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您关注:
在2010年GMAT 备考期间,读书人编辑整理了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
阅读题干不是捕捉题干传达的意义,尽管语义在逻辑关系判断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下,解题不是靠着题意的理解深度和精确度,而是靠着精准地把握题目中各个部分的关系,所谓的“各个部分”不仅是单词,而且有时候是几个单词构成的短语,比如介词短语或者分词短语。判断一个句子符合语法与否,就在于句子中各个成分(部分)的选择是否正确,而且更在于正确选择的各个部分的顺序排放是否正确。换句话说,一个符合语法的句子是在短语和词汇的选择上都非常正确,符合习惯,符合语法的定律,而且排列的顺序准确地实现了每一个部分的功能。语法的考题无外乎在这两个点上做文章,进行命题。
当考生理解了这个核心问题,在读题的时候,就有的放矢,可以预先判断一个题目中考点会隐藏在哪里,到底是选择还是排列顺序。
针对这两个问题,考生在应试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条理,有步骤的思维路线,无论遇到什么题目,都遵循这个路线进行思考,这就像加工一个产品需要一系列工艺和工序一样。
如果在工厂的生产和工程运作中都存在管理,那么类似地,求解一道GMAT语法题,一样是一个管理,这里存在管理的艺术和科学。
在众多解题的工具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是动词的分析技术。动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好比是汽车的发动机。应该说动词是一个句子的核心灵魂。在GMAT语法考题中,只要考生看到东西,就一定要立即反应出一系列动词相关的解题技术。
每当遇到动词,不得不立即反应出这个动词的逻辑主语或者逻辑宾语到底是哪个名词短语。千万不能忽略这个环节。否则就出现严重的错误,至少解题速度和精度都下降。我拿一道题目分析:
The suspect in the burglary was advised of his right to remain silent, told he could not leave, and was interrogated in a detention room。
(A)of his right to remain silent, told he could not leave, and was
(B)of his right to remain silent, told he could not leave, and
(C)his right to remain silent and that he could not leave and
(D)that he had a right to remain silent, could not leave, and was
(E)that he had a right to remain silent, that he could not leave, and was
考生只要看到这个划线部分,不要立即反应介词OF而是立即反映出划线部分出现了三个动词,REMIAN,TOLD,WAS这三个动词究竟是谁发出的? 带着这个问题进入题目的阅读,应该是 was advised,was told,and was interrogated,都是suspect成为三个动词的承受着,而由于使用的被动态逻辑主语的重要性让位给逻辑宾语。当你把题目理解到这个层面上的时候,再分析三个动词的并列关系,立即得出正确答案是B。因为B 縮減为
……was advised to remian,(was) told (that)he……and (was)interrogated……其它所有选项都存在并列不对称错误,具体说是:
A 选项的错误在and 之前动词was的多余
C 选项的错误是and that 之前并没有that,并列不对称
D 选项的错误是 right to 后面的整体并列不对称
E 选项的错误是 that 从句不和and was并列。
当然本题的第二种解题方法,是纯粹利用选项差异原则求解,看项尾差异在于有was 还是没有was,根据并列关系进行排除。五中选二,确定为BC,而C 中THAT 并列错误。得出正确选项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