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竹》有感
——濮阳市实验小学四(1)班 王奎仁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顽强不屈的品格。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题记
《竹》的作者是按竹子的用途、竹子的生长过程、对竹子的评价顺序描写的。通过对竹子用途和品格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祖国热爱的思想感情。
1.给下面的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
息:A 呼吸时进出的气 B 停止 C 消息
息息相关( A ) 自强不息( B )
2.短文第一自然段总括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二自然段介绍了竹子的(用途)。竹子全身都是宝,竹竿可以用来做(建筑的材料)、(造纸的原料);竹皮可以用来(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菇可供(药用);竹笋不仅(助消化),而且(防便秘)。翠竹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然而”一词作为过度,第三自然段赞美了竹子的(品格),重点写了竹子的(顽强不屈的品格)。
3.“岁寒三友”是指(竹、松、梅)。
4.用“ ”“ ”划出文中排比和打比方的句子。
自古至今,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
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5.照样子改写句子,比一比,哪种句子的表达方式更好?
例: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改为:竹子的品格体现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改为: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也是这种精神。
没有原文中的好,原文中的一个反问更加突出了对这种精神的需要,加强语气。
6.通过阅读本文,竹子给了你什么启发。竹虽是极平凡的,却有许多用途,但它顽强不屈的品格更值得赞扬。让我知道竹子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也是这种精神。我们应学习竹的精神和品格,应当像竹子一样做个有用的人,为祖国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