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考研政治点睛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不能为人所创造、改造,故排除A、D,并且意识不能创造物质,只能指导人的实践,故排除B,C是正确的。
2、【答案】D
【解析】对人类社会的文化成果,坚持批判的继承的观点,这是“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辩证否定观原理的运用。而过程观点、普遍矛盾观点和质量互变观点在本题中没有体现。
3、【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自动化设备仍然是不变资本,并非剩余价值的来源,资本家所获得的剩余价值仍然是靠剥削雇佣工人实现,而不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得。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形成了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这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4、【答案】D
【解析】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5、【答案】B
【解析】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6、【答案】C
【解析】初级社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耕畜和大农具也付给一定的报酬,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7、【答案】C
【解析】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
8、【答案】B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是为了引导和激励全体人民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9、【答案】A
【解析】林则徐和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要求学习西方,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而且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技。
10、【答案】A
【解析】记忆性题目。
11、【答案】A
【解析】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因此,A的表述是错误的。
12、【答案】B
【解析】记忆性题目,考查个人品德的定义。
13、【答案】A
【解析】选项BCD都是婚姻家庭关系的自然属性。
14、【答案】A
【解析】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社会安定和谐的前提和保证,是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
15、【答案】A
【解析】时政内容,记忆型试题。
16、【答案】C
【解析】时政内容,记忆型试题。
二、多项选择题
17、【答案】ABCD
【解析】ABCD四项都是矛盾分析方法的内容,其中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的要求,“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是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要求,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的要求。
18、【答案】ABCD
【解析】改革开放前后政策的对比与得失,告诉我们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真理是客观的,因此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最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BCD四项都能从题目中得出。
19、【答案】ABD
【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由于突破了私人资本的狭隘界限,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而能够一定程度上推动生产力发展,推动现代化进程。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错。
20、【答案】ABC
【解析】预见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科学的分析过程,需要在一般规律的指引下总结一般特征,在旧世界中预测新世界。然而,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而言,他们并没有或者较少有对社会主义的实践经历,且社会主义也属于共产主义社会范畴,故D项错误。
21、【答案】BCD
【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其基本精神是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
22、【答案】ABC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中国革命道路的现实条件,但D项属于革命道路的主观条件,不符合题意。
23、【答案】ACD
“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过渡形式,不能作为整个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故B错误。
24、【答案】ACD
【解析】“不够格”主要是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也表现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不存在程度不够的问题。
25、【答案】ABC
【解析】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公有制永远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主体,故D项错误。
26、【答案】ABCD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新的社会阶层出现的原因。
27、【答案】ACD
【解析】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了人心,因此B是不正确的。
28、【答案】ABC
【解析】D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之处。
29、【答案】BCD
【解析】土地改革属于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30、【答案】BC
【解析】选项AD本身都表述错误。
31、【答案】BC
【解析】我国公民有六大政治自由,即BC表述的内容。
32、【答案】ABD
【解析】时政内容,分析型试题。排除C项,因为三通早已实现。
33、【答案】ABC
【解析】时政内容,记忆型试题。
三、分析题
34、【参考答案】
(1)物质世界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坚持创新,推动事物的发展。新媒体的运用,是信息传播途径的创新,我们要正确对待新事物,善于运用新事物促进事物的发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强化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平台和表达方式。我们要在新的条件下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推动事物的发展。(5分)
(2)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普遍存在,要求我们正确分析和对待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矛盾。微博是新生事物,有其推动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进步作用,同时也有其导致生活和信息碎片化的弱点和缺陷。我们要正确看待微薄的优势和弱点,扬长避短,正确利用。
矛盾具有不平衡性,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微博作为新生事物,有其优点也有其缺陷,但从媒体的发展趋势看,微博作为“自媒体”时代的代表,大大推动了传媒世界的发展。这是微博的主要方面,因此总体上是有利的。(5分)
35、【参考答案】
(1)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同时,目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4分)
(2)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其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6分)
36、【参考答案】
(1)辛亥革命是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其意义是:第一,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第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三,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第四,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新中国的成立是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其意义是:第一,帝国主义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结束。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结束。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结束。第四,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度,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改革开放的提出是第三次历史性巨变,其意义是:第一,对内改革,使中国的经济各方面的发展都充满了活力;第二,对外开放,使中国以开放的心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增强了国际影响力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5分)
(2)第一,阶级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领导过运动和革命,但都由于其阶级局限性而失败,历史要求必须出现新的先进的阶级来领导革命,为中国找到出路,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需要自己的政党;第二,客观条件:辛亥革命后,许多原先的革命党人有的消极隐退,有的蜕变为军阀、官僚、政客,五四运动时,他们并没有站在群众运动的前列。这一趋势说明,国民党已经不能领导革命了,成立新的政党是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三,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并且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第四,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五,领导基础:出现了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努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他们还注意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注重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第六,外部环境: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和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以及俄共的帮助。(5分)
37、【参考答案】
(1)我们应做到: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第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5分)
(2)网络上的违法犯罪行为越来越多,必须通过网络立法来规制网络生活。在网络立法中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一是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二是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三是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5分)
38、【参考答案】
(1)从表面来看,债务危机的爆发主要是因为赤字与出口下滑的恶性循环。但根本上来说,体制问题是诱发主权债务危机,乃至蔓延为欧洲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加入欧元区的国家,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使得成员国少了一个重要的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僵硬的欧元区制度,仅以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
当然,对于希腊而言,主权债务危机还有重要的历史原因。2001年希腊加入欧元区,当时为了努力达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提出的要求:政府年度预算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未清偿债务总额不能超过GDP的60%,希腊通过与高盛等投行签订一系列金融衍生品协议,以降低财政赤字,2004年又曾向上修正2000-2002年的财政赤字,当时对于财政赤字情况的隐瞒,也为今天的危机埋下了伏笔。(4分)
(2)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复杂的政治博弈并下了很大决心以后,欧盟决定实施救助计划。5月10日,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达成一项总额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
美国和中国等世界其他国家也施以援手。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中国政府的主张和政策十分明显。正如温家宝指出,要全面战胜危机,国际社会必须进一步加强合作,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一是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始终保持合理的政策力度,提振市场信心。二是有针对性地解决造成危机的源头性问题,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缓解结构性矛盾,保持各主要货币汇率相对稳定。三是坚持自由贸易,反对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
但救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国家长期积累的问题,自己的问题最终还要靠自己去解决。如果不吸取教训,及时调整政策,未来同样有爆发危机的可能性。(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