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秘书学未列入本科目录的问题是制约秘书学反战的大问题。它表示秘书职能设专科,不能设本科,更不能设研究生;秘书的选聘只能在秘书专科生或跨专业进行;秘书专业教师只能由别的专业的人担任;在职秘书进修只能到别的专业去报名。这显然与秘书工作、秘书教学不能适应。秘书学科定位,是秘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秘书学”应该成为与“文学”、“管理学”并列的一级学科;秘书学应该有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应积极组织人马申报课题、编写教材、办研究生班、上核心期刊;学科决策部门要与时俱进,尽快将秘书学列入本科目录,不应为其理论体系不很完善而亮红灯。
秘书学定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秘书学是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而至今尚未定位的学科。
——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秘书学”的名份,2003年国家质量局发布的《学科分类代码》中还是没有“秘书学”的名份。至今它还在《高职高专招生目录》中停留,成了学科发展沉重的桎梏。定位秘书学科,完善理论体系,是学科决策者和秘书学研究者的共同使命。
一、秘书工作需要秘书学科
(一)秘书工作的现状
由于秘书不算学科,秘书专业至今只能招专科生,不能招本科生,更不能招研究生。由此带来的秘书工作是:一缺科班毕业的;二缺写作过硬的;三缺办事规范的;四缺善于参谋的。
何谓“缺科班毕业的”?
据有关方面调查,全国2000多万的在职秘书,90%都不是科班毕业。以着即将温州市所属市(区、县)级人民政府的秘书队伍为例,中文、法律、经济、管理、理工毕业的占总数的93%,秘书毕业的只占7%。
何谓“缺写作过硬的”?
单位招秘书,往往第一句话就是“要会写的”。但由于秘书仅靠专科层次培养,或由别的专业的本科生担任,缺乏专业训练,能有几个“会写的”呢?以浙江温州市所属市(区、县)级人民政府的发文为例。2004年共发公文52件。其中文种用错的有5件,占总数的9.7%。标点错误的有26件,占总数的50%。语法错误的有5件,占总数的9.7%。至于格式错误,件件有错,占总数的100%。
何谓“缺办事规范的”?
秘书工作的应用性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但实习工作中,由于大多数秘书不是科班毕业,缺乏规范化训练,工作缺乏计划者有之,接待规格不明者有之,公文格式错误者有之,外宾礼品选用不当者有之,文书档案延误者有之,公章保管不善者有之……
何谓“缺善于参谋的”?
秘书工作不仅是服从,服务,还需要参谋、献策。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非科班毕业的秘书知识素养、心理素养、政治素养欠缺的因素。步伐不善参谋者。如:江苏某县振幅发文摊派“明星演唱会”门票的事件,广东某制衣公司发文解除有病工人的事件,不能不说有秘书不善参谋的责任。
(二)秘书学定位对秘书工作的促进
首先,可形成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多层次办学格局。改变秘书队伍学历层次低,科班毕业生少的局面。
再次,随着本科于研究生教育的展开,学生将在文书写作、毕业论文写作和学术论文写作等诸多环境中受到严格的训练,其综合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适应秘书写作的需要。
最后,随着本科于研究生教育的展开,学生的政治素质、心里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将得到一定的增强,有利于秘书参谋于助手作用的发挥。
二、秘书教学需要秘书学科
(一)秘书教学的现状
由于秘书学不算学科,各地秘书教学的现状是:渺渺茫茫的研究生层次,羞羞答答的本科层次,朦朦胧胧的专科层次,地地道道的中专层次,“半路出家”的师资队伍。
何谓“渺渺茫茫的研究生层次”?
秘书学不算学科,莫说研究生,连本科生也不敢单独设立。这“研究生”自然是望洋兴叹的了。
何谓“羞羞答答的本科层次”?
由于秘书学不算学科,至今全国100多所开设秘书本科的高校都是加括号放在“文学”或“管理学”后面招生,如此“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真是“羞羞答答”的了。
何谓“朦朦胧胧的专科层次”?
虽然2001年教育部的《高职高专招生目录》中标有若干个秘书专业,但,其专业归属、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师选聘、实习实训等也还是“摸着石头过河”。
何谓“地地道道的中专层次”?
因高职高专层次的秘书教学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课程体系尚未成熟,师资队伍勉强凑合,教学不能满足秘书工作的需要,因而被社会评价为“大专生牌子,中专生底子”。
何谓“半路出家”的师资队伍?
由于秘书学不算学科,秘书专业的教师无法是“科班毕业”而只好在学文学或学管理的老师中调剂过来,此举被人们称之为“半路出家”。其结果正如吴亚才先生所言:“专业课的设置不合理、不科学。有的不是根据秘书人才素质需要设置课程而是根据师资力量开设课程,有的专业课程不到整个课程的五分之一,有的在其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两门秘书学、公文写作课就成了秘书专业课程体系。这种盲目组合使秘书专业学生出现了素质方面的天然缺陷,最终难以为用人单位接纳”。
(二)秘书学定位对秘书教学的促进
首先,可改变全国单一的“高职高专”的办学格局,可让150多所普通高校挂靠在别的专业的秘书本科走出樊篱,理直气壮地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全国形成多层次办学格局。
其次,可改变秘书教师“半路出家”的状况,可直接从秘书研究生中遴选教师,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化的、高水平的、稳定性的教师队伍。
再次,可激励广大秘书工作者科研的积极性,将《秘书》等一批专业期刊提升为核心期刊,进一步提升秘书学科研的数量和质量。
最后,在形成多层次办学格局、稳定教师队伍、低声科研成果的基础上,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教学质量的提高,高层次秘书人才的涌现。
三、秘书学的自身发展为学科定位准备了条件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20多年来,尽管“秘书学”未得到教育部门的认定,广大秘书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还是为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出版了1000多部的秘书学专著,有许多在各地作教材;
——出版了长达40多本的《中华秘书全书》;
——在《秘书》、《秘书之友》、《秘书工作》、《秘书战线》、《当代秘书》、《当代秘书论坛》等30种秘书类杂志上发表了3万多片文章;
——成立了中国高教学会秘书学会专业委员会,在西安、深圳、郑州等地先后召开了9次年会,会员单位发展到200多个;
——从1998年起,秘书资格考试在全国陆续展开,至2006年上半年,有400多万的在校生和在职秘书及社会青年参考,成为全国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中最多考生的职业;
——从2004年起,每年的4月在一些高校举行“秘书文化节”。“弘扬秘书文化,传承秘书精神,发展秘书学科,实现秘书理想”已成为众多学子的共识。
这些表明,秘书学自身的发展为学科定位准备了相当的条件。
可见,秘书学定位,是秘书工作的需要,是秘书教学的需要,是20多年来三代秘书学研究者的愿望,是全国800多所开设秘书专业的高校师生的愿望,是全国2000多万在职秘书的愿望,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应该有的精神风貌。
早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就说过:“办高等教育要补缺门”。事过20多年,秘书学科已经到了“补缺门”的时候了。让一个800多所高校开设的“全国第一大”的专业不算学科,让一个拥有2000万从业人员的职业不算学科,让一个已经具备相当条件的专业不算学科,这无论如何也不是科学发展观能予说明的。学科决策者要与时俱进,尽快将秘书学列入《本科目录》,不要因为其理论体系尚待完善而亮红灯。
秘书学的科学定位
我们已经从秘书工作、秘书教学等方面论述了秘书学定位的必要性。那么,秘书学应定为什么学科,定为几级学科呢?
目前,学术界的观点及各地高校的做法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种是“文学秘书学”说。这是大多数高校的做法,即把“秘书学”归于“文学”中的“汉语言文学”,属三级学科。
第二种是“管理秘书学”说。即学习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地的做法,把“秘书学”归于“管理学”中的“行政管理学”,属三级学科。
第三种“辅助管理学”说。这仅是一种观点。认为“秘书”是职业名,不宜作为学科名,宜由秘书工作的性质——“辅助管理学”来取而代之。属“管理”学科中与“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并列的二级学科。
笔者的意见,“秘书学”的称谓不能变;“秘书学”应定位与“文学”、“管理学”并列额一级学科。
一、“秘书学”的称谓不能变
“秘书学”的称谓不能变,理由有三:
第一,“秘书学”的称谓与该学科的研究对象相符。
一个学科的称谓往往是以学科的研究对象来定的。“秘书学”的研究对象是秘书工作。研究秘书工作的学科自然该叫“秘书学”。
第二,“秘书学”的称谓有我国的历史渊源。
先看秘书官职。从皇帝时代的“史官”开始,到夏朝的“太史”,秦朝的“御史”,汉代的“尚书”,魏王的“秘书令”,南朝的“中书舍人”,唐宋的“翰林学士”,元代的“书吏”,明清时的“内阁大学士”和“师爷”,再到孙中山时期的“秘书”,源远流长。换名谓,等于要重写《中国秘书史》。
在看秘书机构。从西周的“太史寮”开始,到汉代的“尚书台”。秦代的“御史府”,魏晋的“中书省”,唐代的“翰林院”,明代的“内阁”,清代的“军机处”,再到民国时期的“秘书处”,北洋政府的“秘书厅”、国民党政府的“秘书处”,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政府的秘书处、秘书科,也是源远流长。换名谓,也要重写《中国秘书史》。
第三,“秘书学”的称谓与现行人们的习惯相符。
现实生活中,“秘书”的称谓可谓在人们心中扎了根。单位设立,人们想到的是“秘书”;政策发布,人们想到是“秘书”;机关办事,人们想到的是“秘书”;信访督察,人们想到的是“秘书”;会务工作,人们想到的是“秘书”;对外接待,人们想到的是“秘书”;公共关系,人们想到的是“秘书”;档案管理,人们想到的还是“秘书”……
总之,“秘书”有我国的历史渊源。与百姓的生活体戚相关。“秘书学”的称谓,正体现了中国的特色,代表了人们的意愿,任何“舶来品”或其他叫法都不适合。
对此,一些秘书学专家也有同感。中国高教学会秘书学会范立荣会长就认为:“秘书学的称谓,复合中国特色”;副会长常崇宜也曾撰文:“秘书学科的起点,应为秘书”。
至于“秘书是职业,学科不能与职业命名”的说法几乎与小孩之见无异。学科固然以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命名,但当该学科的研究对象与职业称谓相同时,学科名也就一致了。比如“导演学”、“会计学”,谁能说“导演”、“会计”不是职业名称呢?又有谁说这些学科称谓不妥呢?
二、“秘书学”应定位与“管理学”、“文学”并列的一级学科
“秘书学”无论归属于哪一类学科都不恰当,它应当是一门与管理学、文学并列的一级学科。理由有三:
第一,“秘书学”是与“文学”“管理学”交叉的学科。
“秘书学”中的确有“文学”的成份。如了解文学家中的秘书生涯、文学家的公文理论、文学写作与公文写作的区别、文学史与秘书史的异同及一定的文学素养等。但毕竟含量不多。用它来取代包罗万象的“秘书学”,显然有事情重。
“秘书学”中也的确有“管理学”的成份。如了解企业管理、经营管理、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等等。但内容也不多。用它来取代海纳百川的“秘书学”,也显然优势偏颇。
“秘书学”也有其它学科只是的交叉。它必须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政治经济学成份,必然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新三民主义的成份,必然有公司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劳动法、行政诉讼法等成份,还必须有会计、统计、税收、金融等成份。它融汇于多种学科而不属于某一学科。
第二,“秘书学”是与“管理学”、“文学”有区别的学科。
首先,“秘书学”与“管理学”不同。“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决策理论,将究总体性与指挥性;“秘书学”的研究对象是秘书工作,讲究具体性和辅助性。“管理”是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注重的是宏观调控;“秘书”是通过自身来完成工作,注重的是微观执行。两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不同。所以,将“秘书学”归属到“管理学”是不妥当的。
其次,“秘书学”与“文学”不同。“文学”以文字现象为研究对象,讲究娱乐作用,人事作用与审美作用;“秘书学”以秘书工作为研究对象,讲究参谋作用、助手作用与督察作用。“文学”以“虚”为主,注重主观感受的抒发;秘书以“实”为本,注重客观实际的关照。两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不相同。所以,将“秘书学”归属到“文学”也是不适合的。
第三,“秘书学”是有独立体系的学科。
“秘书学”的特殊性主要是它的应用性和史实性。比如:办公室事务、信访工作、督察工作、会议工作、文书制发、文书处理、信息管理、档案管理等,都是其它学科没有的;再如中国秘书史、外国秘书史、历代公文写作研究、文学家的公文理论贡献等,也是其它学科没有的。它应该有一套专门的学科理论来发现它,反映它,成就它,发展它,创新它。
综上所述,“秘书学”区别于“管理学”和“文学”。它应该称谓与之并列的一级学科。在它之下,再按行业及工作性质分为行政秘书、司法秘书、教学秘书、科研秘书、财经秘书、商务秘书、军事秘书、涉外秘书、私人秘书等若干个二级学科(即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