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考试试题 >

2006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2009-07-0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已有旧信息对新信息的学习的抑制作用叫做( )。

A.前摄抑制 B.后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2.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为( )。

A.幼儿期 B.婴儿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3.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环境

4.教育心理学形成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的时期为(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后

5.将考试成绩的好坏归因于内部可控因素,指归因于( )。

A.任务难度 B.身心状态

C.努力程度 D.能力高低

6.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所以家长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手段称为( )。

A.正强化 B.负强化

B.正惩罚 D.负惩罚

7.成就动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班杜拉 B.马斯洛

C.维纳 D.阿特金森

8.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的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关系转换说

C.共同要素说 D.经验类化说

9.儿童在知道“青菜”、“萝卜”和“菠菜”等概念后,在学习“蔬菜”这个总括性概念这

种学习称为( )。

A.符号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0.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是( )。

A.社会风气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识水平

11.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三阶段为( )。

A.操作模仿 B.操作定向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12.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现,以加深理解的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3.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 )。

A.指导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接受法

14.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称为( )。

A.学习兴趣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目的

15.用来解释做什么和怎么做的操作性知识属于( )。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16.被试者被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英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对此实验最恰当的解释是( )。

A.没有即时给予奖励 B.练习单调、过多,导致疲劳

C.被试不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 D.主试未对被试进行学习评价

17.最常见的两种常模表示法是百分位系统和标准分数系统,其中标准分数系统的提出的根据是( )。

A.智力测验的分数时呈正态分布的 B.智力的性别差异

C.人的智力的年龄特征 D.智力的民族特征

18.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A.阅读 B.吹拉弹唱

C.运算 D.记忆

19.让学生按照各自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属于( )。

A.愉快教学 B.个别化教学

C.情境教学 D.理想化教学

20.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契约、个人权利和民主承认的法律的道德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公正水平

C.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

分)

1.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即:____________的倾向和____________的倾向。

2.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____________的儿童,既包括智力超常的儿童,也包括各种身心障碍的儿童。

3.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实践具有描述、________、预测和________作用。

4.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____________、定向性与顺序性、_________、差异性。

5.____________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6.____________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7.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________________。

8.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____________的变化。

9.中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____________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10.原型内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_________________阶段和___________阶段。

1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学习的心向。

12.著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_______________。

13.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_______________和诊断性评价。

14.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这种行为改变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

15.最早的认知性学习理论为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2.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4.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5.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试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2006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C 5.C 6.B 7.D 8.B 9.C 10.B

11.C 12.B 13.C 14.B 15.D 16.C 17.A 18.B 19.B 20.D

二、填空题

1.追求成功 回避失败 2.偏离常态

3.解释 控制 4.连续性与阶段性 不平衡性

5.学习准备 6.自我意识

7.斯坦福—比奈量表 8.相对持久

9.技能的学习 10.不出声的外部言语 内部言语

11.相似性 原有认知结构 12.操作性行为

13.配置性评价 14.行为塑造法

15.完形—顿悟说

三、简答题

1.(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 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2.(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3.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思维)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大致地对应一定的年龄范围,并以行为的质变为特征,他将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 2 岁)。该阶段儿童的智慧是一种实践智力, 能协调动作与感知觉的关系, 但没有表象、思维和语言, 动作结构没有内化;

(2)前运算阶段(2- 7 岁)。该阶段儿童的实物动作还不具备运算性质, 动作不能反向进行。思维具有如下特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 11 岁)。该阶段儿童的实物动作内化为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的具体运算, 即儿童只能联系具体事物或熟悉的经验进行逻辑思维, 思维的内容和形式不可分;

(4)形式运算阶段(11- 14、15岁)。该阶段儿童的动作协调内化为形式运算, 思维内容和形式相区分。儿童能运用符号系统去处理各种抽象的事物和关系。

4.可以将小学生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下面几点:

(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知能力;

(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3)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总体来说,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顺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发展较为平稳,显示出协调性。在过渡的过程中,存在着转折或质变的时期,即关键年龄。从整体发展来讲,关键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

5.(1)学习分类: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分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主观条件包括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就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

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的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先行组织者技术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的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四、论述题

(1)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通常是一致的。首先,学习动机使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朝哪个方向努力。其次,学习动机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地寻求有关的信息.;

(2)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有些学生学习动机水平较高,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这种现象并不否认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只是说明动机毕竟不能代替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并不是直接卷入认知过程而只能是间接地增强与促进学习效果。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技能和方法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只是影响因素之一;

(3)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动机的强度适中,对学习具有较适宜的促进作用,作业水平较高,学习效率也高;而动机水平较弱或过强,作业水平较高,学习效率也高;而动机水平较弱或过强,作业水平则不高,学习效率也不高。“耶基斯—多德森法则”表明,高度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降低学习效率。动机的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

(4)在学校教育中,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使学生学习动机的水平适当,一定要注意防止给学生提出的目标过高,或给学生加的压力太大。过高的目标、过分的压力不仅不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会带来延误儿童终身的心理障碍。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