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工作总结 > 技术工作总结 >

灌区工程建设工作总结(1)

2010-04-18 
虽然近几年部分大型灌区的工程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有部分大型灌区和大部分中型灌区没有实施节水改造,资金投入缺口较大,整体效益不明显,大中型灌区的老化失修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一、灌区在河北省经济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十年九旱,发展灌溉是发展农业的必然要求,作为基础设施的大中型灌区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截止目前,全省灌区工程建设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现有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21处,设计灌溉面积124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00万亩,现有职工6399人,干、支渠道总长13098km,干、支渠建筑物49618座。大中型灌区是农业灌溉及城市工业、生活等供水的基础设施,灌区的建设与发展,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抗旱减灾能力。据统计分析,灌区的灌溉面积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10,而灌区内的粮食产量约占全省粮食总产的1/5,灌区已成为全省粮食的主产区。灌区除了农业灌溉外,还为城镇和农村供水,有效地缓解了供水区域内的用水紧张状况。当前大中型灌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短缺,建设节水型的现代化灌区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存在着工程设施严重老化失修、水的有效利用率偏低、用水不科学、水管理手段落后等制约着灌区发展的问题。河北省的灌区多数是五十、六十年代兴建的工程,初建时就存在工程标准低、施工质量差、半拉子工程多等先天不足问题。加之灌区长期执行低标准水费政策,灌区收入很低,使灌区的正常运行管理非常困难,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改造,多数灌区靠吃工程老本维持运行,工程得不到及时养护,又加速了工程老化,经过几十年的运用,都已进入了更新期。由于工程老化失修和配套设施不全,致使渠道输水能力降低,渗漏损失大,灌溉保证率底,据统计河北省大中型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平均为0.5左右,实施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具有长期的战略意义。

  二、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顺利实施

  “九五”以来,国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河北省的石津、冶河、等12处大型灌区进行了程度不同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有效地促进了大型灌区建设与发展。截止到今年国家共安排投资计划为475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3450万元,要求地方配套资金24050万元。实际完成总投资为2575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6850万元,省、市、县及灌区群众自筹8905万元。共完成工程量为893.74万方,其中:混凝土29.34万方,土石方864.4万方,改造建筑物1417座,衬砌渠道281.7km。

  为保证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高质量、高标准地按计划完成,河北省各项目建设单位在组织管理、质量控制、资金筹措与管理、改造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抓住国家大力实施灌区配套改造的良好机遇,以灌区节水改造为重点抓好节水灌溉工作。为保证灌区续建配套项目的顺利实施,各级水利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都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项目的组织实施机构,层层建立健全各级领导责任制。有的地方政府把大型灌区的配套改造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作为考核目标进行管理,领导亲自挂帅,积极组织协调地方关系,千方百计地筹集配套资金,增加对灌区建设的投入。二是规范管理,强化监督,确保质量。我们要求每个项目都按管理范围由主管领导负责,全面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各项目法人单位必须确定法定代表人,严格履行法人责任制赋予的职责、权力和义务。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法人也按各自的职责对工程质量负责。按照《重点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河北省进一步规范了项目建设程序,要求各项目建设单位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技术标准,认真做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招投标等文件,由省统一组织专家进行审查批复等。三是全面推行以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为中心内容的“四制”管理方式。大型灌区的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全部实行了工程招投标制,招投标工作依据《河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规定》进行,在项目主管部门的监督下,建设单位通过认真审查投标单位资质,按照《河北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评标办法》组织专家进行评标工作,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原则。所有的招标项目均实行了工程监理制,由河北省水利水电监理咨询中心与项目建设单位签定施工监理合同,并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检测工作。同时充分发挥纪检、监督部门的作用,依据有关的政策,对工程的建设程序、资金使用和工程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三、大型灌区的节水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效益显著,为灌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通过对大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灌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改善大型灌区的工程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科学用水、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保证输水安全,提高灌溉效率,巩固和发展灌区的用水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稳定和扩大了灌区的灌溉面积,有效地增加了粮食产量

  经过近几年节水续建配套项目的建设,全省新增灌溉面积10.9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91.6万亩,年增产粮食17400万公斤。基本遏制了灌溉面积减少的趋势,过去由于灌区工程老化严重,使部分农田无法灌溉或得不到及时灌溉。工程改造后,不但恢复和改善了灌区内的灌溉面积,而且还扩大了一定的面积,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农村的稳定打下了基础,并且提高了灌溉供水保证率,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单方水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了灌区的安全输水能力,防洪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河北省大部分灌区位于山丘区,由于工程状况差及地形的因素,每年都面临着洪水的极大威胁,灌区工程本来已老化失修严重,多年来缺少维修资金,灌区的水毁工程每年都有,造成大量的渠道淤积、渠道决口、渠墙坍塌、桥闸涵等建筑物毁坏严重,灌溉输水没有安全,一些灌区在灌溉供水期间,经常出现渠墙坍塌和决口等现象。如冶河灌区在1996年的水毁中由于缺乏维修资金得不到很好的修复,1997年春灌时,连续发生了7次渠道决口,给当地群众和灌区管理单位造成了很大损失,无法进行正常灌溉,经过近几年对重点渠段进行除险和加固处理后,灌区已基本正常运行,至今没有再发生过因事故停水和断水现象。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使部分灌区提高了渠道的防洪标准,增强了输水的安全性。

  (三)节约水资源,为农业、城市工业、生活及环境用水提供了保证

  实施节水改造后,防渗渠道的利用系数得到大幅度提高,减少了输水损失,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了约0.04,年节约水量约26712万m3。如石津灌区的朱庄分干渠,采用混凝土防渗后,输水流量从1.6m3/s增加2.7m3/s到,渠道水利用系数从0.83提高到0.98,灌溉面积从30000亩增加到34000亩,灌溉周期缩短了4天,年减少渗漏水量1000000方,年维修费用降低2万元。节水改造后节约的水量,不仅用于扩大灌溉面积,还大大缓解了石家庄市的工业、生活和环境供水压力。同时灌溉用水量减少,减轻了农民负担,群众的节水意识有了普遍提高,同时为水价调整提供了空间,为水费改革奠定了基础。

  (四)减少了灌区管理费用,降低了农民浇地成本

  过去在灌溉时,输水安全没有保障,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巡渠看护,一旦出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排除险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同时由于输水能力低,用水不及时,在上下游用水秩序上抢水、争水现象时有发生。对灌区工程进行改造后,运行管理费用减少,而且便于管理,相应地缩短了灌溉周期,改善了用水秩序,减少了上下游的用水矛盾,提高了灌区计划用水和科学用水等管理水平。

 

热点排行