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2.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
读书人网精心整理《作为生物的社会》导学案:,更多出色文章请查阅读书人网:www.READER8.CN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2.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3.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重 点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难 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 具多媒体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1.作家介绍
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细胞生命的礼赞》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
2. 背景链接
托马斯对人类的将来怀着一种自信的乐观。在他的观点中,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思考着的、行动着的生命。虽然作为个体我们无法明了整体的思维,就像一只蚂蚁无法理解蚁群的思想一样。但我们都在为某个更大的目标努力地劳动着,我们劳动、学习、生活,这一切都让我们觉得美好,因为我们同时也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生命的需要。个体生存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预习检测】
1. 字词注
鳟鱼( zūn ) 木屑( xiè ) 迄今( qì )
蜂窠( kē ) 毗邻( pí ) 乱窜( cuàn )
真菌( jūn ) 阈值( yù ) 梗节( gěng )
触角( chù ) 拱券(gǒng xuàn ) 苜蓿(mù xu )
疏远( shū ) 海滨( bīn ) 迷惑( huò )
蚁冢( zhǒng ) 家畜(chù ) 筹划( chóu )
霎时间( shà )
2.选词填空
①振动●震动
(1)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像一声春雷 震动 着这个宁静的山庄。
(2)每当拖拉机那硕大的身躯从门前经过,我感觉到路面在跟着一起振动 。
②违反●违犯
(1)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 违反 国家的有关规定。
(2)一旦 违犯 了法律,就要受到制裁。
③激奋●激愤
(1)看到这么好的形势,人们精神 激奋 ,干劲更大了
面对这令人发指的行为,人们 激愤 的感情溢于言表,纷纷站到了正义的一边。
3. 词语注释
(1)[苦口婆心]苦口:反复规劝;婆心:仁慈的心肠。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多形容''劝'',经常跟劝告、劝诫等词搭配使用
(2)[天衣无缝]原指仙女的衣服没有针线缝过的痕迹,现用来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通常形容计划周密严谨,或做事情不留痕迹。
(3)[阈值]阈值(threshold)为临界值的意思,也就是刺激生体系等时,虽然对小刺激不反应,但当超过某限度时就会激烈反应的这种界限值 。
(4)[富丽堂皇]富丽:华丽;堂皇:雄伟,盛大。形容宏伟华丽,气势盛大。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
4.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至2段):从一个事例切入,即医学家举行年会,把其与生物界联系起来,从而得出自己的论点,即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有共通之处。
第二部分(第3至10段):指出动物过着两种生活,即是个体的存在,又是集体的存在,也就是说,动物过着个体的和社会的两种生活。
第三部分(第11至13段):指出人类与生物界的相通之处——人类也要有 社会 的生活。
【课内探究】
1.作者在文中主要描述了哪几种生物?哪种生物写得最详细?
明确:蚂蚁、白蚁、蜜蜂、黏菌细胞、鲱鱼和飞鸟。
2.筛选、整合信息,把握作者主要观点
请大家细读3—7段,看看文中介绍了蚂蚁的哪些活动,这些活动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大家参看表格,有针对性的阅读)
蚂蚁活 动特 点关 键 句
个体微不足道没有头脑没有思想
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
群体培植真菌……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有组织有分工
行动有目的蚂蚁的确太像人了
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
四只或十只蚂蚁搬死蛾集体协作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
数千蚂蚁出动有智慧这是智慧,是某
种活的计算机
建造蚁丘有组织有目的
相互交换信息寻找合规格的细枝
好像从电话里
接到了新的命令
白蚁建造拱券相互交换信息
集体智慧大群体变大时,其智慧随乎也随之增加
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3.作者为我们介绍了许多小生物的一些行为现象,是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
作者不从众从俗,敢于向传统观念发起冲击,指出“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然后以幽默的语言,列举了一系列蚂蚁的社会行为,从“培植真菌,喂养蚜虫”,到“迷惑敌人,捕捉奴隶”,到“使用童工”“交换信息”,简直和人类的行为毫无二致。“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③段)在这里,作者有意用描述人类行为的语言来描绘蚂蚁,和文章开头的一段用描述昆虫的语言来描绘人类恰成对比,表达了一个鲜明的观点,那就是: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
4、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有什么深意吗?
作者撰写此文,显然有针对性。一是针对传统生物学家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行了反思,批判其人类中心主义和盲目自大的观念。二是针对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尚不够联合团结的现实,寄望人类在各种行为中尤其是科学研究中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这样的写作意图,不能不说作者是睿智的,他敢于挑战传统,不媚众从俗,卑以自处,正视人类自身的缺陷,的确令人敬佩!
5、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教参P122
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学随笔。本文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没有罗列森严的论点论据,但还是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的。首先,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再次,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详带略(详昆虫类,略菌类、鱼类、鸟类),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
6、整篇课文作者探讨了生物的社会性,但是作者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
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甚至人类沙文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不然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无可否认,作者的论述有其幽默调侃的成分,观点有其牵强偏激之处,但他的视角是独特的,见解是独到的,议论是深刻的,读之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
【赏析品味】
本文的语言读来幽默、诙谐,让人在掌握了许多知识的同时,还感受到了无尽的乐趣,在文章中找找这样的句子,并给以说明。
【课内检测】
举例说说人类由于盲目自大而面临着哪些生存危机?结合本文
给你的启迪,联系现实谈谈人类应如何对待生命,对待自己?
附:结构分析表
文章结构文章内容表达思想
提出课题以人类聚会为例,说明像群居昆虫聚会人类社会的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可以互为比较
传统的思想认为昆虫几乎还是非生物的
对比表述昆虫(如蚂蚁等)像人的行为很多动物表现出集体的智慧,显示非凡的力量
生物的两种生活:个体和集体的智慧
得出结论多个单独的动物可以合并为一个生物人类更需要团结和联合,克服困难,推动社会进步
再次强调个体的智慧和群体的智慧的关系
阮冰清
读书人网将定期的对本页面进行更新,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