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文明短信倡议书 目前,手机短信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通信手段,在加强信息交流沟通,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短信空间也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现象,一些人利用短信传播虚假、低俗、甚至违法的信息,既污染了我们的短信空间,也侵蚀了我们的优秀文化。为进一步净化手机语言环境,抵制不良信息,弘扬文明新风,使手机短信成为承载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新载体,中央电视台、中国文明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央视国际网络联合12家网络媒体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如下: 一、手机短信要提倡“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把手机短信打造成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继承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气的新阵地。 二、手机用户发送短信要倡导文明进步、格调高雅、积极健康的内容。不编写、不转发低俗愚昧、虚假恐吓、欺诈违法的信息,不传谣,不恶搞,积极营造手机短信文明健康的新风尚。 三、电信业务运营商、电信增值服务商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不为暴力、色情、欺诈、迷信、赌博等违法和不良信息提供传播渠道,不发送不健康短(彩)信,不传播骚扰性广告,规范服务,收费透明,不设陷阱。加强内部管理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推动电信行业健康发展。 四、手机用户、运营商和服务商应自觉遵守《手机短信文明公约》,加强自律,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短信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17、信访群众有理呼唤信访渠道有效(政论文) 近日,乌鲁木齐市市委书记栗智坦言,在近年乌市重复、集体上访等重大上访事件中,有80%以上的上访者是有道理的。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多关心、爱护老百姓,树立“大信访”观念,多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要带着感情做好信访工作。(4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引出问题的同时申明了观点] 因为这位市委书记的坦言,新闻甫出就受到了网民赞扬,认为此言是不回避问题的实事求是,是执政高层的务实表现。重大上访事件之所以时有发生,从信访制度的实践来看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其一,信访渠道在某些地方不顺畅,使得民意上达过程受到阻塞,造成部分民众以过激方式上访。其二,信访渠道顺畅但实际效果差强人意,即民众反映的问题虽然进入了信访通道,却迟迟不能得以解决,迫使部分民众不想继续等待,转而踏进上访征程。[分析问题] 对于渠道不畅的问题,自2005年5月1日施行《信访条例》以来,在一定程度 [ 本 资 料 来 源 于 贵 州 学 习 网 http://Www.gzU521.com ] 上得到了缓解。《信访条例》要求信访机构为信访人提供便利条件,向社会公布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等事项,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信访接待日制度。而且,2005年1月国家信访局网站也已正式开通。吴邦国委员长在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去年共收到群众来信15万多件次,接待来访7.5万多批次。 [就“信访渠道顺畅”现状角度之分析问题] 但是,关于信访渠道的效果问题,至今在某些地方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之所以如此,不是民众无理取闹,而是民众反映的问题在层层转送中耽误时间久拖不决,或者只转不办,造成问题根本没有解决的可能。某些本应该在基层组织就能解决的问题螺旋上升,迫使部分民众为此不惜代价到省城、京城“申冤”,把“信访”演变成了“上访”。这不仅影响了民众的正常生活,也造成了公共秩序部分失范,并耗费了民众与社会的人力、时间、物质等成本。重大上访事件的发生表明,信访渠道的有效性亟待加强。[就“信访渠道有效性”现状角度之分析“信访渠道的有效性亟待加强”] 信访问题关乎民生大事,而关注民生已成为当下的重要执政理念。正如栗智所说,在当前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中,80%以上有道理或有一定的实际困难,无理取闹的只占一小部分。换言之,80%以上的信访群众的切身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这个数字表明了民生问题的普遍性,也表明落实信访问题的紧迫性。“群众利益无小事”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与书面上,而是需要让民众对这种执政理念的社会实践具有切身体会。 [就民生角度分析信访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信访渠道畅通是民众建议权和申诉权的必要保证,有利于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信访渠道有效是落实民众反映问题的关键和直接目的,能够避免民意表达的激烈化倾向。[上部分重申“信访渠道畅通”的重要性,下部分提出解决方案]在面对进行信访的民众时,相关部门和官员不能以“无理取闹”或“刁民”的预设前提来判断信访人,而应该以认真调查核实的态度善待每一个信访人。只有进行换位思考并求得问题解决,才能够建立起和谐的干群关系,才能够让关注民生的宏大叙事化为日常生活的真实体验,期待“有道理的80%以上的上访者”的问题能够尽快获得圆满结局。
18、课本“循环” “阻梗”何处[比较典型的政论文] “崭新的教科书没翻过几次,当废品处理掉,太可惜了。”高考刚结束,一位考生家长对我说,孩子12年中小学读下来,没怎么用的习题集和教材就有一二百本,看着就心疼。[第一段引出问题] 我国目前共有在校学生2.2亿人,以每个学生一年两学期用15册课本计算,一年就要用课本30亿册以上,需消费纸张达55万吨,相当于砍伐大树1100多万棵。 去年9月施行的新《义务教育法》增加了“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条款。如果每本书按15元计算,30多亿册教科书循环使用1年就可节约450多亿元,循环使用5年可节约2250多亿元。课本循环使用,既环保又省钱,而且符合国际惯例。[第二三段从正面角度提出理由,分析问题] 如今一些地方也开始尝试推行这一举措,但都或多或少遭遇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在我看来,原因主要有三方面。[本段及以下从反面提出理由,分析问题] 首先,课本内容更新频繁。我国中小学校的教材都是由新华书店统一发行的,每年在内容上都会有些细微变动,而这些变动事宜往往不提前公开。特别是新课程标准推行以来,教材日趋多样化,重复使用难上加难。 其次,一些家长对旧书不认同。“再苦,几十块钱也拿得出。”这是不少家长的“心声”。不少家长感觉每学期几十块钱,没什么。即便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地方,家长们也大多不愿意让孩子使用旧教材。 第三,课本牵扯多方利益。对出版社来说,如果推行教材重复利用,无疑动了其生存之本。在我国,仅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码洋总额就在300亿元左右,即便有一半的书循环使用,出版社和发行部门也将减少150亿元的经营额;对学校来说,教材涉及的利润虽然不多,但也有一些“公开的秘密”。如果实行教材循环使用,学校还需要为此花费人力、物力、财力,觉得费力不讨好。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全社会要转变观念,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高度去认识教材循环使用的意义;政府应将之制度化,在中小学校全面强力推行,同时,保证教材使用的相对稳定性;出版社应提高教科书的制作质量;而学校则应做好回收教科书的卫生消毒、破损修复工作。[最后一段解决问题]
19、“政风行风热线”贵在群众满意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份和93.7%的市(地)已经开通“政风行风热线”。通过一次电话反映解决一个难题、受益一方百姓的典型事例不胜枚举。“热线”要办“热”,重在解决问题,贵在群众满意。 “热线”因为具有传播快捷、覆盖面广、联系方便、互动性强、不受时间限制等特点,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起就一直充满活力、长盛不衰。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热线”表达意愿、咨询政策、反映问题、参与决策,增强了对党的感情、对政府的信任,为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增添了有力保障。 据统计,上海每次收听“热线”的听众有17万人之多。近4年来,辽宁接受举报投诉、群众意见建议近7万件(次),其中1.9万多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和及时回复,群众满意率在90%以上。 “热线”要办“热”,重在解决问题,贵在群众满意。当前,“热线”发展势头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部门和行业重接听不重落实,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敷衍应付,甚至部门间互相推诿扯皮等,在群众中产生不良影响。 “热线”要办“热”,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先“热”起来,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切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问题。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评价机制,确保群众24小时随拨随通、随时举报随时受理,确保解决群众问题不拖延,确保通报处理结果不延误。 同时,对于处理完毕后的重点难点问题,要进行跟踪回访,及时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处理结果不留遗憾。对于群众不满意的,要查明原因,必要时重新督办;属于群众不理解的,要认真做好思想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 惟此,“政风行风热线”岂能不“热”?
20、荣辱岂能倒错 何为荣辱倒错?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衡量评断标准。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这个标准只能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照此标准,所谓荣辱倒错,是指在少数人包括个别领导干部的心灵深处,本应为耻的东西,却以为荣;本应为荣的言行,却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视若“失落”、“傻瓜”、“保守”、“没面子”、“没本事”、“不光彩”、“边缘化”等等。 社会上,荣辱倒错现象在很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工作和生活中,本应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但有的人却把它颠倒了。动辄“上档次”、“有气派”,霸气十足,豪气冲天,食则豪宴,行则豪车,住则豪宅,甚至“有妻有妾”,骄奢淫逸,可见一斑。更可怕的是,有的人对此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对真正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人和事,却不以为荣,反以为耻。奢侈成了时尚,节俭沦为“落伍”。一些人甚至包括少数领导干部明里不说,暗里却崇尚腐败,鄙视廉洁,腐败成了他们心中的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 这种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的价值标准和社会氛围,已经成为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温床。为什么公款大吃大喝、盖豪华楼堂馆所等现象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荣辱被颠倒了,认为只有那本资料来源于贵-州-学-习-网 WWW.GZU521.COM 样才有面子,才有身份,才显荣耀。 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过:“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在这里,“不廉”与“不耻”相提并论,相互联系。可以说,“不耻”是“不廉”的精神前提;“不廉”是“不耻”的直接恶果。这种因果关系,在各种腐败案例中屡见不鲜,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少数人心目中,索贿受贿不仅不是奇耻大辱,反而是“有能力”、“有地位”、“有权势”的表现,逢年过节接受下属和业务单位的礼金、礼品,是“人之常情”;经常出入于灯红酒绿场所,说明“正走红”、“有身价”。由于对起码的是非荣辱失去了正确的评判,导致一些人思想堕落,行为放纵,甚至步入腐败的深渊。 端正社会风气,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大有必要正本清源,端正荣辱意识,尤其要解决荣辱倒错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把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文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中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不能紧一阵、松一阵,搞“一阵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也是知与行相统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我们不仅要在宣传教育上下功夫,更要在实际行动上下功夫。就党风廉政建设而言,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八荣八耻”变成每个党员干部的行为标准。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日常工作生活结合起来,鼓励广大党员干部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实践。 纠正荣辱倒错现象,要靠自律,更要靠他律。正确的荣辱观的形成,一方面靠教育,另一方面靠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实践导向。如果我们能够在选人用人、评价干部、落实待遇等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地褒荣贬辱,使荣者得荣,辱者得辱,必然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反之,如果在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荣辱不分甚至荣辱倒错现象,使某些无耻之徒总能在“实惠”面前捷足先登,在“好处”面前拔得头筹,谁还会信奉那些空洞苍白的“荣辱观”呢?在社会实践中扶正祛邪,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关键靠制度,靠监督。要切实保障党员享有党章规定的批评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权利,充分发挥党员的民主监督作用。与此同时,还要拓宽民主渠道,强化群众监督,不断健全群众监督的具体制度和形式,如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评议、质询听证等民主形式,发挥以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基层民主的作用,健全举报制度,保证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加强舆论监督,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把被少数人颠倒了的荣辱标准再颠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