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各种滑坡与崩塌问题、地面沉降问题以及湿陷性土、膨胀性土和冻土的评价指标的计算。本科目总体内容不很多,难度较小,且大多符合“出题条件”。复习中所需时间不很多,拿分相对容易,因而备考效率较高。
土坡稳定分析问题归并在上一科目“土工结构、边坡与支挡结构、基坑与地下工程”之中。
(51). 滑坡与崩塌问题。主要掌握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条文说明”5.2.8推荐的公式或《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5.2.5计算稳定安全系数;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4.3或《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3.1.12计算滑坡推力,以进行抗滑结构设计。比较不同规范中这些计算方法表达方式的异同。
(52). 沉降问题。地下水位下降或地表大面积堆载引起地基沉降的计算。应用分层总和法(《土力学》教材)以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3.5。结合第3科目“浅基础”进行复习。
(53). 湿陷性土。湿陷性土及其场地的评价指标的计算,《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
(54). 膨胀性土。膨胀性土及其场地的评价指标的计算,《膨胀上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地震工程
地震工程在岩土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有相当数量的考生对这一科目的内容不是很熟悉,而误认为这些内容“有点偏”。内容重要,是“出题条件”中的一个要素。
本科目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但大多都符合“出题条件”,所以考试范围较为集中,复习要点比较密集。地震工程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考生有必要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学习和掌握本科目的有关计算、分析方法,拿到本科目案例考试的分数。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包含的内容较多,考生只需将复习重点集中在岩土工程方面。对于规范中部分较难理解、掌握的问题,考生可结合有关教材和辅导教程进行学习。
(55). 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1.6;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1.5之图5.1.5。
(56). 砂土液化判别。《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3.3和4.3.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2.2.2和2.2.3。
(57). 液化指数的计算和地基液化等级的划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3.5。
(58). 地震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的取值方法、承载力验算。《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2.2、4.2.3和4.2.4。
(59). 拟静力法对土石坝等边坡稳定问题进行抗震稳定性的计算。用拟静力法计算时,将随时间而变化的惯性力等价成一个静的地震惯性力,作用于滑动土体上。一般采用总应力法进行分析。《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5.1.1、5.1.2及附录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