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需求旺盛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全国开设语种最多的高校。据了解,北外2009届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接近百分之百,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小语种是最早完成就业任务的专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2009届共有9个专业181名毕业生,其中西语和法语专业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90%以上的毕业生起薪在每月3500元以上。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去年有13个专业共计295名本科毕业生,其中首届希伯来语毕业生14人,尼泊尔语、马来语和荷兰语专业也在时隔4年后再次迎来毕业生。截至当年7月,毕业生100%就业。
高就业率的背后是社会对小语种人才需求的持续增长。党政机关、高等院校、新闻传媒机构、外企及合资企业、大型企业的涉外机构、外贸公司、旅游公司、留学培训机构等单位均是小语种毕业生的就业主渠道,人才需求有增无减。以国家公务员为例,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专业招考计划多,岗位多,每年吸纳了大量毕业生。去年仅澳门终审法院就从北外录用了6名葡萄牙语毕业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就业中心主任孙眉说,小语种就业与国家对外开放程度息息相关。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贸易合作、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企业、公司纷纷走出国门,小语种人才无疑是先锋。以传媒行业为例,在“中国声音”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传媒行业加大了小语种人才储备。中央电视台去年开设的俄语频道,包揽了北外俄语专业所有的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在金融业,中国各大银行在国外纷纷设立分支机构,也迫切需要当地语种人才。
复合型人才受欢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党委书记刘金兰介绍,小语种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也得益于他们的实力。众所周知,近年小语种高考录取成绩一直在众多专业中名列前茅,小语种提前招生、提前批次录取等方式使得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名校的小语种专业录取成绩堪与北大、清华等媲美。这使得小语种专业有了较高的门槛。
虽然小语种人才稀缺,供不应求,但是并非学一门语言就能一劳永逸,工作无忧。用人单位对小语种专业人才的要求是复合型、综合素质全面。在涉外行业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外交、法律、新闻、其他语种或其他专业性很强的工程项目,工作性质使得小语种人才要独当一面。为了提高人才竞争力,外语院校都加强了复合型人才和复语型人才的培养,毕业生在读期间除了学习一门外语,还要通过辅修课等掌握其他专业知识,毕业时争取拿到双学位。大多数小语种毕业生工作几年后都由外语人才向专业人才转型,而非单一的外语翻译。
毕业生需基层锻炼
小语种毕业生就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学习了一个国家语言未必到该国工作,如学习法语的人大部分要到非洲地区工作,西班牙、葡萄牙语学生工作地点大多在拉丁美洲。我国很多公司在非洲、拉美地区开拓市场,设立项目,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这些岗位虽然收入高,但是条件也很艰苦,毕业生需要有吃苦精神。
虽然旺盛的社会需求使得本来招生规模很小的小语种毕业生更加金贵,但小语种毕业生就业也有短板:学生和家长的就业期望值高,紧盯国家机关、部委、新华社等传统主渠道,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沿海发达城市,大城市居其次,很少能到内陆地区、西部地区就业。
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整体形势严峻,毕业生普遍面临传统就业主渠道需求下降、稳定职业越来越少的情况。一位高校负责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老师说,小语种毕业生在不愁就业的同时要具有开拓精神,做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了小语种人才需求,地方外事办也成为新的就业渠道。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刘妍介绍,2009年该校外语类专业毕业生到京外单位就业人数比往年明显增多,约3成毕业生京外就业。
孙眉认为,从人才发展战略来说,毕业生只有了解国情、民生才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小语种专业的就业目标不是单纯看就业率和收入,而是要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为事业的发展找到合适的起点。这就要求高校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引导,特别是基层锻炼意识。(记者:安坤)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读书人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