乡的招聘团对一些外地生源的毕业生格外具有吸引力,回家就业已经成为不少毕业生的选择。而外地的用人单位也都很欢迎这些在北京学有所成的孩子回去建设自己的家乡,因此这些外地招聘团的招聘成功率很高。一些用人单位在北京进行初选后,还会在当地进行笔试或面试,他们一般都会为应聘者提供往返路费,充分体现了招才纳贤的诚意。
记者发现,就在北京本地招聘会频繁遇冷的同时,外地招聘会却场场火爆,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多求职者抱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想法,择业的观念更加理性、现实。“要是在北京,想进国企或者事业单位几乎没戏,我的同学找的都是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外地来的一般都是当地的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或者很有名的大国企,虽然是二线城市,但是能进这样的好单位,我觉得也挺不错的,没必要一定要在北京挤得头破血流。”求职者小陈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也看到,外地的招聘单位多以当地的事业单位或知名企业为主,并且提供的待遇也很具吸引力,比如沈阳这165家单位计划招聘的1050个岗位当中,年薪10万元以上就有221个,年薪30万元以上的也有近百个。沈阳市政府还针对这次进京招聘专门推出了相关政策,设计了直接调任、挂职服务、聘用顾问、项目专员、企业聘用和开放式引进六种引进方式。这对求职者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应聘者络绎不绝。“去年我们进京招聘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招聘登记了100多人,其中有17个硕士、4个博士。”沈阳市招聘活动的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