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教学相关 > 语文教案 >

《幼时记趣》教案

2014-05-24 
授课学科语文授课年级初一授课时间授课教师王超授课对象课型专项训练授课题目文言文知识与技能与难点1、课内

  读书人网精心整理《幼时记趣》教案:,更多出色文章请查阅读书人网:www.READER8.CN



授课学科语文授课年级初一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王超授课对象课型专项训练
授课题目文言文
知识与技能与难点
1、课内文言文阅读  2.课外文言文阅读

教学重点
1.学过的虚词的用法:之  其  而   
         实词:故

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
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汉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
2.课内文言文详练
3.课外文言文拓展

参考资料《中学语文教材全解》
教学方法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教研组长(签字)              校长(签字)
                              文言文   
一:常见虚词的运用       
(一)之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 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 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二)其
     1.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例:妻跪问其故。(《乐阳子妻》)
     2. 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三)而
     1.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有时可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十则)
     2.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有时可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3.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4.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拔山倒树而来(《幼时记趣》)
5.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而翁知我。(《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四)故
1. 旧的,原来的。例: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2. 特意。例: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3. 原因,缘故。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4. 所以,因此。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课内文言文     <<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明察秋毫(          )           (2)必细察其纹理(      )
(3)故时有物外之趣(      )         (4)私你作群鹤舞空(     )
(5)项为之强(              )       (6)又留蚊于素帐中(     )
(7)作青云白鹤观(        )         (8)果如鹤唳云端(        )
(9)凹者为壑(        )             (10)盖一癞蛤蟆也(        )

2. 、一词多义。
(1)之:物外之趣(                )(2)其:必细察其纹理(                )
心之所向(                )         使其冲烟飞鸣(                )
昂首观之(                )         常蹲其身    (                )
项为之强(                )         神游其中    (                )
观之正浓(                )
驱之别院(                )
(3)为:项为之强(                )(4)以:徐喷以烟  (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以虫草为林(                )
以虫蚁为兽(                )  
(5)而:拔山倒树而来(              )(6)时:余忆童稚时(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时常有物外之趣(             )
(7)察:明察秋毫(          )        (8)神:神游其中(                  )
必细察其纹理(      )                 神定(                      )



3、句子翻译。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5)以虫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6)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8)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三:课外文言文拓展训练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恐已暮矣(            ) 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③臣闻之(             )    ④善哉(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课后反思
本次课后作业背诵所学知识  《幼时记趣》虚词
学生对本次课评价:
 A+(105):老师备课特别充分,讲课特别生动,上课特别有效。
 A(99):老师备课很充分,讲课很生动,上课很有效。
 B(80):老师备课比较充分,讲课比较生动,上课比较有效。
 C(50):老师备课一般,讲课一般,上课一般。
 D(0):老师备课混乱,讲课水平低,上课没有效。
                                     学生签字:

教师评定: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
                                     教师签字:

★翻译:
  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细心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
  在低洼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边,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凝神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以……为……:把……当做……。邱:同“丘”,土山。壑:山沟。神:想象。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庞然大物,像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样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斗草间:即斗于草间,介词“于”省略。之,指“二虫斗”。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拔:移,搬开。而:表修饰,翻译为“着”。盖:这里是“原来是”的意思。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蛤蟆舌头一伸然后两只虫就全被癞蛤蟆吞进肚里。
  而:表承接,然后。尽:全。为:被。为所:表示被动,“……被……”的意思。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我当时年龄正小,正在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等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用鞭子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方:正在。出神:精神过度集中而有点发呆。呀然;哎呀地(惊叫一声)。鞭,名词活用作动词,鞭打。

 


 
 
 
师旷论学: 1、①晚 ②怎么 ③ 听说 ④ 好
   2、 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王超

  读书人网将定期的对本页面进行更新,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com/)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