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15分)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 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 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 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 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2. 先进生产力的集申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 劳动者 b. 劳动对象
c. 科学技术 d. 管理方式
3. 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 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
c. 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 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4. 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
a. 商品约有用性来体现 b. 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c. 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d. 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
5. 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
a. 交换 b. 生产 c. 消费 d. 分配
6. 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a. 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
b. 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 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d. 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7.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的工程”是指
a.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夺取全国胜利
b. 建立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建设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d. 建立新**主义的新国家、新社会
8. 1963年,周恩来指出,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是
a. 享乐主义 b. 教条主义 c. 经验主义 d. 官僚主义
9. 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是
a. 人民当家作主 b. 人民**专政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10.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a. 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申占有量的优势
b. 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 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1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 为人民服务 b. 集体主义 c. 诚实可信 d. 爱国主义
12. 个体经济在性质上不同于私营经济,是因为
a. 投资规模较小 b. 经营方式单一
c. 主要依靠自己劳动和经营 d. 不是法人企业
13. 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 加速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b.推动南北对话
c. 加强南南合作 d. 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14.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为推行尼克松主义,缓和美苏关系,与苏联签署了
a. 《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 b. 《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c. 《关于销毁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d.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15.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
a.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b. 加强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c.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 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作风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6. 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a. 意识根源于物质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 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 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e. 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17. 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
a. 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b. 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
c. 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
d. 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
e. 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18. 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一般表现为
a. 货币供应增速减缓 b. 物价持续普遍下降
c. 货币供应量少于货币需求量 d. 货币升值
e. 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增加
19. 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不同阶段采取的相应职能形式是
a. 货币资本 b. 固定资本 c. 流动资本
d. 生产资本 e. 商品资本
20. 某市相同建筑结构的居民住房的月租,在繁华的路段为35元/平方米,在郊区为10元/平方米。这种差别产生的原因在于住房的
a. 地理位置不同 b. 经营垄断 c. 土地所有权垄断
d. 租用者的用途不同 e. 供求状况的不同
2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e. 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22.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规定了
a. 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b. 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
c. 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 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新**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e. 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3.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特点有
a.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 敌人的强大
c. 人民军队的弱小 d. 共产党的领导
e. 土地革命的开展
24.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根据宪法的原则,提出了在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并指出其中最重要的是
a. 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
b. 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c. 有利于巩固人民**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
d. 有利于巩固**集中制,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制度
e. 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
25. 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a.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c. 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d. 坚持共同富裕
e. 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2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
a. 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b. 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