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体会抒情散文的文体、语言特征;2.过程与方
读书人网精心整理苏教版《陈情表》教学案(高二必修五):,更多出色文章请查阅读书人网:www.READER8.CN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体会抒情散文的文体、语言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说理、叙事与抒情的浑融的手法;把握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孝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文言常识的掌握;作者真挚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 作者两难处境的理解
教学过程:主要内容(教师填教法或点拨的方法,学生填知识要点或反思)
一、课前预习:
1、填空:
(1)、《陈情表》的作者是 ,一名 ,字 , 是 人。父亲早亡,母亲改嫁,由 抚养成人,年轻时师从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以 闻名。
(2)、本文选自梁昭明太子萧统的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
(3)、“表”是古代 向 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陈情是表文的特点。自汉代起,应用类文体区分为 、表、奏、 四种,从写作手法上看,其中前两种以 为主,后两种以 为主。
2、给加点字注音:
险衅( ) 夙( )遭闵( )凶 愍( )
终鲜( )兄弟 门衰祚( )薄 期( )功
强( )近 茕茕( )独立 床蓐( )
逮( )奉圣朝 洗( )马 猥( )以微贱
陨( )首 逋( )慢 刘病日笃( )
犹蒙矜( )育 拔擢( ) 优渥( )
盘桓( ) 希冀( ) 庶( )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请思考:
(1)、是谁陈情?
(2)、向谁陈情?
(3)、陈什么情?
(4)、如何陈情?
二、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散文家李密的《陈情表》。苏轼曾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可谓忠则《出师》,孝则《陈情》”。《古文观止》也评价,这篇文章吐露的是“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篇流传千古的至孝美文。
三、解题:
“陈”是陈述、陈说的意思;
“情”有三层含义:(1)情况(事实、实情)
(2)衷情(孝情、忠情、苦情)
(3)情理(忠孝之道)
“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类文体,如:《出师表》。
四、背景资料: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即太子侍从官),就是文中说的“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五、研习文章:
(一)、研习第一段:
1、疏通文意后,完成下面的自我能力检测:
(1)重点字词的含义:(加点、划线的字词)
a.臣以险衅 ( ) b.慈父见背( )
c.愍( ) d.躬亲( )
e.终鲜兄弟( ) f.门衰祚薄( )
g.儿息( ) h.期功( )
i.形影相吊( ) j.夙婴疾病( )
k.臣侍汤药( )
(2)通假字:
a.夙遭闵凶( )b.零丁孤苦( )
c.常在床蓐( )
(3)一词多义:
a.夙:①夙遭闵凶( )②夙夜忧叹( )
b.行:①行年四岁( )②九岁不行( )
c.亲: ①躬亲抚养( )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4)词类活用:(加点、划线的字词)
a.夙遭闵凶( )b.臣少多疾病( )
c.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5) 古今异义的词:
a.九岁不行 古义: 今义:
b.至于成立 ①至于: 古义:
今义:
②成立: 古义:
今义:
(6)特殊句式:
a.慈父见背(可以理解为宾语前置句,“见背”译为“背弃我”)
翻译:
b.而刘夙婴疾病(属于句意上的被动句)
翻译:
2.概括第一段所写的主要内容,你觉得这段的哪句话可以涵盖主要内容?
答:
这句话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
3.“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这八个字有人评价说用得好,你读了之后,试描述一下,感觉这八个字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答:
4.李密在全文第一段就写了这些内容,他究竟想干什么?(有什么作用?)你觉得第一段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答:
5.齐读第一段,尝试背诵。
(二)、研习第二段:
1、疏通文意后,完成下面的自我能力检测:
(1)重点字词的含义:(加点、划线的字词)
a.逮奉圣朝( ) b.沐浴清化( )
c.察臣孝廉( ) d.辞不赴命( )
e.拜臣郎中( ) f.寻蒙国恩( )
g.除臣洗马( ) h.猥以微贱( )
i.当侍东宫( ) j.陨首( )
k.臣具以表闻( ) l.责臣逋慢( )
m.急于星火( ) n.则刘病日笃( )
o.苟顺私情( ) p.臣之进退( )
(2)一词多义:
a.以:①臣以供养无主( )②猥以微贱( )
③臣具以表闻( )
(3)词类活用:(加点、划线的字词)
a.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孝廉: )、(秀才: )
b.猥以微贱( )
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
d.臣具以表闻( )
e.则刘病日笃(日: )(笃: )
f.臣之进退( )
(4)古今异义的词:
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 今义:
b.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 今义:
c.则告诉不许 古义: 今义:
(6)特殊句式:
a.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否定判断句)
翻译: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于星火”是介宾短语,应该放在“急”的前面,它在 在句中充当状语成分,此句为介宾短语后置句或者状语后置句)
翻译: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不许”应该译为“不被允许”,此句属于句意上的被动句)
翻译: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为”译为“是”,所以此句是判断句)
翻译:
2.概括这一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答:
3.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答:
4.“切”、“峻”、“责”、“慢”有什么表达效果?四字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5.“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揭露了当时李密怎样的困境?(也就是“进”难在何处?“退”难在何处?)
答:
这句话写在结尾处有何表达作用?
答:
(三)、研习第三段:
1、疏通文意后,完成下面的自我能力检测:
(1)重点字词的含义:(加点、划线的字词)
a.伏惟( ) b.特为尤甚( )
c.历职郎署( ) d.本图宦达( )
e.过蒙拔擢( ) f.宠命优渥( )
g.岂敢盘桓( ) h.有所希冀( )
i.日薄西山( ) j.无以至今日( )
k.更相为命( )
(2)一词多义:
a.以: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b.至:①至微至陋( )②无以至今日( )
c.矜:①犹蒙矜育( )②不矜名节( )
(3)词类活用:(加点、划线的字词)
a.凡在故老( )
b.且臣少仕伪朝( )
c.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4)古今异义的词:
a.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 今义:
(6)特殊句式:
a. 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
翻译:
2.概括这一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答:
3. 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答:
4.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答:
5.“特”、“尤”、“甚”三个词语在句中有怎样的表现力?
答:
6.“日薄西山”这个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写出了祖母怎样的形象?)
答:答:
(四)、研习第四段:
1、疏通文意后,完成下面的自我能力检测:
(1)重点字词的含义:(加点、划线的字词)
a.尽节于陛下( )b.报养刘之日短( )
c.实所共鉴( ) d.陛下矜愍愚诚( )
e.听臣微志( ) f.庶刘侥幸( )
g.不胜犬马( ) h.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
i.谨拜表以闻(谨: )(拜: )(以: )
(2)通假字:
a.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
(3)词类活用:(加点、划线的字词)
a.愿陛下矜愍愚诚( )
b.保卒余年( )
c.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
d.谨拜表以闻( )
(4)古今异义的词:
a.臣之辛苦 古义: 今义:
(6)特殊句式:
a.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于陛下”是介宾短语,应该放在“尽节”之前,它在句中充当状语成分,所以这句话是介宾短语后置句或者状语后置句;句末“也”是表示判断语气的标志,所以这句话是判断句。)
翻译:
2.概括这一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答:
3. 本段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做是本段乃至全文的主旨句?
4.自古“忠孝难两全”,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你能帮助李密找到其他拒绝方法吗?
答:
5.以“乌鸟私情”这样的比喻手法来陈情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6.结尾这样的写法有何妙处?(提示:“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答:
7.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提示:可以从里面所陈之事实、陈情的语言、陈情时的诚心等角度来分析)
答:
六.归纳文章主旨:
本文以“孝”为核心,进行“陈情”,反复陈述自己家庭的不幸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苦苦衷情,申诉暂时不能应召为官的苦衷。辞意恳切,凄婉动人。
七.感悟本文写作特点:
1.以情动人:
常言道,君命不可违,更何况李密是蜀汉降臣,拒绝帝王的征诏,本身是非常危险的,因而为了避免杀身之祸,就必须用言辞打动君王。文中反复出现祖孙相依为命的内容,祖母对他的照顾,祖母病笃,祖母时日无多,让人看到作者对祖母深切而真挚的情感。尽管作者没有着意抒发感情,但在简洁的笔墨之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2.布局巧妙:
本意是辞官,奉养祖母,但文章直到第三段才道出真意,试想如果一开始便点明主题,势必引起武帝不满。作者思及此,从回顾自己悲惨的童年开始,婉转叙述,极尽铺陈,为后文主题思想的提出作了情感铺垫,也成了辞不赴命的强而有力的依据。
八.赏析语言特色:
提示:一篇文章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请再次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在组内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可从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等方面赏析):
示例:
1.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②“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③“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④“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补充:骈句,是一种讲求对仗的文体,它要求文字的对偶、重视声韵的和谐,而且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骈句与散句相对,即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小结:这几句都是¬¬¬¬__________句式,这种句式在文中的作用是
2.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②“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③“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④“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⑤“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小结:这几句都是¬¬¬¬__________句式,这种句式在文中的作用是
3.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③“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结:这几句都是¬¬¬¬__________句式,这种句式在文中的作用是
九.情感启发: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内心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容易被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同学们,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私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不要造成“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十.课外素材补充及积累:
★★古代文化知识积累:关于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
11、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教学反思
所有主观题参考答案:
一、研读第一段:
2、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作用:统领全文,引起下文
3、能让读者感受到李密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处境,心生同情。
4、为了能够博得晋武帝内心的怜悯和同情,使其放下一点疑心、戒心。
二、研读第二段:
2、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
3、⑴ “前太守……举臣秀才”、“诏书特下…….除臣洗马”
⑵“辞不赴命”、“辞不就职”
4、四个字都准确鲜明地刻画了晋武帝当时的恼怒情态,四字骈句组成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5、“进”,就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
作用:可以看出作者对晋武帝的忠诚之心以及对祖母的孝顺之情情真意切,字字在理,后文“愿乞终养”的请求已经暗含在字里行间。
三、研读第三段:
2、阐明辞不就职的原因。
3、因为晋武帝执政后为了稳固根基而打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所以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既顺应晋武帝的国策,也可以顺理成章地为自己辩解不去做官的原因。
4、怀疑他不愿效忠于新王朝
先以“孝“国策为出发点安抚晋武帝,接着陈述祖母无人照养的凄凉处境使得他不得不尽孝道。
5、这三个词语集中有力地写出了作者的情况是异乎寻常的特殊,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为下文“愿乞终养”给出理论依据。
6、形象地表明了祖母大限将至、残喘以存的可怜情形,申诉自己只是为了尽最后的孝道。祖母这种卧病在床的困苦情景与第一段中“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及第二段中“刘病日笃”相照应,突出了尽孝的必要性。
四、研读第四段:
2、提出解决“忠孝不能两全”这一矛盾的办法,点明全文的主旨。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4、先尽孝后尽忠
以“尽忠时日尚很长,而报养祖母时日短”这一一长一短的对比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办法。
5、作者愿有像乌鸦反哺一样的心情来报答祖母,以鸟喻人,更有说服力,鸟都如此,更何况人呢?他真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更能打动人。
6、“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决心报答朝廷的心志十分感人,这几句话发自作者肺腑、词意恳切、真挚朴实、打动人心。
7、①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②言之切:“愿乞”、“愿矜愍”、“听臣微志”、“明知”、“共鉴”等
③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四、赏析语言特色:
1、四字骈句 作用: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畅通。
2、对偶
作用: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 作用: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周培化
读书人网将定期的对本页面进行更新,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