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考生的经验分享,希望对正在学习的人有所帮助。
屏幕上跳出这个分数的时候其实我一点兴奋的感觉也没有。考前一周以来的模考,720,760,760,760……所以心里一直期待着可以有一点点超常的发挥。但是没有。Anyway,至少没有让我失望。
从准备开始说起。4月19日报名新东方,然后从那天开始复习,整整3个月的时间。都是很牛的老师,让我不自觉地想要成为和他们一样优秀的人。但在最初的复习阶段,其实并不能体会到他们所谓的那些套路。只能很蹩脚地做一题想一题。一直到考前一周,状态才稳定下来。不过因为大量的训练,终于也可以把这些技巧运用自如,好像成为了一种感觉。
[关于复习资料]:
OG、新东方的三本入学指南、GWD做了8套、还有Prep1&2.因为很多课,还有期末考,还有双专,所以这些资料我只完整地做过一遍,错题看了两遍。很多总结的工作没有来得及做。但是回顾错题的过程让我受益很多。在做了大量的题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方式之后,错题帮我找到了原来的漏洞。
[关于数学]:
数学是我第一个准备的部分,用了整整一个星期。第一次做数学,错误率之高让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中国人。其实现在看来,只是因为不适应这样的方式。的确不觉得数学有多难,因为只要看得懂就一定能解出来。还有就是仔细。从模考到实战,数学都不是满分。但是回头再做的时候,发现粗心是唯一的原因。
[关于语法]:
到最后,语法几乎成了一个瓶颈,到了80%的正确率就无论如何也提不高了。个人觉得不必拘泥于上课的条条框框,过于绝对了。但也不意味着这不重要。实战与平时练习都有碰到与语法总结上思路不一样的题。我觉得GMAT考的所有都和逻辑有关,语法也是。所以很多我觉得无法使用语法总结的题,最后还是依赖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解题。但是对于有的题目,用语法总结就能很快判断。个人以为长的语法题比短的容易,因为长的题往往都是考察很多语法点,排除的依据就很多。而最难的就是固定搭配,知道的直接就可以选出来,不知道的就只能猜。这部分大概是GMAT考试中和英语底子直接相关的部分。
[关于逻辑]:
逻辑是我觉得自己提高最大的地方。从最开始做10题错5题以上到最后稳定在15题错一两题或者不错的水平。很多人说如果把GMAT翻译成中文,人人都能考700+。也许是我功力不够,理解对我不是问题,但是大概就缺少那根逻辑的筋吧。我觉得逻辑的部分是一定要集中突破的。之前觉得老师的那些方法很玄乎,上课听他说觉得好有用,自己回家做却完全使不上力。所以训练的时候严格按照了上课的内容给每道题分了类,然后做完想一想用了哪一招。一开始很慢,但当思维固定以后就几乎省略了做完反省的步骤。我开始复习逻辑的时候就是每天100到150题的题量。然后做到第三天就开始明显感觉到思路变得清晰。然后看到原文就可以自己推断问题。考试的时候还是以削弱、加强、假设为最多。
[关于阅读]:
阅读我只做了OG上的题再加上小蓝上大概50篇左右。因为在我准备阅读的时候学校开始期末考了,结果这个星期就被期末考占了然后导致没有时间把所有的文章看完。阅读的这50几篇文章我都是认认真真看了两遍的。第一遍在规定的时间内看文章做题,第二遍check答案、对文章按写法分类、对问题分类、细节题回原文定位并用记号笔标出。第二遍的总结我觉得是最重要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很快就能把张诚老师上课给的套路转变为自己对于题目的感觉。考试的时候几乎第一篇阅读都会有1~2题与主题相关的题,然后很多的细节题。对于细节题,我从来都是回原文定位的。一定是在找到那句相关的话以后才敢确定选项的。另外,细节题的答案很多都是原文的Paraphrase。并且对应得很工整。
[关于作文]:
最后讲的是作文,但作文是我觉得最受益的部分。江奇老师教的已经不仅仅是作文,更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在考完GMAT之后,唯一对我现在依然有用的就是作文部分。我并没有单独准备作文的时间,几乎就是每天看10个题,列列提纲。到考前大概Issue和Argument各看了有100个题并且都列了提纲。作文的很多思路包括你对于它的攻击很多其实就可以当成一个逻辑题来做。Issue我自己准备了一个模版,至少我准备过的所有话题,无论是支持的,反对的,要依情况而视的都可以用。Argument的话我就准备了大概7个,每个错误一个。考前背了两天。死记下来的。因为开始模考的时候是一边想一边写,结果发现时间来不及。后来就改变了策略,先把模板打好,然后再省题把必要信息往里填。上了考场时间还满充裕的。
[关于考试]:
考前的状态一直很好,每天照常上课照常考试照常吃饭睡觉,没有让GMAT打乱自己的生活步调。大概这就是张诚老师说的“一切都很顺”的状态。然后开始模考。完全是当做实战一样地进行模考。开始的时间、休息的时间、包括耳塞什么的都尽量去模仿考试的状态。然后固定的时间喝红牛来调整自己的兴奋点(我现在觉得红牛是透支体力来的,因为我考完后的一个星期每天怎么睡都睡不醒)可能因为考前准备得比较好,真的上了考场并没有太大的感受。好像就是平时模考的感觉,只是换了地点,换了周围的人。
很多人说考试的感觉和最后的成绩是相反的。但是我考的时候对于题的难度没有很明显的变难或都变容易的感觉。从模考的时候我就试图去感受一下,不过貌似把握不了。考试的时候与其有时间去体会题目的难易,不如用来解题。
[关于Pace]:
我的Pace似乎偏快。除了作文是我用满了1个小时来写的之外,Q和V的部分我都是提前20分钟做完的。这点从模考的时候就固定了。我没有固定每道题要用多少时间来解。有的题可能很快,有的题可能看两三遍。但是基本上每10题我会看一下时间。虽然考试的时候一直提醒自己做慢点,不过大概因为平时做题就很快,考试也慢不下来。
[关于机经]:
本来完全做好了裸考的准备,没想到GMAC调整了换题库的时间。于是考试遇到了很多很多的机经。
但是对于数学机经,我和很多人的观点也许不同。首先我认为数学是看懂了就能做的。但机经是用中文回忆的。所以即使遇到与机经一样的题也还是要靠自己把题目看懂。再者数学题数字变一变公式换一换答案就不一样了,还是要当场自己算。况且很多数学机经也不完整。看了反而很迷惑。最后数学机经实在太多了,仔细一道道看一道道验算很费时。所以我也就大致扫了一遍然后考试的时候自己算。
我反而觉得Verbal的机经比较有用。并且Verbal的题库似乎很小,我考前一天机经整理出逻辑50+,阅读50+。除了语法,阅读我遇到3篇,逻辑我都想不起来有哪些不是机经里的。机经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我的朋友7/27考遇到机经题就去想机经答案是什么,导致最后不是机经题他也没了自己的思路。其实在我看来,机经最大的作用在于它的心理安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