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霍加墓
一、 讲解要素:
概况(面积、位置、布局、得名原因) 历史 宗教地位 主要建筑(主墓室、门楼、大礼拜寺、小礼拜寺) 旅游价值 相关人物(阿帕霍加,香妃) 注意事项
二、 相关知识:
A:地理位置
阿帕霍加墓坐落在喀什城东5公里浩罕村背后的林荫深处,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式的古老的陵墓建筑。
B: 历史
阿帕霍加墓出建于公元1640年前后,距今已有360年。它最初的得名是“玉素莆霍加麻扎尔”。玉素甫霍加是明末清初从中亚来喀什噶尔来传播禅派教义的传教士。他的全名叫阿吉.买买提.玉素甫霍加(霍加是“圣裔”之义);在清代的史料中称为玛木提.玉素甫。阿帕霍加是玉素甫霍加的大儿子。据一些史料记载,阿帕霍加幕及其周围的田地,当时是一叫做皮尔.买买提的地方捐赠给玉素甫霍加,作为传教活动的基地及财源用的。在玉素甫霍加死后,阿帕霍加即遵照他父亲的遗愿,将其埋葬在块土地上,修建了陵墓最初的规模。
阿帕霍加死于1693年,他的后人将他葬在玉素甫霍加身旁,由于其政治影响和传教事业都超过了他的父亲,这座陵墓也就随之易名为阿帕霍加幕。该陵墓埋葬着其教派教首及其后裔共72人。 考试用书
自清末以来,乾隆皇帝的香妃相传也埋在这里,故又称“香妃墓”。
C:主要建筑
1、 小礼拜寺和门楼
位于整个建筑最外面的正门楼精美华丽,两侧有高大的砖砌圆柱,表面镶有蓝底白花的琉璃砖。在左手是一座小清真寺,前有彩绘天棚覆顶的高台,后有礼拜室。这座清真寺虽小,但它却有独到之处:第一、清真寺内的36根柱子上雕刻的图案没有一处雷同。第二、清真寺外殿的顶棚,全部绘有花卉植草的图案,色彩艳丽,工艺精湛。第三、在小清真寺的一角,摆放着一个木制的物件,称为“塔吾提”是穆斯林公用的抬尸架。
2、 阿帕霍加主墓室
主墓室是整个建筑的主体,主墓室坐落在陵园的东部,坐北朝南。整座墓室给人一种肃穆庄严、富丽堂皇的感觉。墓室的结构很复杂,使用了传统的伊斯兰教陵墓建筑手法,墓室外方内圆,宽敞高大,无梁柱,大穹窿顶直径可达17米,底长36米,进深29米,高27米。墓室四角各立一座半嵌在墙内的巨大的砖砌圆柱,顶部各有一座“召唤楼”,楼顶上有一弯高擎的新月。墓室外侧则一律用深绿色的琉璃瓦帖面,兼用黄、绿两色砖镶嵌,瓷砖表面绘有彩色图案,有的还书写着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伊斯兰教警句名言。顶部也有一圆柱形的塔楼,上树一弯新月,这四楼一拱和五弯月牙错落有致,使整个建筑显得颇有气势。在构造上,主体建筑陵墓均采取大跨度的土坯拱,并在四角建塔楼,这样,既增加了建筑的稳固性,又造就了丰富的轮廓线,充分体现出维吾尔族工匠高超的技艺和杰出的才能。墓室内正中有半人高的平台,排列着高低大小不等的坟墓58座(因曾经发生过地震,在后来的人们修缮时有一部分已经无法确认准确的位置和数量了),外面一律用白底蓝花琉璃砖帖面,晶莹素洁,传说中的“香妃”的墓就在平台的东北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