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手机市场,半数以上早已被苹果、LG等洋品牌瓜分。但在有12亿人口的印度,一种名为“基伍”的中国手机却相当“牛”,不仅宝莱坞明星代言的广告销天盖地,两年前它就打败三星和摩托罗拉等巨头,以每年2000多万部的销量在印度独占螯头。如今,这个在国内市场上几乎没人知道的手机品牌,已经成为一匹黑马挤进全球前十名。谁都不会想到,它的老板竟是一名80后。这名昔日的模具工,是如何在异国赚取亿万财富的?
敢想敢干,小小模具工自己造手机
张文学在大学学的是模具专业,第一份工作是在家乡湖南一家电缆厂做模具技术员,每月收入800元。当地房价都要2000元一平米,钱太少了,所以他仅干半年就炒了老板鱿鱼。
接着他去了深圳,当时手机行业的暴利令人“触目惊心”。一套成本价仅为30元钱的手机外壳,在批发市场售价可达500元。张文学曾蹲守在一家手机外壳批发店门外观察客流,估算的结果令他震惊:这家店每天可销售300多套外壳,获利高达10万元。他决定以模具入手,从事高仿机或者改制机外壳研制。
2003年,张文学筹钱和朋友一起在深圳布吉区开办了一家做手机壳的工厂,承接一些手机厂商的配件订单。短短两年,张文学就淘到了第一桶金。
2005年,看到印度、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的手机市场正在兴起,做技术出身的小张决定做更能赚钱的整机生意。先后投资数千万自行研发三款手机,这些手机由内至外包括主板均由他自己一手完成。
事后证明张文学远远低估了制造手机的难度,包括主板、屏幕、按键在内的诸多零部件均隐患重重。最惨痛的教训来自价值仅3元的手机喇叭,由于性能匹配不佳,这批产品在使用4个月后约半数喇叭竞相烧毁。一时间,他几乎倾家荡产。这次惨败深深刺激了张文学。他不得不从最基础的结构、电子元器件等基础知识学起。当时他的家里、办公室到处都是螺丝刀、元器件。
2006年,他先于同行将自己拥有200多名工人的小厂升级为手机整机制造厂,为一些品牌做代工。为了扩大业务,张文学甚至连大年三十都乘20多小时的飞机,飞赴土耳其跟当地的品牌商谈订单。短短一两年时间,他的业务越做越大,订单遍及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不久达到每月100万台的规模。在第三世界的手机品牌商看来,张文学的工厂简直就是他们的“富士康”!
自创品牌,到印度市场挖金子
2007年下半年,由于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张文学毅然创立品牌G-Five(基伍),决定将产品直接卖到国外。
起步之初,小张曾亲自带着弟弟在迪拜骑自行车扫楼。不少客户质疑其产品质量,他经常将自己的手机狠狠地砸向地面。“这个方法简单粗暴,但很管用,很多客户眼睛都看傻了。”几个月后,一款带有双喇叭的音乐手机意外走红,销量很快突破100万台。在这里站稳脚跟后,他又把目光投向了有12亿人口的印度。
当时蜂拥至印度的国产手机正因返修率高达40%而声名狼藉,很多商户宁可卖诺基亚的翻新机和二手货也不卖中国手机。在印度最大的手机批发市场新德里克鲁市场,不少商户不堪中国手机带来的质量纠纷,只好在门口贴出启事,上写“手机出门概不负责”。在这种令人尴尬的氛围中,要想打开市场销路谈何容易!
2008年6月,张文学在印度东部偏僻小镇WEGL注意到一个奇特场景,当地人在一辆自行车前排起长队,车子后座上绑着一块汽车蓄电池,人们交上10卢比(约1.2元人民币)就可以给自己的手机充电半小时。他还注意到村庄停电了。这并不稀奇,因为印度有超过45万个通信基站要依靠柴油发电机供电才能工作。
几个月后,他开始销售一款配备有超大容量电池的手机,它拥有微小的显示屏,电路亦经过特殊设计,最令人震撼的是待机时间竟长达30天!随后,张文学又推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产品:双电池系列可以保证,拿下其中的一块时另一块还能让手机正常使用;干电池系列则让消费者可以在锂电池之外随意更换5号或7号干电池在紧急时使用。
更多创业故事请访问:http://www.reader8.com/gushi/chuangye/
更多精彩故事请访问读书人网故事频道:http://www.reader8.com/g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