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同步全程辅导教材第27讲
高三地理同步辅导教材(第27讲)
[本讲主要内容]
高中地理(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第4~5课(P.55~P.62)
[本讲重点、难点分析]
1.城市化:(1)城市化的概念:简单地说,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 ...
高三地理同步辅导教材(第27讲)
[本讲主要内容]
高中地理(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第4~5课(P.55~P.62)
[本讲重点、难点分析]
1.城市化:(1)城市化的概念:简单地说,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由此可见,城市化的含义包括二个方面:即人口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地域城市化——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2)城市化的积极意义: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在现代社会,城市往往成为区域经济、文化的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并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能促进城市的发展。所以,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经济进步的表现。 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3)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通常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而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此外,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城乡居民的差别逐渐缩小。
2.世界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是由经济水平决定的。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是导致近代城市本资料来源于贵-州-学-习-网 WWW.GZU521.COM 化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世界城市的进程可以从空间尺度、时间尺度二个方面加以说明:(1)从时间尺度来讲,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前(1750年)的漫长岁月,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发展缓慢(表现在城市数量少,城市人口数量少,城市人口比重低,城市用地规模小);②自18世纪中叶开始,随着欧美各国相继实现工业革命,城市化才开始加速发展;③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主要表现在: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见课本插图:图6.17);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目,特别是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迅速,有些地方形成城市群或城市带(如德国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等)。(2)从空间尺度分析: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达国家城市化比发展中国家起步早。教材以英国为例,城市化起步于18世纪中叶,城市化开始早的根本原因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并最早进入工业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起步于二次大战以后。两者相差约二百年。第二,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以1990年为例,前者城市人口比重为70%以上,后者仅33%。第三: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当前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后期。城市人口比例已处在高位。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城市环境问题的出现以及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发达国家先后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尚处于城市化的中前期。城市人口比重尚比较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农村人口基数庞大。目前正处于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聚的阶段。第四:目前,发达国家大中小城市的比例比较合理,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而目前发展中国家少数大城市规模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以及人口过快增长、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造成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城市化发展不合理。
事实上:发展中国家内部,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城市化进程也有明显的差异。这一知识教材没有涉及,我们只要略有所知即可。
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城市化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无限扩大,人类社会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被破坏,产生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其中的许多问题是带有全球性的,特别是城市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城市问题的主要表现有:(1)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是人类作用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使得城市成为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同学们应在结合课本插图和图注的基础上,了解各类污染的主要污染来源以及危害。(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消费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由于人口急剧膨胀,城市住宅缺少,质量低劣,有些人甚至无家可归,在某些大城市还分布着贫民窟或棚户区,住宅环境质量差。(3)增加就业困难,扩大失业队伍。乡村人口纷纷涌进城市,导致失业问题加重,大量无业人员存在,会导致社会治安问题。此外,城市化过程还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老年人问题、内城衰落等。
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世界各国都关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教材以上海市为例,在下述3个方面阐述了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这一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同时还使郊区城市化,促进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这一措施可以改善城市交通和市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通过治理污染,扩大绿地面积等措施,使城市环境质量日益改善。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
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C.城市用地规模 D.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数量
2.城市化是指:( )
A.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B.小城镇转变大城市的过程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D.由分散的城镇到形成城市群、城市带的过程
3.考虑盛行风向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城市比较合理的布局是:( )
(表示盛行风向:①为居民区;②为污染严重的工厂;③为绿化带;④代表污染较轻的工厂)。
A.③②④①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4.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高于任何一个发达国家 B.城市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
C.城市化速度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D.城市问题尚无明显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