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新教育以民主为目标,而民主又意味着使理智获得自由,从而产生独立的效用,那么,学校的首要职能就是教会儿童理智的方法或探究的方法。根据杜威的观点,在这个思维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儿童的天赋资源,因为人们“不可能将思维能力强加给那些本身不能自发地”或“自然而然地思维的生物”。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习了解人性,特别是了解那些“需要加以引导,用于形成反省思维习惯的起作用的力量”。
杜威提出的第一种天赋资源就是“好奇心”。这是一种生而有之的倾向,是一种向前延伸、向四周拓展的永不停息的冲动。好奇心是扩大经验的基本条件,是反省思维的基础。当儿童提出“为什么”、“什么”等问题时,教育工作必须先激发起好奇心,然后再利用它,并将这种好奇心引入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经验中。当好奇心达到智力阶段,它就变为“惊奇”,这种惊奇又是系统探究的生长点。
第二种天赋资源是组成思想的“暗示”或“想法”。然而,仅仅是几种暗示相联结,还不是反省思维。我们以往的经验,会提供一些与现在的经验有关的联系。这个事实暗示着,在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验中,存在着某种连续性和相互联系。因而,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认识到,思维不是一种简单而又不可改变的官能,不单如此,由于个体间的差异,教育工作者还应该认识到,事物获得意义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换句话说,思维处理的是特定的问题,而任何题材都可能变成需要处理的问题。
杜威提出的思维教育的第三种天赋资源是“条理性”,即暗示或想法的相继性、连续性或有序性。它使我们能够进行系统思维或反省思维。如果想法离开了井然有序的条理,就不可能进行反思,因为思维产生于想法之间或一系列暗示之间的联结。杜威说:“只有思路有条不紊地受到控制,从中得出的结论包含了先前那些想法的理智力量时,。我们才具有批判性的思维。”
明白了通过教育所达到的价值以及天赋资源在思维培养中的重要性后,教育工作者便可为完成这项任务着手建立合适的教育环境和气氛。为了发展儿童反省思维的习惯,教育工作者必须提供“可以激发和引导好奇心的条件”;他必须指出“已知事物的内在联系,而这些联系将在以后的机会中促使暗示的涌现”;他还必须指出“问题和目的,以利于培养思路的连贯性”。所以,教育工作者须是一个懂得个人特性和习惯、善于了解学校环境的影响的有识之士。传统教育由于缺乏这些,以致在其理论和实践中形成被动的态度,机械化地把儿童聚集在一起,采用千篇一律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培养思维能力是不可能的。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唯一途径是调整能激发和指导思维的成因。这样,就必须摒弃传统教育的课程和方法,因为这些都是跟经验脱离、机械刻板、不能发展智能的,而另一方面,必须建立起已经被证明能有效地丰富经验的新的教育条件。
3COME考试频道|http://www.reader8.com/exam/为您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