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ICU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实践与体会
ICU护理辅导。
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早日康复有积极意义。在ICU接受阶段性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在救治监护过程中,针对多病种不同类型的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直至身心尽早康复。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在ICU病房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实践与体会。
1做法
1.1因人而异,科学施教ICU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足够的熟悉,又因病情需要常建立多条治疗通道,如气管插管、深静脉导管及胃管等各种引流管的留置,加之生疏的环境和各种监护仪器的报警声音,均加剧了患者的紧张与濒危感。这类患者多是清醒状态下转入ICU或是全麻术后清醒及经抢救后清醒的患者,医护人员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及病情变化向患者做耐心细致的解释,主动介绍ICU的工作特性,说明针对目前病情所进行的治疗及护理措施,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ICU没有陪护,一些老年患者难免有许多疑虑,表现出较多的精神症状,时而烦躁不安,时而表情淡漠,在治疗护理中极不配合,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更要细致体贴关怀,及时转达家人的问候,耐心做好心理护理。对拟做大手术后转入ICU的患者,建立术前访视制度,了解患者病情及以往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向患者讲解有关术后注重事项,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在ICU阶段的治疗护理工作。
1.2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营造温馨的救治环境由于ICU护理单元的非凡性,患者易出现惧怕和孤独感。应通过对患者面部表情、音调、手势及身体姿态等方面的细致观察,了解患者心态,主动与之交谈,耐心倾听并解答患者的每一个问题,使之由被动接受治疗变为主动参与,消除了内心的疑虑。尤其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无法用语言与医护人员交流,其焦虑、烦躁及思想负担都较重。为此,更应耐心介绍有关人工气道的基本知识及置管的正常生理反应,采取主动提问、患者只需点头与摇头即可表达自己需要的方式,获得良好效果。此外,我院还备有护患交流本,通过书写方式为患者答疑解惑,保证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1.3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建立参与型护患关系ICU病房中,家属与患者隔绝,不能与患者直接交流;医护工作环境封闭,家属对医疗工作缺乏了解而迷惑,在费用方面也觉得较盲目。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建立了家属接待日,每日定时开放监护器,让家属观看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并酌情让他们对话。天天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的不同时期,由专人向家属介绍患者的病情变化与转归,及时通报医疗费用的情况,以取得家人经济上的支持。在转达患者各种需求的同时,将亲朋好友的鼓励、关心带给患者。在患者病情平稳转到专科病房之前,均向其家属讲解相关的医疗护理知识和注重事项,提供转出ICU后的康复指导。出院后建立跟踪随访制度,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康复练习和心理治疗,使患者及家属把握一定的康复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这样既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我们的理解和信任,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医疗纠纷。
2体会
ICU病房是以患者生命需求为中心的非凡单元,要求护士术有专攻,练习有素。护士在抢救患者中可发挥护理观察的优势,依据各种重大脏器疾病和危重患者的监测指标,按照非凡的抢救程序,凭借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及时果断地处理各种复杂情况,充分满足ICU患者的个体化需求。作为护理人员需要广泛的多学科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和自理急危重症的能力,以便使ICU在技术和技能上高层次运转。
ICU抢救是非凡的医疗护理活动,它对速度和准确有很高的要求。在正确使用抢救器材及各种处置方式的选择、应用上,均体现出一个护士的快速反应能力。从重大抢救角度来讲,应急状态比反应速度更为重要,它反映了护士应急操作时对基本理论与临床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应急状态包括护士能够瞬间调整心理、随时进入抢救状态以及抢救器材物品随时处于完好状态。因此在ICU病房的护士应急能力比完成流程工作更重要,护士对职业规则的理解比被动服从更重要,护士的超前抢救意识比各种制度的补充更重要。
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要强化“以病人为中心”,提高熟悉,转变观念。危重病患者更需要呵护,更应得到尊重。要把生物学的患者与社会心理学的人及其生存的整个环境合为一个整体,针对ICU患者的非凡情况,把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作为护理目标。倾听患者的心声,关注患者的精神因素,进行积极主动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自觉地预防和排除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通过加强心理护理,促进护患关系的融洽,增加患者对ICU工作的了解和信任,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疾病救治率及患者对医院的满足度。同时,拓展了护士的知识面,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能力,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提高了护理质量,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