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您关注:
本文由读书人编辑为您精心准备,请大家参考!
读完杜耀峰同志的通讯《乡亲的泪,为他而落》,掩卷而思,颇有感慨。
在许许多多的人看来,通讯报道中的主角杨宗兴同志实在不是一个什么起眼的人物。论地位,他仅仅是一个小小的鸭蛋河村书记,按中国官场部、厅、处、科这样一个顺序排下来,他还没进入“官”的序列,从县这一级内部来讲,充其量是个股级吧,地位之低微实在是有点可怜;论金钱,他连自己老婆的病都没治好就匆匆出院了,虽有一双可爱的儿女,但为了让爱子读完大学,不得已让女儿辍学打工,即便是这样,到他临死的那一刻,也没还请欠下的债务,太让人惋惜。然而,就是他这样一个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人,却着实让我平添了许多感动。
看看我们所处的这个气象万千,飞速发展的社会,看看我们周边形形色色,劳苦奔波的人们,我想,绝大多数人们,都会和我一样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这是一个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是一个精神追求物质化的时代。的的确确,我们习惯了对功名利禄的追逐,从传统意义上讲,这叫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用现代时髦话语而言,这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问题是,我们多少人在这一过程中跳出了“小我”,走向了“大我”呢?翻开众多的经典,无论是宣传资本主义思想的,还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都告诉我们一个普适的真理,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他具有社会属性。既然人是社会人,就必然要承担社会道义和责任,只是这种道义和责任的实现方式和表达形式不同而已,杨宗兴同志在这方面的确与我们大多数人不同。从这位地位低微,家境清贫的支书身上,我着实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杨宗兴同志短暂的一生,只干了修路、架桥、拉电、建校、兴产等几件看的见,摸得着的事,放在时代大背景下看,无外乎都是一些区区小事,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俗话说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不被世俗表象所迷惑。
宗兴同志之所以可敬,在于他的无私。那一件件被百姓称道的实事,修路也好,拉电也罢,没有一件是他的私事,都是十里八乡百姓的需要。面对公众的利益,百姓的期盼,不少干部,甚至是身居要职者或听之任之,或麻木不仁,或半途而废。可宗兴同志不一样,在手中没有什么行政资源可借用的情况下,哪怕是四处磕头作揖,也要把事办成。为啥,只因他心怀民众,把大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他心中没有自身私利,只有超越自身的“大我”。
宗兴同志之所以可爱,在于他的仁爱。在这个婚姻稳定性日益降低的世界,他可以为妻治病花光全部积蓄,变卖全部家产,哪怕严冬赤脚;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他懂得知识改变命运,为了儿女求学,他可以两头不见天的劳作,甚至卖血;在这个追求物质享受的社会,为了缩短家乡与外界文明社会的差距,严冬里,即便是鞋掌磨破了,也要翻越崇山峻岭,弄来的木炭,给架线施工的师傅生火取暖,好让上马的工程不至于延期,这份真情换来了光明早日进村。凭啥他能干成哪些在许多人看来难度很大的事?只因他捧出的是一颗火热的心,洒向人间满是爱啊。
宗兴同志之所以可赞,在于他的奋斗。面对落后的山村、贫瘠的土地、清苦的家境,他没有抱怨,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他没有像众多外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