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外销员考试 > 辅导资料 >

2013年外销员考试章节重点辅导:第二章第二节国际分工发展因素与国际分工依据(2)

2012-11-14 

  (三)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比例说”

  每个地区和国家按照其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丰缺状况生产和出口商品,参与国际分工,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F.Heckscher,1879—1959)和他的学生俄林(Be-itilGofllmnd Ohlin,1899—1979)提出来的。在《域际和国际贸易》一书中。俄林阐述了这一学说。其要点如下:

  1.每个区域或国家用相对丰富的生产诸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用相对稀少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因此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体系中应生产和输出前面那些种类的商品,输入后面那些种类的商品。

  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问商品价格不同。然而,各国间同一种商品的价格差别主要是成本的差别。所以,成本的国际绝对差是国际贸易发生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则是在两国国内各种商品的成本比例不同,也即比较成本差异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条件。不同国家不同的成本比例是因为各国国内的生产诸要素的价格比例不同,而每种不同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进而两国生产要素价格的比例关系不同也是因为两国诸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存在着不同的比例关系。但是,各国在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是不相同的,即各国所赋有的各种要素的数量、种类和质量是不同的。国际贸易就是建立在各个国家各种生产要素的多寡不同和价格的高低不同的基础上的。另外,即使生产诸要素的供给比例是相同的,对这些生产要素不同的需求也会产生生产诸要素的不同的价格比例,从而为国际贸易提供一个基础。

  3.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即使是部分地)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进一步说,国际分工及国际贸易的利益是各国能更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在国际分工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的最有效利用将会比在闭关自守的情况下得到更多的社会总产品。

  俄林还认为国际生产要素不能充分流动会使生产达不到理想结果,但是商品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国际间要素缺少流动性的不足,即通过国际贸易可以部分解决国际间要素分配不均的缺陷。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