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大学生就业关键在于完善就业市场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凸显。2008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说“就业是民生之本,这关系到千家万户”,温家宝总理曾多次提出,把大学生就业放在整个就业工作的首位。
2009年“两会”之后,国家将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上重要日程。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帮扶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不是政府应急措施可以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既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学校以及大学生等多方利用多种手段共同解决,也需要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渐进性和可持续性地来解决。
从发展阶段来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新型工业国家特有的结构性就业问题,它包含两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两大矛盾。一方面是我国的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问题。
相比来说,就业形势问题是更为严重的问题,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并且在我国目前特殊情况下将变得越来越严峻,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现象折射出的劳动者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技术进步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技能人才将更加短缺。而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结构性失业将不断增加,就业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
就业形势不是大学生就业政策也不是教育制度改革所能解决的,需要有“大”政策来解决。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就业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这是一个重大变化,这个重大变化将指导我国至少十年的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体现就业优先的指导思想,确保就业需要“稳二、促三、扶小”,即稳定第二产业,促进第三产业,扶持小型企业。第二产业应长期保持在35%左右,第三产业应发展到40%左右,将第一产业劳动力大幅向第三产业转移,将服务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并且要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民营企业、创业型企业。
今年要安排应届大学生人数为630万,“十二五”期间可达到700万左右,新增劳动力的一半为大学生。目前就业市场是“三碰头”,即新增应届大学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劳动力供给的增加量远远高于其需求的增加量。“三碰头”问题是我国就业市场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于大学生就业,从“十一五”期间的经验来看,解决的基本途径是发挥就业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是需要完善和促进就业市场的健康发育,在就业市场中经常出现“市场找不到人,人在市场找不到工作”的情况。我国的就业市场在培训、派遣、失业登记、档案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各类就业市场不规范、不统一;就业市场不公平、不完善、不灵活,不能实现学校和企业的灵活对接。我国就业市场同美国等国家成熟的就业市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的就业市场将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政府层面来说,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是因为公共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从企业层面来说,存在许多“只见物不见人”,科技投入低,不重视人才培养,不重视技术岗位开发等问题。比如,英国面对企业做受益者培训项目,为解决科技人才的引进问题,首先培训企业家,使企业家有科学素质,提供有技术含量的职位。如果只为解决大学生就业,把大学生当农民工用,这达不到根本目的。
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这个时期的特殊问题,又综合反映我国经济层面、政府公共服务层面、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教育改革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民生最敏感的问题,单个部门是解决不了的,必须把就业问题放在战略的高度解决。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应将进一步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全心全意为企业、毕业生提供一个完善的就业市场。一是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确立公共服务属性,加强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场所和功能建设,特别是加强基层工作平台建设;二是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全面落实对大学生就业的免费服务制度、就业援助制度、就业与失业管理制度、专项服务制度和市场供求信息服务制度;三是提升就业服务能力。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服务场所、服务功能、信息网络和内部管理等方面要得到全面系统的加强;四是统一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并使就业网络与社会保障网络实现联通;五是引导各类大学生就业培训服务、就业辅导机构的发展,增强就业市场的生机与活力,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四位一体的多元化、多渠道的大学生就业服务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