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维系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社会信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观察社会心理嬗变的风向标。社会意识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因而社会信任所反映出的的社会心理嬗变状态,同时又与当下的社会现实具有无法割裂的联系。《社会心态蓝皮书》基于对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不同阶层群体之间关系的实际分析上,得出“社会信任度下降”的结论,从宏观层面上描摹的当下社会不同阶层人群间的关系现状,自然有积极的学理和现实意义。
不论于私于公,诚信、信任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个人诚信、商业诚信、公共部门诚信都是社会征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之间的关系、民众与政府、商人之间的关系,都需要双方之间的信任进行维系。双方信任度高则关系融洽,信任度低则会充满猜忌,抵牾冲突肯定会增加。我国目前社会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社会失衡、阶层隔膜等社会现实的存在。
3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由于偏重经济建设而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弊端。贫富差距、价值迷惘、冲突增加等现象,体现在各阶层分野逐渐鲜明,社会各阶层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失衡乃至断裂的困境中,由此基于利益上的价值观冲突增加,使得改革开放的相当一部分成果被“内耗”掉了。从社会现实来看,不时见诸报端的公共权力失范现象,拼爹、屌丝等社会话语的流行,弱势群体艰辛的生活际遇,新兴媒体上的众声喧哗,社会信任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反过来这些现实境遇又再一次影响了社会信任和社会情绪等社会心态。
社会总体信任度的下降,体现在不同阶层人群之间的阶层信任和族群信任的不容乐观,偏低的社会信任进一步使得社会总体情绪受负面情绪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这在发生过的群体性事件中可以找到明显的例证。一直以来,相对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层面,人们对社会信任和社会心理等精神层面的东西明显重视不够,从媒体披露的一些群体性事件中的民众诉求可以看出,社会信任和社会心理等亟须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提升社会信任度。
社会信任度降低和反向情绪明显等社会心态现象,说到底是基于“公平规则稀缺”背景下产生的现实利益冲突所致。解铃还须系铃人,提高社会信任、纾解反向情绪,最根本的是要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在不断推进社会公共资源均等化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让改革释放出的“红利”以更加公平的态势普及到全体公众。在蛋糕“做大”同时“分好”的基础上,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核心加强主流价值观的重塑,引导公众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心态和情绪,形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从而凝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